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內教學信息化建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在師資配備階段,通過師資系統的建立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的兩個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教師的配備將從源頭上導致教學質量的好壞。師資隊伍包括校內教師和外聘教師,通過校內教師和外聘教師系統的建立,使用擇優選用教師和一票否決等主要機制相結合的模型,使勝任該門課程的教師承擔課程任務。校內師資系統的建立,通過對教師學歷、職稱、專業、歷史承擔該門課程情況(包含學生評教、同行評教、督導評教、學生周報表反饋、其他聽課反饋)、承擔課程門數及總課時數等數據分析,對系部提交的師資進行合理性分析,對不合理的師資配備進行提醒,并要求重新配備師資。不合理的師資配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超過3門;總課時數超過正常工作量的50%;教研室教師承擔課時量不平均;教師承擔的課程非自己專業課程;上學年承擔該課程的反饋信息不合格且本學期承擔該課程有兩個班以上。外聘教師系統的建立,通過教師學歷、職稱、專業、歷史承擔該門課程情況、是否為續聘人員等數據分析,對外聘教師進行合理性分析,對不合格的外聘教師不聘用,對第一次聘用的教師進行綜合評價,但不僅限于試講。師資系統的建立,可以幫助系部有效地避免因師資緊張而出現聘用不合格教師影響教學質量等現象。
二、在教師開課準備階段,通過教學管理資源平臺的建立提高教學質量
該階段主要對授課計劃、大綱、教案、教學課件等資料進行檢查和分析。通過建立教學管理資源平臺,可管理教師授課計劃、大綱等資料的上傳與統計工作,對于需分課時上傳的資料,系統可以直接統計份數,自動完成統計報告。而教案、教學課件資料等通過系部自查后,教務處可在檢查系部自查情況后來完成統計報告。
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建立教學運行監控與管理系統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監控與管理系統目前的子系統包括教學日志系統、教學周報表系統、期中教學檢查系統、聽課系統和課堂教學監控系統,通過這些系統的建立,可全面掌握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對教學效果偏差的課堂讓系部領導進行跟進與改善,對教學效果好的課堂進行公開,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困難能及時得到幫助,也為其他有提高自己教學水平需求的老師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教學日志系統數據由教師填報,監控上課遲到、請假和曠課人數、授課進度、教師評學、學生學習情況等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的監控,反映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及到課率,并通過這些數據來分析教師和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參與情況。普通師生可以通過該系統查詢到自己的課程參與情況;系部教學管理人員通過該系統不僅可以發現曠課、遲到現象較突出的學生,還可以發現教學進度把握不好、課堂組織能力需要提高的教師;校級教學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該系統對比各系部數據,發現需要改進的系部并提供建議。教學周報表系統數據由學生班干部填寫,包括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所需時間、作業批改和課外輔導等數據。主要反映教師作業布置的合理性、批改作業的認真程度及對學生課外輔導的積極性。完成作業是學生掌握該門課程知識或技能的關鍵一環,特別對于動手要求高的高職學生來說,課后作業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教師不僅要選好課后題目,更要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及時掌握和反饋,還要對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作為難點進行講解,使學生真正掌握相應的知識和能力。課外輔導是教師在課后與學生進行溝通的一種主要方式,針對現在教師與學生不在一個校區的情況,課外輔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在校體驗和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生只能在課堂上見到老師,遇到學習上的困難不能及時向老師求助,將大大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傳統的周報表數據,只能在一周后進行統計,由于管理人員精力有限,只能對學生反映比較激烈的情況進行反饋和處理,而對于隱藏在背后需要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的問題就不能體現出來。目前借助信息化技術之后,就能實時地反饋問題,并能通過橫向及縱向對比進行分析,不僅能反映單個教師的情況,同時也能反映整個教研室、系部的情況。這些數據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這些數據也是在缺少信息化技術的情況下無法獲得和體現出來的。課堂教學監控可反映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程度,對于學生睡覺和玩手機等現象可以及時反映給系部和學生,通過課堂后的教育幫助,教師可以更好地管理課堂,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和掌握知識的能力。
四、在考試成績分析階段,通過建立考試成績分析系統提高教學質量
考試成績分析系統不僅可以分析出考題的合理性,還可以通過班級與班級的橫向對比,反映教師的授課效果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為進一步提高教師水平提供參考。傳統成績分析是單科單班分析,只能反應出題合理性,但不能反應出相同科目的不同教師和不同班級知識掌握程度的差別,本系統可以對教學質量反饋系統提供另外一個方面的數據,可以更加全面地指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
五、通過全校教師討論、培訓及競賽等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以上四個過程的數據分析,可及時地解決大部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提高教學質量有極大的幫助。但這四個過程中的提高是教師個體的提高,對于目前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應用缺少全面性。而教學質量的體現還有一個方面,即精品資源公開課、微課等等的建設情況。通過系統培訓和教學大比武等競賽活動,將有助于此類課程的建設。將優秀的教學過程和經典案例制作成網絡課程,讓教師不停觀摩并在網上相互交流,碰撞出更適合大家的教學方法,使教師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走上更高的臺階。
六、對于建立校內教學質量綜合監控系統的幾點建議
1.推廣前應及時溝通。在設計校內教學質量綜合監控系統前,要做好校內使用前的宣傳工作,并及時與師生溝通所采用的監控指標體系的可行性。2.推廣過程中及時收集意見并改進。任何系統的設計總會出現一些不足,對于剛開始使用時產生的問題和意見,作為系統的推廣者不應對其進行掩飾,而應與提意見者共同討論解決,更進一步地優化該系統。3.學校應制定相關激勵制度。學校應該制定配套的激勵制度,使該系統良好的運行下去,比如制定對優秀師生的獎勵和對存在問題工作的整改條例,從而得到更多師生的支持。4.可與其它監控體系融合。學校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除了校內教學質量綜合監控系統的建立,還需要校外力量的幫助,比如成熟的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該系統可以進行功能的擴充,使校外的評價也作為監控指標融入其中,使監控更加全面,能夠更好地服務師生。
作者:葉法林陳秀麗單位: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