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財政撥款的因素及標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政府對地方高校的財政投入是高校保持運行和長遠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地方高校所能獲得財政資金的多少取決于高校自身辦學條件是否滿足相應的合格標準。與高校所招學生的數量相關,也與高校辦學層次、高校類型和學科專業密切相關。并且,不同地方高校具有不同的辦學歷史,辦學基礎存在差異,因此,政府部門在劃撥教育財政資金的過程中,要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確保教育資金能夠最大程度發揮效益。
一、政府對地方高校撥款模式的發展及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對高等教育先后采用了四種撥款模式,分別是1955年至1985年的“基數加發展”模式;1986年至2002年的“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模式;2002年至2011的“基本支出預算價項目支出預算”模式,2011年至現在為“生均撥款加專項”的模式。我國現行的教育財政撥款模式是“生均撥款加專項補助”。部屬高校由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負責各項經費,以項目或國家專項工程項目名義撥款;地方高校主要由省教育廳負責生均撥款加專項經費,省財政廳、省發改委負責部分專項經費。湖南省地方高校的財政撥款中,“生均撥款”按照撥款因素可分為“標準學生生均撥款”、“學科折合生均撥款”,這兩類財政撥款項目都屬于公式撥款,每個項目會設置有相關的因素系數。地方高校必須滿足相應的條件,政府才能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劃撥相對合理清晰的財政資金;“專項經費”顧名思義就是具有特殊用途和專門目標的資金,主要用于高校學科建設和科研發展項目,還包括其他政策性補貼項目、高?;窘ㄔO項目等。湖南省最常見的專項經費撥款是“辦學歷史及績效因素撥款”,績效撥款方式既可以按公式進行分配,也可以不按公式分配。公式分配即根據各項績效指標分配一部分或全部地方高校財政撥款;若不按公式分配,政府就必須按一定的比例列出地方高校的教育財政經費清單,這種分配方式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帶有較濃的行政色彩,不利于教育財政撥款透明和公平。
二、湖南省地方高校財政撥款的因素構成
隨著教育強省戰略的深入推進,湖南省高等教育財政投入逐漸形成了以經常性撥款為主體,專項資金支持為輔助的高校財政撥款體系。其中,經常性撥款由“標準學生因素撥款”、“學科因素撥款”和“歷史及績效因素撥款”這三個方面組成,它們的因素構成分別是標準學生數,學科折合學生數和辦學歷史及績效因素,相應的財政撥款權重分別為50%、30%、20%。
(一)標準學生數標準學生數是根據高校各層次的學生折算系數而算成的。參照《全國教育經費統計指標說明》中的學生折算系數,湖南省各類學生對應的折算系數分別為,中專(職)生:0.5;普通???高職)生:0.8;普通本科生:1;碩士生:2;博士生:3;留學生:2.5。根據以上折算系數,按照不同類型的院校,標準學生數可分為兩種:(1)本科院校標準學生數=普通??粕鷶怠?.8+普通本科生數+碩士生數×2+博士生數×3+留學生數×2.5;(2)高職院校標準學生數=中專(職)生數×0.5+普通高職生數×0.8×學校類別折算系數;其中,學校類別折算系數為又分為兩類,即國家級示范類(含骨干類)高職院校,其折算系數為1.2;和省級示范類高職院校,其折算系數為1.1。標準學生因素撥款=標準學生生均撥款標準×標準學生數。
(二)學科折合學生數學科折合學生數引入了相應的學科折算系數,該系數針對不同的專業類別而設定。借鑒《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完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的通知》中確定的學科折算系數,再結合湖南省不同學科專業培養成本的實際差異,在標準學生數基礎上進行二次折算。同時,在學科折合學生數基礎上,對農、林、師范類專業學生再按標準學生數的20%增加該類專業的學科折合學生數。公式為:學科折合學生數=Σ學科標準學生數×相應學科折算系數+農林師專業學生數×0.2;學科因素撥款=學科折合生均撥款標準×學科折合學生數。
(三)辦學歷史及績效因素政府對地方高校的財政撥款模式引入辦學歷史分配因素主要是考慮高校離退休人員負擔,要根據學校離退休人員的數量進行分配。同時,為促進學校提高經費使用績效,提升管理水平,要引入部分績效因素,劃定一定比例的經費按照年度績效考評結果等進行分配。計算公式為:歷史及績效因素撥款=離退休因素撥款+績效因素撥款;離退休因素撥款=可供分配的離退休因素×離退休人數;績效因素撥款=可供分配的績效因素撥款×單位績效考評得分。
三、湖南省地方高校財政撥款的標準分析與評價
(一)標準學生因素。高校的辦學規模和辦學層次決定該校所能獲得撥款多少,這種規模以學生數為標準,是我國現行財政撥款政策中“生均撥款”的一個重要方面。標準學生數不是根據數量統計而得出的直觀數據,而是根據地方高校各層次的學生折算系數換算成統一的在校標準學生數量,從而客觀反映地方高校辦學規模的情況。標準學生因素撥款的設置,是考慮到地方高校各類學生所占資源的不同而劃撥的不同類型的撥款,它體現了地方高校之間辦學層次的差異。地方高校學生類型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圃盒I?。根據政府教育部門的相關文件,不同層次的高校學生分別具有不同的學生折算系數,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教育資金。
(二)學科因素撥款。目前,湖南省地方高校的主要類型有:理工、農業、林業、醫學、師范、經濟、體育藝術類等。不同高校為保證一定的教學產出,需要付出的辦學成本不盡相同。結合省內地方高校不同學科專業所需培養成本的實際差異,對不同專業類別設定相應的學科折算系數,進而計算出學科折合學生數,作為教育資金的劃撥標準,即“學科折合生均撥款標準”,是“生均撥款”對學科因素一個重要體現。政府在對地方高校財政撥款模式的探索中,開始考慮高校類型和學科差異,在此基礎上核定撥款總量,有力地促進了高校的長遠發展。
(三)離退休因素撥款。離退休即離休和退休。離休就是離職休養,是指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達到離職休養年齡的老年勞動者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或工齡等條件后脫離工作,享受社會保障和勞動補償性的養老待遇和權益。退休是指勞動者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或工齡或因身體狀況而喪失工作能力,退出工作崗位,享受養老待遇的社會行為。高校由于辦學歷史因素,需要考慮學校離退休人員的數量,并承擔相應的財政補貼,離退休因素撥款是政府對地方高校財政投入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必須劃定合理比例的經費按照離退休人員的實際數量進行合理分配。
(四)績效因素撥款。高校的績效考核包括許多評價細則,分別是:高校師生人才培養,教育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及文化創新及傳播等。1.人才培養。湖南省地方高校普遍將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來衡量學生人才培養的成果,其次是國家(省級)計算機二級考試通過率,這些指標均容易量化,在選取和評比過程中能夠較好地遵循公平、公正原則。在評價教師教學的成果方面,省內地方高校所選取的指標有: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項、國家級(省級)高校教師教育技術成果獎、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青年教師優秀導師獎等。2.科學研究。根據湖南省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教育科學研究績效評價有綜合選取指標。其中,情況主要包括:國內重要專題報告數、國內重要會議特邀數、重點期刊數、核心期刊數、一般期刊數。3.社會服務。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撥款的實質是一個教育投入與產出的過程,高校畢業生的畢業率和就業率是教育投入所產生成果的基本反映,在數量上體現高校向社會輸出的人才情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教育系統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產品質量高低關系到畢業生能否順利正常就業,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向社會服務并做出社會貢獻以實現其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畢業生各方面素質就能得到社會的肯定,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就越深刻。
四、完善地方高校財政撥款標準的對策建議
(一)遵循高校經常性撥款的基本原則。地方高校生均撥款不僅要體現學科差異,還要增加辦學歷史及績效等分配因素,為了構建科學、合理的撥款體系,必須遵守兩個基本原則。第一,高校經常性撥款以各高校學生人數、離退休人數等客觀數據為基礎,綜合考慮不同辦學層次、不同學科門類的教學特點和培養成本差異,因此要遵循客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并體現差異。第二,將省級高校經常性財政撥款資金和中央財政高校生均補助資金整體納入分配范疇,按照既定的撥款體系和公式分配到各高校。各高校遵循綜合預算,統籌使用的基本原則,按照綜合預算的要求,統籌財政撥款、事業收入等各項資金,科學合理編制預算,保障高校健康運行和持續發展。
(二)科學引入參數指標,核定撥款標準。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撥款大部分屬于公式撥款,其中,參數指標的設置,直接影響到政府對地方高校相應財政撥款的劃撥數量。政府作為地方高校教育資金的主要承擔者,在對教育財政資源進行配置的過程中,既要滿足各地方高校的教育發展需求,也要兼顧高校辦學效益,做到科學合理,準確有效。地方高校的財政資金需求與其教育培養成本直接相關。因此政府部門要結合我國現行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規,按培養成本核定撥款標準。參數系數不僅要反映地方高校不同辦學規模的差異,也要反映不同辦學層次及不同學科專業的教育成本差異。
(三)合理運用地方高??冃гu估機制。由于高??冃Э己四茉谝欢ǔ潭壬虾饬拷逃斦Y金的使用效率,我國高等教育績效評價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此,要健全高校預算管理、財務管理和內部約束制度,建立績效評價撥款機制,如地方高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師生學術績效評價機制等。有利于加強經費使用管理監督,保證教育財政資金流向需求最多,辦學效益最高的地方。
作者:陳岳堂 許拓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