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保險業急需信息化標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前,推動我國保險業信息標準化工作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國保險行業正處在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關鍵時期。
9月22日,SAP公司和IBM公司聯合協辦、《中國保險報》主辦的題為“保險業信息化發展與標準化建設”的“2006中國首屆保險業管理信息化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上,中國保險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保標委”)就保險行業標準化的發展做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保標委主任委員裴光指出,截至2006年8月底,我國已有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90多家,《財富》全球500強所包含的46家保險公司中,有27家已在我國設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已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近2000家,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7577億元,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5912億元。保險機構的業務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多個領域,日益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近幾年,信息化已成為保險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保險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如此,保險信息化建設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如信息系統分散,系統平臺不完善;保險數據資產大量閑置,信息技術應用層次不高;標準體系不完善,甚至缺失;公司信息化發展不平衡,行業信息共享格局難以形成等。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保險行業標準。
當前,推動我國保險業信息標準化工作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國保險行業正處在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關鍵時期,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業的IT系統沒有太多的“遺留”問題,而且經過多年的發展,保險業已基本形成一套適合其發展的政策措施,業內對信息化的作用也有了共識。保監會認為,隨著保險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特別是保險信息化進程的全面加快,標準化工作的基礎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凸顯,已經成為保險業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
為此,在2006年保險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保監會、保標委制定了保險標準化工作的“十一五”規劃。2006年,保標委的工作重點是抓好“保險術語”、“銀保數據交換標準”兩項標準建設,而且是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抓出經驗。同時,加強對“機動車輛編碼標準”、“短期保險產品銷售平臺”、“移動客服平臺建設”等標準的研究。目前,“保險術語”標準已基本成稿,并于日前在蘇州進行專家論證,全部工作可望在11月底前完成。“銀保數據交換標準”起草工作已接近尾聲,從10月起將密集征求各委員單位和有關部門的意見,年底前推出該項標準。同時,保標委正在向金標委申請將這兩項標準規范為金融行業標準。保標委在標準制定過程中,重點解決保險標準化中的基礎數據標準缺位、接口標準缺失等主要問題,并且從目標、內容、程序等方面入手,加強對標準質量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