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氣象災害保險發展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業氣象災害是危害農業生產最主要的因素。農業保險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當下,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已成為當下相關專家以及學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在構建完善的氣象防災減災指揮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闡述了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氣象災害保險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氣象指數;農業保險;新型城鎮化
1問題的背景及意義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戶率達到了41.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了57.35%。比上次2012年的統計數據分別提高了5.9%和4.75%。由此說明我國的城鎮化發展進程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始終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基礎地位。因此在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如何高效地發展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現代化,一直有學者對其進行研究。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提出了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因此,要實現新型城鎮化,必須要在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之上。在我國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過去的小規模分散經營由于耕地資源有限,已經大大延緩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因此在2016年進行的第三次農業普查過程中,更是提出了對規模農業經營戶進行調查,來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推行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規模農業經營戶就是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出現的具有較大農業經營規模,以商品化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戶。可以看出在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規模農業經營將成為農業生產的主流模式。農業本身作為一種風險性產業,農業氣象災害是危害農業生產最主要的因素。每年暴雨、干旱、大風、冰雹、雪災、低溫冷害、高溫熱浪等氣象災害在我國頻繁發生。因此農業保險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農業生產逐漸規模化的當下,傳統的農業保險已經難以滿足需求,要如何應對氣象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已經成為農業生產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加快氣象指數保險的研究發展。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當下,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已成為當下相關專家以及學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在構建完善的氣象防災減災指揮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僅僅處在嘗試階段,在各個省份之間也僅僅處在試點過程當中,因此,針對我國的顯示狀況,還需要大量的研究來解決氣象災害保險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2概念的界定
2.1城鎮化的概念
城鎮化是人口向城鎮集中或遷移的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城鎮數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內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具體來說,就是農村人口轉變為城鎮人口,農業活動轉變為非農業活動,以及城鎮文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向農村擴散的過程。
2.2新形城鎮化的概念
新型城鎮化實質就是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城鎮化建設。是指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2.3氣象指數保險
氣象指數保險是指把一個或幾個氣候條件(如氣溫、降水、風速等)對農作物損害程度指數化,每個指數都有對應的農作物產量和損益,保險合同以這種指數為基礎,以指數是否達到觸發水平為依據。當指數達到一定水平并對農產品造成一定影響時,投保人就可以獲得相應標準的賠償。
2.4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氣象指數保險
在我國推行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土地流轉更加頻繁,規模也在不斷增大,土地流轉通過租賃、地權轉讓等形式,使得農業生產規模化,在此基礎上形成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主等新的組織形式,使土地經營面積較以前有較大的擴充,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與此同時又帶來了新的問題,以前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遭受到自然災害,經營主體承受的風險損失由于生產規模不大,因此對于氣象災害所造成的農作物損失因為其他的收入來源的補充,還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但是在新型城鎮化大背景下,由于土地的流轉,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所經營的土地面積較以前可能擴大了上百倍,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也不像以家庭為經營主體時會有多種農作物共同種植,而是選擇一種農作物的規模化生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農業生產過程中遭遇氣象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對于經營者而言可能是滅頂之災。而且,可能因為某一個或幾個經營主體在風險防范方面的疏忽,對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帶來巨大影響,所以,氣象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對于經營者而言就不能像以前一樣可以疏忽了。如何防范氣象災害,就成了當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了,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農業保險尤其是氣象指數保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氣象災害保險發展的對策
3.1建立農業生產決策信息系統
在新型城鎮化推進的過程中,作為農業生產經營微觀主體的農民,也是風險管理主體之一,其職責不能僅僅是簡單地通過投保轉移風險,還要有效利用現代農業信息資源提供信息平臺支持來降低農業風險,因此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和網絡化的農業市場與技術信息服務體系,對農業生產決策很有必要。信息系統應包括有關農業科技、農產品品種、國內外市場價格變動、市場供求狀況等方面。整個農業生產決策系統應該包括科技信息系統、農產品品種信息系統、國內外市場價格變動信息系統和市場供求狀況信息系統。科技信息系統的建立能幫助農民發展現代農業、進行有效田間管理,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農產品品種信息系統的建立,可以根據不同風險因素和不同風險等級區域差異提供相應農產品種植品種,以提高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可以在災后重建中科學地選擇合適的季節性品種進行農作物補種,以挽回農作物損失。
3.2完善農業氣象指數保險的作用和地位
從自然災害救助的覆蓋能力、救助水平、公平性、可持續性、及時性和有效性等要求出發,全面審視并明確救災主體、救助對象、救災資源、救災手段。將農業氣象指數保險作為事前風險籌資手段納入災害救助體系的常規組成部分,使自然災害風險負擔在政府-市場-社會的分配更加合理。對農業氣象指數保險與其他風險籌資手段、救助手段的匹配與銜接進行優化。根據現階段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我國農業氣象指數保險發展中長期規劃,協調各方資源,統籌安排。在具體的制度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建議更多地采用政府引導下的市場運作,充分發揮各職能機構的作用。
3.3建立有效的農業氣象指數保險的運作機制
對于商業保險公司而言,無論何時都會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可以對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實施商業化運作,當利潤能夠得到保障時,保險公司研發推廣氣象指數保險的熱情也會大大提高。但農業氣象指數保險根本上還是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險公司在保險費用確定過程中,應該考慮政策支持因素,適量降低保險費率來增加需求。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市場要全面開放,鼓勵國外發展狀況良好的保險公司走進來,通過競爭來使氣象指數保險市場有一個良好的市場運作機制,使得我國的氣象指數保險得到良好發展。保險公司應注重開發地方特色產品,可以根據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特點設計氣象指數保險產品,例如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種植早、中、晚稻的比例來設計保險產品。因此設計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我國不同地區氣候類型不同,生產條件差異大等因素。另外,不同地區的農作物種類不同,影響其生長的氣象條件也不同,這也是開發產品、開展試點工作時不能遺漏的部分。
3.4加強對氣象災害觀測的技術支持
氣象指數保險產品在研發過程中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因為氣象災害保險在研發過程中從數據收集,模型設立,指數計算,實地考察,到保險產品推廣都需要很多的專業知識。因此必須要培養大量的氣象、保險、統計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這樣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才能確保各項操作的準確無誤,保證保險產品的有效性、合理性。不同地區農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災害類型各不相同,因此開發設計氣象指數保險所需的數據還遠遠不夠。氣象部門應加強對天氣條件范圍、密度、強度等的觀測,特別是在新型城鎮化下,要對農業規模化生產地區建立相應的觀測點、氣象數據庫,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模型化分析,確保數據的完整準確。只有足夠的準確數據信息,計算出的指數合理,才可以使研發出來的氣象指數保險產品具有實際可操作性,使農業經營主體將氣象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3.5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的風險評估
農業部門應加強對氣象災害發生的強度和頻率的風險評估,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周期性調查統計當地各類氣象災害風險發生情況。另外在實際調查統計的數據基礎上,還應結合當地氣象災害發生情況的歷史資料,通過進行模型分析,為利益相關方提供決策依據。必須對地區內不同的氣象災害風險進行統計分析,在地區內建立氣象災害風險的數據庫,根據遭受農業氣象災害類型及危險程度,將該地區內的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狀況進行分類,按類型分為強降雨多發區,霜凍多發區,常年干旱地區等,按強度分為重災區、輕災區等。政府應及時地將農業氣象災害的評估情況向公眾通報,這樣有助于全社會對氣象災害意識的加強,有助于農戶在氣象災害頻發的時候提高警惕性,提前做好防范減輕災害損失,也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道德風險,也可以作為在此投保時保險費用優惠的重要依據,使我國氣象指數保險的實施更為科學合理。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應加強政府防災減災能力的建設,實施對農業氣象災害的風險評估,發展我國農業氣象災害保險的重要前提。政府通過相關制度措施的建設實施,對于我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業氣象災害保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結語
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上農業生產模式轉變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氣象災害嚴重影響了我國的農業生產,尤其是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上帶來的損失更為嚴重,由此得出氣象指數保險在我國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氣象指數保險以后的發展將更加完善,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廣大農民的利益,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氣象指數保險作為農業保險的一種創新形式,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業保險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因此對氣象指數保險的研究是我們當下刻不容緩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欒慶祖,董鵬捷,葉彩華.面向氣象指數保險的水果冰雹災害災損評估方法[J].中國農業氣象,2019(06).
[2]王云鵬,李琳,狄遠,丑偉.酒泉市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市場現狀探討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19(02).
[3]李睿濤,劉京會,周洪奎,張存杰,段居琦,武建軍.華北平原冬小麥因旱減產氣象指數保險產品研究[J].災害學,2017(03).
[4]盧亞娟,劉澍.農業氣象指數保險的理論與各國實踐[J].上海金融,2016(10).
[5]陳盛偉,李彥.區域性蘋果低溫凍害氣象指數保險產品設計——以山東省棲霞市為例[J].保險研究,2015(12).
[6]馬巾英,康新著.中國農業保險經營模式選擇及發展構想[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7]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編.指數保險與中國自然災害救助體系改革[M].中國發展出版社,2014.
作者:高健 單位: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