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保險市場現狀保險投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保險的思想古而有之,中國歷代施行的各賑濟制度就是古代保險的萌芽。現代意義上的保險是西方從14世紀左右出現的海上保險開始的,并于19世紀初傳入中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了全國性的保險機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直在保險市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保險市場現狀
1、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保險業務增長快,保費收入和經濟效益的增長均超過了同期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保險業務范圍向縱深發展,新業務新險種不斷涌現,保險市場規模日趨擴大。1980年,中國保險業的保費收入為6.4億元人民幣。到2000年年底,增長到1595.9元,年平均增長31.8%,遠遠高于同期GDP的增速度;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保險深度)為1.8%,人均保費(保險密度)127.7元人民幣;截至2000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3373.9億元人民幣。
2、市場主體不斷增加
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保險業獲得了快速發展。1986年,太平洋保險公司和平安保險公司等一批保險公司先后成立,打破了國內保險由人保公司獨家壟斷的局面。截止目前,全國已有近30家保險公司,保險市場已逐步形成以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為主體,中、外資保險公司并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發展的新格局。市場主體的多元化,有力地促進了保險公司經營觀念的轉變,保險公司開始逐步強化競爭和服務意識。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保險市場初步形成了一個以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并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市場格局。
3、保險法律體系初步形成,并且成熟。
1995年頒布實施的《保險法》使我國保險業步入法制化的健康發展軌道,初步形成了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為主體,多家保險公司共同發展,具有一定競爭規模的保險市場體系。1995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是我國保險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新中國第一部保險法,使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步入了新的、有法可依的歷史階段。隨著保險業務領域的不斷擴展及全社會保險意識的普遍提高,保險業從80年代中后期開始有了持續高速的發展,出現了可喜的局面。
4、體制改革不斷深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保險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引入了競爭機制,確定了分業經營和管理,加快了保險中介市場的建設,培養了一支保險人隊伍,使保險資源的配置日趨合理。
5、保險市場逐步對外于放,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外資保險公司已在上海、廣州等城市設立了18個營業性機構。我國保險公司也同時在海外設立機構,積極拓展海外保險市場。截至1998年底,我國保險公司共在港澳、東南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一級分公司以上的保險經營機構33個、代表處8個。目前,我國的保險企業已在海外設立了120個分支機構,年保費收入近3億美元。我國保險企業還通過再保險方式,為海外的保險人提供保險服務,如中保集團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71個,與1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保險和再保險公司建立了業務關系,每年再保險分出分入業務的保費流量在2億美元左右。
二、我國保險市場對保險投資的影響
盡管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保險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保險投資方面。多年來,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一直是業界、監管機構和學者們共同關心的話題。實際上,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堪稱是個老大難問題。從國外保險業發展經驗來看,保險投資,即保險公司將其暫時閑置的保險基金進行合理運用,使其達到增值目的的過程,是保險資金運用的較好方式,資本市場已成為保險投資的重要場所。目前,我國保險市場的良好發展勢頭為我國保險投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是保險投資卻受到極大的限制。其主要表現在:我國目前保險市場帶來了很多資金,但是由于資金無法充分利用,巨大的資金余額正處于低效益的空轉狀態。同時,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的比例過大,證券投資基金的比重過小的投資結構,也不利于保險資金分散投資風險和建立有效的投資組合。通過分析,我國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下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保險可用資金的快速增長和資金運用渠道狹窄的矛盾以及投資渠道狹窄可能產生的安全性與流動性風險。
第
一、投資渠道狹窄,經營方式粗放,滿足不了保費快速增長的需求。從國際保險市場看,保險投資采用了多種保險投資方式,具體包括:銀行存款、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保單質押貸款、不動產投資等。安全靈活多樣的投資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險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選擇投資方式,按照收益性、流動性的要求和原則對基金進行投資組合。而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僅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買賣金融債,買賣中國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同業拆借和保監會同意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03年底,各保險公司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8739億元,其中:銀行存款為4550億元,占52.06%;購買國債1400億元,占16.1%;購買金融債券占9.48%;購買投資基金占5.23%;其他投資占17.13%。保險公司持有的企業債券已占債券總量的一半,持有的證券投資基金占封閉式基金的26.3%,保險公司正逐步成為資本市場主要的機構投資者。目前,保險投資還處在粗放經營階段,面對龐大的經營資產,沒有形成成熟的管理思想,憑經驗投資,靠天吃飯的情況比較普遍。粗放經營的結果是投資收益呈現大幅波動,不斷走低。
第
二、我國長期以來保險投資受到比較嚴格的限制,但由于金融市場的工具短缺、期限不合理,而且多是利率產品,在利率變動較為頻繁和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背景下,不但資產的收益率較差,利率風險很難分散,連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證,投資收益降低,形成較大的利差損。比如:保險資金投資收益逐年下降,2001年度為4.3%,2002年度為3.14%,與以前年度保單預定分紅率5%、6%相比,出現了較大的利差損。保守估計,保險公司以前年度累計利差損高達數百億元,已成為企業經營的歷史包袱,制約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完善我國保險市場體系,搞好我國保險投資
1、保險投資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通過聯系,可以實現良性互動,共
同發展。一方面,保險資金進人資本市場獲得了投資機會、能得到更好的回報,更為重要的是,得到了分散投資風險的工具,安全性增強;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機構投資者進人資本市場,改善了市場投資者結構,為市場提供了穩定的資金,對市場發展,特別是股票市場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2、完善保險投資環境。一個良好的保險投資環境,應是投資工具多樣化,交易規則則規范化,交易方式靈活化,投資監管有效化,從而使保險資金運用安全、有效和暢通。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哪國的保險投資好,則該國的保險業就發達,保險業的償付能力就高,保險經營的穩定性也就高;反之,該國的保險業就會停滯。
3、實施保險投資證券化以及注意事項。保險投資證券化是保險公司為了取得預期的收益,將保險資金投向資本市場,用于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使它們的投資結構向證券化方向發展。保險投資的證券化發展,不僅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發展和繁榮,而且能使保險公司獲得相當可觀的投資收益,提高保險業經營的穩定性和償付能力,是保險業逐步走向與證券業混業經營的新趨勢,必將對各國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推進我國保險投資證券化發展的基本思路:(一)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保險投資方式的多元化,逐步放開保險資金運用方向的限制,可按以下方式進行:1.允許保險公司參與各類債券的發行和交易。2.允許保險公司以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的方式間接進入證券市場,從事一級市場基金的發售和二級市場基金的買賣,逐步改善保險資產的投資結構,提高證券投資的比例,實現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3.由保險公司單獨或與其它金融機構合作的形式共同發起設立證券投資保險基金,使保險資金以投資基金的形式直接進入證券市場。4.保險公司作為證券投資基金的發起人,成立專門的保險基金管理公司,對保險基金的運用進行專業化管理。5.全面放開保險投資方式的限制。(二)加強保險投資監管法規和制度的建設,盡快完善《保險法》中有關保險投資的實施細則及其它相關的配套法規,對保險資金運用形式實行結構管理和比例管理。(三)保險企業要加強對投資業務的管理,強化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和內控制度建設;不同性質的保險資金對投資的要求也不同。
4、拓寬保險投資的渠道。無論是從國際經驗看還是從中國保險業本身的需求來講,進一步開放投資渠道以及投資證券化必定是中國保險投資的趨勢,而且保險投資渠道的進一步開放能夠促進各保險公司投資的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結合中國當前國情,可以首先考慮對保險資金開放以下投資渠道:1、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2、保險定向募集基金;3、作為機構投資者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部分資產;4、進行非普通股的權益投資,例如參與國有股減持和法人股認購;5、直接參與股票市場;6、參與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7、參與組建設立證券投資基金;8、外幣資產投資。
5、保險業應盡快建立、健全保險企業的制度和規范
建立和完善中國保險投資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保險公司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經營管理,才可能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險投資提供根本制度保證。如何加強經營管理,我個人認為可以包括以下內容:第
一、加大公司運作的透明度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運用法律武器,嚴懲那些損害股東權益的行為,有效地維護股東的權益。第
二、建立和完善對經理層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徹底改變舊的用人機制,讓市場和競爭來決定經理的選拔,使經理的報酬與公司的業績直接掛鉤。第
三、加強管理創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摒棄舊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創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方式和方法。
6、培育專門資金運用人才
我國加入WTO將使保險業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保險公司如何作好準備,采取措施,搞好投資收益,上面已經從體制和機制創新、拓寬資金運用渠道等多方面進行了探討,但要確保這些對策措施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決策的參考性和實施的可操作性,關鍵在人,關鍵取決于目前保險公司干部職工隊伍的素質。因此,首先要改變干部隊伍年齡老化問題,采取買斷工齡、提前內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齡老化的人員,以保證隊伍的生機與活力;其次,要從管理入手,通過秘訣革,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現代化商業保險公司的高效精簡的機關管理體制,盡快與國際經濟接軌;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以及后備干部和后備人才的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