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保險業深度開放大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開放最早、最徹底,并在開放過程中迅速成長的保險業,面臨又一發展關鍵時期:金融業的全面開放,使得中資保險公司不得不直接面對大型綜合金融集團的競爭,這給中資保險公司帶來嚴峻考驗。
根據中國入世承諾,保險業已于2004年12月11日實現全面對外開放。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中國任何地區提供保險服務;除法定保險業務外,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其他全部業務。保險業已基本實現全面對外開放。
開放中成長
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數量,由入世前的18家公司、44家總分支公司,增加到40家公司、99家總分支公司;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8家外資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192個代表機構和辦事處。《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中的46家保險公司,有27家在中國設立了營業機構。
外資保險公司業務穩步增長,成為中國保險市場一支重要力量。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從入世前2001年底的32.82億元增長到2005年底的341.19億元,增長了9倍左右,保費收入占有市場份額6.92%,而在對外開放較早的上海、廣州等地,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市場份額已達15%左右。
“走出去”戰略,是中國保險業應對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
支持中資保險公司走向國際資本市場,在境外上市籌集資本,增強資本實力。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相繼境外上市,共籌集資金487億元,提高了可持續發展能力,帶動了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支持國內保險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截至2005年底,中資保險公司在港澳、東南亞、歐洲和北美等地區,共設立39個保險營業機構和9個代表處。
支持保險公司運用自有外匯資金和購買外匯投資境外市場。截至今年10月底,保險機構境外投資額已超過20億美元,其中投資中、工兩行H股40.25億港幣和84.89億港幣。目前,保監會正進一步完善境外投資管理制度,這標志著保險資產管理國際化和配置全球化的起步。
國際監管合作也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保監會先后加入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和國際養老金監督官協會,2006年10月還在北京成功主辦了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第13屆年會。這是中國首次承辦IAIS工作會議,對提高中國保險業的國際地位,擴大國際影響具有深遠意義。
面臨新挑戰
實踐證明,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對加快保險業發展,提高保險業整體水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險業呈現出快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新局面。目前,中國保險業已經進入了深度開放期。
同時也應注意到,隨著世界經濟的較快發展,近年來發達國家保險市場復蘇,各大保險公司效益回升,競爭實力進一步增強,國際金融保險巨頭拓展中國市場的力度加大,客觀上加劇了保險市場競爭,使基礎薄弱的保險業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
入世以來,外國政府和保險公司一直通過多種渠道對中國保險市場開放持續施壓。在世界貿易組織新一輪談判中,部分成員國以較高要價要求進一步開放保險市場,保險市場面臨進一步開放的沖擊。
1990年代以來,國際保險業并購浪潮迭起,特別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保險業的并購熱潮開始涌動。去年底,瑞士再保險公司收購了通用電氣旗下的保險業務;今年1月26日,南非耆衛保險公司收購了瑞典最大保險商——斯堪的亞保險公司(Skandia);2月8日,“股神”巴菲特的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收購了一家未上市保險商AppliedUnderwriters公司及其所有的子公司;3月20日,林肯國民集團要約收購美國杰斐遜·派拉特保險公司。同時全球金融服務業走向融合,銀行、證券和保險彼此滲透,混業經營趨勢不可逆轉。
相對國外大型金融控股集團,中國保險公司由于發展歷史較短,資產規模較小,業務單一,處于十分不利的競爭地位。金融業的全面開放,使得中資保險公司不得不直接面對大型綜合金融集團的競爭,這給中資保險公司帶來嚴峻考驗。
未來幾年將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重要戰略機遇期。預計“十一五”期末,中國保險資產將達到5萬億元,是目前的2.76倍,將在發揮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功能,支持和諧社會發展方面實現新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