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債風險公債危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公債風險是指政府在運用公債組織收入和安排支出過程中,由于財政制度和財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種不確定的經濟因素所造成損失和困難的可能性。當出現公債無法償還的情況,這就是所謂公債危機。
只要發行公債,就會有公債風險;任何公債都有風險,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而矣。公債風險是潛在的公債危機,公債危機是現實的公債風險。公債風險不一定就必須成為公債危機,前者只是后者的潛在可能性,只要處理得當,公債風險就不會釀成公債危機。
二、公債風險轉化為公債危機的成因及對策
1982年8月,墨西哥因無力償還到期外債本息而誘發了一場席卷整個拉丁美洲的嚴重的債務危機。1999年1月,巴西發生了貨幣危機。兩國的危機最主要的原因是經常項目赤字和高額公共財政赤字并存。
產生公債最根本的原因是出現了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導致償還能力低下以至不能還本付息從而出現公債危機。許多人把財政赤字作為公債危機的罪魁禍首,但美國的財政赤字一直呈上升趨勢,確沒有發生公債危機。為什么?
美國人認為:孤立地看待預算赤字的影響是一種誤導,應該把政府的預算赤字或盈余和其他政策放在一起來考慮。預算赤字的批評者有進斷言,政府債務不能永遠持續下去,但實際上可以永遠持續下去。正如銀行官員評價一個貸款申請人時可以比較這個人的債務與收入一樣,我們也應該評價相對于國民收入規模的政府債務負擔。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使美國經濟的總收入一直在增長。因此,美國支付政府債務利息的能力也一直在增長。只要政府債務的增長慢于國民收入,就沒有什么能阻止政府債務一直增長。美國經濟的實際產量平均每年增長3%左右。如果通貨膨脹率是每年2%,那么,名義收入每年增長5%。因此,政府債務可以每年增長5%,而不會提高債務與收入的比率。2001年,聯邦政府債務是35000億美元,這個數字的5%是1750億美元。只要聯邦預算赤字小于1750億美元,這種政策就可以維持下去,美國的公債風險就始終處于引發公債危機的爆發線以下。這說明,只要公債保持合理的規模,赤字保持適當的比例,公債和財政赤字在使一國國力持續增長的同時也能處于引發公債危機的爆發線下。
所以我們必須把公債規模放在一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去研究,把握好公債規模與宏觀經濟政策、經濟增長率和宏觀發展水平、金融市場化程度、政府管理債務水平之間的關系。
避免公債風險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奉行財政健全主義;強調財政健全,防止財政突破最大承受能力,才能避免引發財政危機。可以說,財政健全主義是公債制度的指導性原則和終極判斷標準,一切公債制度的安排都應當以此為準繩來衡量是否適當。
三、中國的國債風險分析
在我國,由于中央政府禁止地方政府發行債務,所以我國目前所有的公債都是國債。國債的以下幾個積極作用可以說大家是達成共識的:發行國債是政府擴大總需求的有效手段;為政府投資性支出籌集資金;彌補經常性收支差額;在金融市場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長期以來,為避免因政府舉債給國民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確保中國國債安全運行,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對國債風險進行有效監控,并責成中國財政部具體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中國財政部結合本國國情,對中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債務相對規模的安全警戒線進行了測算,結果表明,中國的最大財政赤字率應小于4.04%,最大安全債務相對規模在50.50%以內較為合適。
截至2004年底,國債余額為29631億元,其中內債28803億元,外債828億元。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為21.6%,中國的財政赤字率為2.34%,年末的國債相對規模為18.39%,低于國際公認的60%的警戒線,也低于美國約70%的國債負擔率。因此,中國財政部認為,中國政府債務的規模風險是較低的。中國目前的國債償還風險是較低的,在可控范圍之內,現行的國債償還政策具有可持續性。
現階段,相對于直接顯性債務,中國政府還面對著大量的或有隱性債務需要有效管理。或有隱性債務是一種由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潛在義務,它相當大程度上是以政府道德為基礎產生的。這些債務主要表現在地方政府債務、國有企業財政債務、社會保障基金缺口等方面。
(一)地方政府債務
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的產生是經濟生活中各種矛盾的綜合反映,是國民經濟深層次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除地方政府作為債務人或擔保人承借的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中外合資融資租賃公司貸款外,地方政府債務還包括自行向銀行、單位和個人的直接借款、國債轉貸資金、解決地方金融風險的專項借款、農業綜合開發借款等。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給地方財政帶來的負擔,可能是地方財政在未來幾年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影響地方財政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到目前為止,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仍然處于可控的范圍以內,而且隨著地方經濟的加速發展,地方政府債務將得到有效緩解。
(二)國有企業財政債務
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致使國有金融企業普遍存在資本金缺口較大,不良資產比例偏高等諸多財務風險問題。同時國有非金融企業也存在一定量的財政債務。客觀地講,如果國有企業財政風險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緩解,集聚到一定程度會顯性化為中國政府的債務,形成政府債務風險。國有企業缺乏活力,投資失控和低效導致了財政風險乘數效應。主要表現為:一是國有企業的虧損,使財源日益枯萎,削弱了財政收入的增長后勁,使國家財政承受的虧損補貼進一步擴大了財政支出負擔。二是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監督管理不力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巨額損失。國有企業改革引發的諸如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實際上也由財政承擔,造成了沉重的支出壓力。
(三)社會保障基金缺口
社會保障基金是指按照社會保障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形成的各項社會保障基金。由于歷史原因,目前中國的社會保障基金缺口較大,如果因基金收支制度上的某些不合理安排或突發事件,出現社會保障基金收不抵支時,為保證社會穩定,政府必須履行其社會管理職能,國家財政需要對基金的缺口給予必要補助,由此會轉變成中國政府的直接顯性債務。
從理論和實際需要的角度考慮,評價國債風險需要考察或有及隱性債務情況,這樣才能全面深刻地剖析國債風險狀態。
四、中國的國債風險化解
(一)建立或有債務風險預警和監控體系
要規范政府行為,明確界定政府職能,建立或有債務風險預警和監控體系,切實防止新的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的發生。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注意綜合債務水平的變化,以控制公開發行的國債為中心,同時密切監控政策顯性債務與隱性債務、直接債務與或有債務的相互影響,確保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與經濟綜合債務水平的承受能力相適應。要盡快統一國家預算,建立完整的預算體系,管好用好國債資金,加快建立規范的社會保障體系。
(二)積極化解政府或有隱性債務
對于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首先要整頓和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同時銀行信貸部門要嚴格把關,深入調查,以免產生新的呆壞賬。其次,治理和整頓現有的銀行機構,解決現有的銀行分支機構過多、效益差、監管難的弊癥。再次,轉換商業銀行的經營機制,大力開展理財、咨詢、代支付、擔保等中間業務,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最后,要加強銀行內部管理,提高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
對于養老保險欠賬,應通過多渠道融資的方式來緩解現有的財政壓力。比如讓大批國企上市、國有股減持、發行專項債券等等。另外中小企業拍賣、租賃的所得收入,國有土地及房產的出售、租賃所得收入,新增稅收和擴大社會保障費的征繳覆蓋面及征繳力度的收入(可以考慮加征社會福利稅),增發貨幣收入等等都可以為減少養老保險欠賬提供一定的資金來源。
關于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問題,解決之道在于允許地方政府發債,只有開通規范、合法的舉債渠道,才有可能堵住各種隱形、違規的借債融資渠道。因此,首先要從法律上容許地方政府在具備一定條件的情況下以規范的形式發債借貸,同時,組織大規模債務登記調查,編制地方資產負債表,并區別不同類型債務,有針對性地研究應對之策。其次要細化地方政府事權,進一步明晰各級政府事權界限,加快地方政府職權轉換,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最后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地方財政與債務的透明度,建立統一監控體制,分級管理各級地方政府債務。
就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收支狀況而言,中國國債目前仍處于安全范圍之內,并具有一定的增發空間。但是,這并不意味中國國債風險已完全消除。因此,中國國債管理者的國債風險意識是不能松懈的,必須采用一切必要手段,在合理控制直接顯性債務規模的同時,盡全力消除或延遲非直接顯性債務轉化為直接顯性債務,防范政府或有隱性債務的大量集中顯性化,為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的持續、協調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