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的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最大的特點就是“觀點鮮明、邏輯嚴密、以理服人”,如果在節目形式和內容上沒有獨到之處、缺乏創新,就很難吸引受眾長期關注。關于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的創新,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很多此類節目都嘗試過或正在嘗試做一些創新和改變,有些節目成功地吸引了受眾的目光,但也有一些節目并沒有獲得很好的成效。本文結合國內幾檔較為成功的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從多元結合、互動模式、評論形態和節目選題等方面論述該類節目改革創新的策略,希望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不斷探索新的道路。
關鍵詞:新聞評論類節目;受眾;發展;創新
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是在新時期廣播電視改革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由電視新聞評論員或評論集體對新近發生的熱點、焦點事件或現象提出質疑或表達意見和態度,并給予分析解釋的一種電視節目形式。在以往的新聞節目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以“播”新聞的形式將信息傳遞給受眾,如今這種“邊說邊評”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也顛覆了受眾一貫的接收新聞信息的習慣,同時也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關注。但隨著廣播電視的飛速發展,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逐漸開始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有的節目做得十分成功,成為了眾多同行學習效仿的對象;也有很多節目自開播以來就一直不溫不火,難以得到受眾的廣泛關注。基于這樣的現狀,多檔節目都開始尋找新的角度,根據自身節目和受眾的需求,制定出具有個體獨創性的節目特色。
一、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的發展概況
(一)形成與發展
新聞和評論是報刊的兩大主要文體,因此最早的關于新聞的評論被發表在一些報紙和期刊上。隨著媒體事業的發展,廣播的誕生使得新聞評論的傳播途徑進一步拓展。廣播新聞評論運用有聲語言和其他的音響效果,使傳播范圍更加廣泛。而電視新聞評論是起步最晚的,形成得也最遲,這是由媒體的傳播特性所決定的。1994年,中央電視臺組建新聞評論部,并創立了《焦點訪談》欄目,自此,電視新聞評論才被作為一種節目樣式,在電視熒屏上正式出現,并迅速普及和發展起來。后來包括央視在內相繼出現的《新聞調查》《面對面》《時事開講》《南京零距離》《說聞解字》等節目,使得該類型節目也逐步向融合化、開放化、個性化、多元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進入新世紀以來,電視娛樂節目大量涌現,吸引了眾多電視觀眾的眼球,各檔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與影響,再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導致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發展遇到了瓶頸,急需找到更佳的發展出路,突出重圍。
1.在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中,作為評論主體,節目主持人的選取至關重要。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可以通過其獨特的風格、看事情的角度來引導受眾,在國內現有的該類型節目中,能夠被觀眾所熟知并認可的新聞評論類節目主持人屈指可數。由此可以看出,我們急需培養一批優秀的新聞評論類主持人,這樣才能有更大的把握創造出更多優秀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
2.評論內容的雷同化也是一些節目發展的限制性因素。當代社會信息技術極度發達,人們會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在第一時間實現資源共享,各檔節目所獲取的新聞素材也別無二致。因此,如何從同樣的新聞素材中選出更具新聞價值、更能引起受眾關注的角度進行評論,成為了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發展中需要重點探究的問題。
3.隨著電視節目的多元化發展,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異軍突起。受到娛樂節目的沖擊,新聞評論類節目顯得有些萎靡不振,在數量上大不如前,對公眾的吸引力、影響力也大大下降。現存的一些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若依然延續之前的節目形式和流程以及大同小異的焦點話題,就很容易被其他節目所超越、覆蓋甚至是取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受眾對于電視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眼光越來越挑剔。好的電視節目可以讓觀眾長期觀看并給予好評,而相對較為枯燥無味的節目則會很快被人們淡忘。因此,面對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創新就顯得至關重要,尤其是一向給人以嚴肅、刻板的新聞類節目,更是要通過創新形式、創新內容來吸引受眾的關注。
二、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的創新策略
關于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的創新,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具體到節目的特色元素、互動模式、評論形態和節目選題等,通過總結一些受到較多觀眾好評的節目特點,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著手對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進行創新和嘗試。
(一)電視節目與傳統文化的創新
結合近幾年,電視熒屏上出現了許多文化類節目,如《中國詩詞聽寫大會》《朗讀者》等。這些節目都較為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揚,被評為“現象級文化類節目”。而山東電視臺生活頻道推出的《說聞解字》,就以我們熟悉的漢字作為主角,每期節目選取一個漢字為中心,通過這個漢字的古代釋義以及在現代漢語中的含義,引出與這些釋義相關的熱點民生新聞,進而圍繞這個漢字對新聞進行評述。這種方法使得主持人提出的論據更加形象化,對于受眾而言也更加通俗易懂。這樣通過一個漢字引出一條條新聞,再圍繞這個字進行深度評論,讓受眾不僅了解了新聞事件,也學到了傳統文化中漢字的精髓,這就是這檔節目最大的亮點,也可以說是新聞評論類節目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一個典例。
(二)與受眾互動模式的創新
與觀眾互動是一種節目制作的理念,當下的許多節目沒有把節目的內涵與宗旨融入進去,而是“為了互動而互動”,結果造成形式大于內容的現象。因此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在互動形式上應該有更加創新的方式。比如邀請普通觀眾做深度調查,或者直接請普通觀眾到節目中表達自己的見解。在這方面,浙江衛視在2010年推出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新聞深一度》就非常值得借鑒。這檔節目引入公眾評論員,實現演播室名嘴+場外觀眾視頻連線+場外特約評論員+網絡論壇互動整合,通過多渠道、多角度、多層次的方式來還原事件本身。這就使得這檔節目更具開放性、互動性、參與性以及可看性,而且從收視效果上可以看出,通過這種優勢互補的方式鎖住目標受眾,也是互動模式創新的獨特發展空間。
(三)評論形態的創新
一般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都是主持人先在演播室引出話題,然后記者進行現場采訪報道,運用大量的同期聲,采訪新聞當事人以及相關專家學者來展開整個事件。這樣的節目形態受眾已經司空見慣,因此應該在這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才能增加節目的新鮮感。在這一點上湖南衛視的《新聞公開課》做得很出色。這檔節目在評論形態上讓觀眾耳目一新,它在傳統的評論中加入了辯論的成分,將新聞話題的爭議性放大,讓嘉賓與觀眾各抒己見,共同參與到新聞評論活動中,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受眾的參與積極性。
(四)節目選題的創新
對于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而言,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誰的選題質量更高,誰就會獲得更多受眾的關注,在同類節目的競爭中就更具優勢。這就要求節目對新聞的選取不但要有足夠的典型性、代表性,更要具備獨特的差異性。不同的受眾群體對新聞的關注點是不同的,評價一個新聞事件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抓住受眾的特點來對節目選題進行創新。
三、結語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所有的電視節目中屬于較為嚴肅、單一的一類節目,如果在節目形式和內容上沒有獨到之處,就很難吸引受眾長期關注。因此,要使一檔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廣大受眾心目中占據一席之地且不會輕易地被其他節目所取代,就必須有所創新,從節目形態和內容上都要給受眾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聽感受,要讓受眾產生對節目的新鮮感,并盡量將這種新鮮感一直延續下去。無論是新聞類、娛樂類,還是服務類、談話類,電視節目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不斷探索新的道路,才是保持電視節目蓬勃發展的長久之計。
作者:杜昊章 單位:呼和浩特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