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創業及風險投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明確了創業教育以創業為導向,從創業機會的識別與開發、創業資源的獲取與利用、創業團隊的組建與管理、大學生創業的頂層設計、配套保障措施的制定與實施5個方面構建基于風險投資、企業、高校三者協同的大學生“真創業”的實踐模式。
關鍵詞:風險投資;協同合作;創業實踐模式
0引言
當今社會已步入創業時代,根據公益組織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的統計,我國青年創業意愿較低,首次創業的成功率不足10%,導致青年尤其是大學生創業失敗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創業能力缺失、創業激情不足、創業資源匱乏等。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培養能引領經濟社會前行的富有創業激情、具備創業能力的創業型人才,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高校的歷史使命
1構建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是強化實踐育人制度的需要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十大政策中有關創業人才培養提出,“加大教學投入,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未來的不可預知性和情境的獨特性是創業活動的重要特征,這決定了創業沒有標準化的流程和過程,需要在創業實踐中不斷改變或者糾正創業者已有的知識結構、積累創業資源,因此,嵌入創業實踐的“邊走邊看邊干”的學習方式將有助于大學生不斷成長,進而提升創業成功率。
2國內創業實踐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國內創業實踐教育還處在摸索過程,存在以下問題:(1)創業實踐教育以“模擬”為主,離真實創業較遠,校企合作之類的潛在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更是鮮有研究探討如何引入PE,VC等風險投資來共同推動“真創業”的實踐教育模式的開展。(2)創業實踐教育師資匱乏,教育方法單一。由于教師缺乏對創業實踐的系統和深入理解,使得目前的創業教育普遍呈現出缺乏有效實踐教學方法的問題。(3)創業實踐教育的社會支持系統不夠完善。創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和學校的通力合作。
3基于風險投資、企業、高校三者協同合作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模式
3.1以創業項目為載體,識別、開發創業機會
創業過程始于創業機會,大學生“真創業”實踐模式的構建首先要以創業項目為載體來識別和開發創業機會。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成為關鍵,可以從3個渠道入手:(1)內生型,校內的學科資源和技術優勢自行開發創業項目。(2)外生型,即企業自行開發的創業項目。(3)復合型,由企業、企業或者風險投資聯合開發的項目。其次,根據高效所能參與商業化的程度確定創業項目商業化發展的路徑,可分為一體化商業化、整合商業化和技術許可三種路徑。
3.2以創業能力提升為導向,組建和管理創業團隊
首先是創業團隊的構成。根據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項目的難易程度、大學生在創業過程的參與程度和作用,可以采取以下構成方式:(1)以創業導師(可以是校內老師,也是來自企業或者風險投資機構的導師)為首席創業者,大學生為創業團隊成員。(2)以大學生為首席創業者,創業導師為輔導者。其次,創業團隊的組建。鼓勵具有不同學科背景、不同能力背景的大學生組建跨專業的創業團隊。學校可以搭建“尋找創業團隊伙伴”的信息平臺,通過微信、QQ群等方式,方便校內學生互相了解以尋找到合適的創業伙伴。(3)“真創業”的實踐模式必然涉及創業成果的利益分配,可根據創業的成果設計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
3.3以引入資金為核心,獲取、利用創業資源,構建創業網絡
根據出資方(風險投資機構、企業)與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合作模式(包括財務合作模式和戰略合作模式)來決定風險投資機構、企業、創業團隊在創業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參與程度。搭建與風險投資機構、企業互動交流平臺,做好創業資金的管理與應用,將有力地降低資金風險。
3.4從創業頂層設計出發,構建利于大學生“真創業”的政策環境
從政策層面做好大學生創業的頂層設計,建立一套兼顧多方利益的運行機制,以保證“真創業”的實施。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創業實踐組織作為全校創業活動的統一主導者和推動者,創建完善的創業實踐運作機制,設計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風險承擔機制,設計創業失敗解決機制。
3.5從創業與在校教育協同出發,完善配套保障機制
將“真創業”與在校教育協同,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可以考慮將“真創業”納入教學計劃中;豐富考核形式,創新評價機制;完善高校教師創業教育激勵機制,可以考慮將指導大學生創業尤其是“真創業”納入教師的績效考核體系中;探索搭建風險投資、企業、高校、YBC等創業扶持機構、大學生創業者共同參與的創業培訓平臺的方案設計。
參考文獻
[1]高宏,章玲.行動學習與大學生創業教育探討[J].上海管理科學,2013(3):101-105.
[2]謝雅萍,梁素蓉.行動學習:研究現狀與未來展望[J].技術經濟,2016(1):61-70.
作者:謝雅萍 單位:福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