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微”媒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微”媒體的發展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結合“微”媒體的特點,本文闡述了“微”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導向功能、多方融合功能、雙向反饋功能、滲透柔化功能,以及“微”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基本原則,并通過建立健全“微”機制,完善“微”平臺,打造“微”隊伍,推進軟環境建設等措施,提出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徑。
關鍵詞:“微”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一、“微”媒體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
(一)“微”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微”媒體所傳送的內容涵蓋廣泛,文字、圖片、視頻等都能轉化成數字化信息,并以多種形式,通過終端設備進行傳播。“微”媒體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也造就了其個性化和娛樂化的氛圍,吸引和感染著廣大受眾,能夠讓其迅速地圍觀,形成共振效應和人群參與感。因此,必然可以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內容與渠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二)“微”溝通的交互性在“微”媒體環境中,每個參與者都能夠成為信息制造者、者,也可以是信息接受者。高校師生更是“微”媒體的主力軍。他們通過微博、微信、微視頻、朋友圈等方式積極參與到學術交流、生活娛樂,甚至是社會熱點、國家大事中,點贊、討論、收藏、推薦,或再次傳播。“微”媒體沒有姓名、年齡、性別、職務的限制,這種隱匿性使參與者都有自己傳播信息的“自留地”,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了解師生思想動態的渠道。
(三)“微”傳播的即時性“微”媒的信息傳播幾乎擺脫了時間的延續和空間的束縛,信息的制作與可以即時完成,隨后參與者通過各種“微”媒體,隨時隨地分享著身邊的人與事。“微”媒體的這種即時性無疑也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研究生可以在第一時間感受到相關事件、評論帶來的震撼與沖擊,從而在思想上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微”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闡述
(一)思想導向功能《辭海》中解釋“導向”一詞為:“事物朝向某個特定的方向發揮的作用。”在本文中的思想導向功能,則指通過“微”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以實現對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進行有效的引領,使之符合社會的發展要求。當今社會,“微”媒體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依賴,高校師生更是主要的使用者。通過有效地運用“微”媒體,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使研究生擁有共同的理想與信念,凝聚力量、團結一致,并提升這一群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圓滿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二)多方融合功能從本質上講,“微”媒體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方融合功能,即是實現將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等媒介聚集在一個維度的媒體平臺融合。在實踐過程中,把既有共同點,又具有各自優勢的“微”媒體整合為一體,一方面可以在一個平臺互補,另一方面也可在各自領域發揮所長,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與方式,達到“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效果共融”的效果。
(三)雙向反饋功能“微”媒體是感染力非常強的信息傳播平臺,它的參與者具有者和接受者的雙重身份,能夠與外界自由溝通交流,即時互動、反饋信息,以此改變了傳統單向信息溝通的方式。即時雙向反饋的信息溝通方式也改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傳播方式。把偏重于“填鴨”灌輸的方式升級為主動“輸入”的方式,能夠調動起師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有趣而生動。同時,“微”媒體提供的個性化反饋信息,能夠讓教育者更直觀地了解受眾的思想現狀、心理需求,也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和方式的合理調整提供最有利的依據。
(四)滲透柔化功能直接說教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越來越脫離研究生教育的思想政治生活。針對如今“微”媒體的發展趨勢及人們對其依賴程度的特點,原有的單一方式,通過生動活潑的圖文編輯傳遞思想政治內容,使其開展得和諧且自然滲透進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以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同時,師生通過“微”媒體發表言論,能夠放下思想負擔,敞開心扉,柔化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三、“微”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基本原則
“微”媒體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過程中應當遵循的以下四項基本準則和要求:
(一)方向性原則方向性原則即是“微”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
(二)統籌性原則統籌性原則即是要將各個“微”媒體平臺建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使官方微信、微博等重要媒體各方形成整體,統一布局、和諧共建。
(三)創新性原則創新性原則即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在深刻掌握“微”媒體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況,創新二者相結合后的內容和形式。
(四)動態性原則動態性原則即是在推進“微”媒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結合的過程中,要時刻把握兩者結合實踐的變化發展特點,適時地做出調整,從而實現兩者結合的最佳效果。
四、提升“微”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路徑
“微”媒體的逐漸興起,成為當今不爭的事實,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正視這一現實、把握未來趨勢,自然要充分利用“微”媒體的力量,開辟出嶄新的路徑。
(一)完善“微”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新機制教育機制的有利保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的基礎。同樣,其對“微”媒體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具有現實的意義。要完善教育激勵機制的建設,引導師生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媒體中來,主動探討、相互交流,培養“意見領袖”,樹立榜樣的力量;建立健全反饋機制,最大限度地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問題及時反應,積極處理;建立健全輿論監督機制,加強對輿論的掌控,樹立“疏堵結合,及時溝通”的原則,全面把控“微”媒體平臺的信息內容。
(二)搭建“微”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新平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微”媒體時代有了新的發展平臺和傳播工具。以此為新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作為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搭建起微博、微信、微視頻等為媒介的全方位網絡平臺,必須貼近“微”時代,不留“空椅子”,不要“失語”。研究生思政教育隊伍要主動占領“微”媒體領地,正確引領師生使用“微”媒體,以引導式、滲透式、互動式等方法來開展工作。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是決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媒體環境的變化,思政教育的內容與方式也有了變化,教育工作者為適應這種要求,必然要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地打造自身,深化“微”媒體理論和運用技能的素養,提升“微”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同時,要建立一支專業的管理隊伍,一支即懂技術又懂教育的專家型隊伍,還要組建一支“意見領袖”隊伍,將“把關人”“媒體人”“引路人”都容納進來,積極發揮正能量作用。
(四)推進高校“微”媒體的軟環境建設“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對研究生開展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托,也是實現其教育目標的重要載體。良好的教育環境,對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僅起到滲透作用,還起到引導作用。在“微”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硬件的投入固然重要,但軟環境的建設亦同樣重要。一是要加強“一訓三風”的建設,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充分展現了一所高校的時代風尚及全體師生員工的精神風貌;二是加強學校、家庭及社會三方協同教育,完善全員育人的機制,全方位整合“微”媒體的力量,成為“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以期不斷鞏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綜上所述,“微”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同樣帶來了機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迎難而上,通過高校頂層設計的創新思路,建立健全“微”機制,完善“微”平臺,打造“微”隊伍,推進軟環境的措施,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攀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陳少平.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2]屈曉婷.新媒體時空解碼[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3]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熊澄宇.新媒介與創新思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劉珊珊 肖于波 單位:沈陽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