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保險政策動向及啟示范文

農業保險政策動向及啟示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保險政策動向及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保險政策動向及啟示

一、美國農業保險政策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美國是農業強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目前,美國的農業總產值占其GDP的比重不足2%,全國僅有約220萬個農場,但其農產品出口占其出口額的比重達10%,農產品出口量占到了全球的1/6左右。美國農業之所以在全世界占據領先地位,其強大的農業保險體系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美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歷程。

美國政府早在1922年就開始研究將農業保險作為政策工具的可行性,到1938年經《農業調整法》授權后開始正式實施聯邦農作物保險政策,其發展歷程大體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1938—1980年。在長達42年的時間內,由于農作物保險的費率較高,大部分農戶不愿意參加保險,導致聯邦農作物保險業務規模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到1980年,農作物保險的開展范圍僅限于全國50%的縣和26種農作物,參保面積只有2600萬英畝,約占耕地面積的6%。第二階段是1980—1993年。1980年美國對《聯邦農作物保險法》進行了重大修改,開始實施農作物保險保費補貼,在50個州全面推行農業保險,鼓勵私營保險公司參加農作物保險和再保險。此后,一段時間農業保險有了一定發展,但速度依然緩慢。到1993年農業保險參保率也只有32%左右,沒有達到國會提出的50%參保率目標。第三階段是1994年至今。1994年美國制定了《克林頓農作物保險改革法》,對農業保險的經營管理方式和與之相關的災害救助政策等作出重大調整,采取了提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水平、建立多層次保險產品體系、完善農業保險操作辦法等手段,大大調動了農場的投保積極性,使1995年農作物保險承保面積達到當年可保面積的82%。此后在2000年的《農業風險保障法案》、2008年的《食品、環保和能源法案》中,對農業保險的產品設置、操作辦法、補貼水平等盡管屢有調整,但大體維系和延續了1994年以來的政策框架。

2.美國農業保險的實施機制。

美國的農業保險管理體制和實施機制也經歷了重大調整過程,經過長期探索最終形成了現行架構。一是聯邦農作物保險管理機構。美國農業部風險管理局(RMA)和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FCIC)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目前員工為455人,總部在華盛頓,還有10個分支機構分布在全國。風險管理局(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負責制定農業保險政策、提供農業再保險、對經營農業保險的私營保險公司進行補償以及開發新的農業保險品種等。過去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曾直接經營農業保險,但目前已經不再承擔原保險業務。二是直接經營農作物保險的商業保險公司。目前全國有17家經風險管理局批準的商業保險公司承擔農業保險業務,共有1.25萬保險人和約5000名理賠人員提供相關服務,保險公司承擔了農業保險的銷售、理賠全程服務,并負責質量管理、承擔風險和向風險管理局提供相關數據和統計資料等。三是為農戶提供相關服務的組織。一類是代表農民利益的合作組織,諸如美國農場局聯合會(AFBF),主要作用是反映農戶利益和訴求,通過影響立法機構、社會輿論等途徑爭取包括農業保險在內的有利于農場利益的政策措施;另一類是包括政府支持下的公共農業推廣服務系統和各種盈利或非盈利農業服務組織,主要是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幫助農場選擇適當的作物保險品種。

3.美國農業保險的實施狀況。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農業保險已經走上平穩發展的軌道,近年來實施的基本情況如下:一是農作物保險的覆蓋品種多。目前美國已有150多種農作物被納入農業保險范疇,可供選擇的保險品種超過300個,不僅玉米、棉花、大豆和小麥等主要大宗農作物有保險,一些符合農業保險條件的區域性農作物如草莓、干豌豆、柑橘等在主產區也被納入農業保險,此外諸如牧場、養殖場等也有相應的農業保險品種。二是農作物保險的覆蓋面積大。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農作物保險覆蓋面積呈逐漸擴大趨勢,2012年參加農作物保險的面積達2.82億英畝。2008年以來主要農作物的參保率均在80%以上,而且呈現穩步增加的趨勢。2012年玉米、棉花、大豆和小麥四大作物的保險覆蓋范圍均在85%以上。三是農業保險提供的風險保障水平高。美國農業保險提供的風險保障呈穩定上升趨勢,2012年提供的風險保障為1170億美元,總保費為110.7億美元。由于該年度發生嚴重旱災,保險公司支付的賠款高達173億美元。政府對農業保險的補貼水平也呈上升趨勢,2008年補貼率為58%,2009年為61%,2010年為62%。

二、美國農業保險政策的新特點與新趨勢

美國的農業保險政策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模式,成為世界農業保險的重要典型。近年來,隨著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調整,美國農業保險政策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1.保險在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框架中的地位日益突顯。

無論是從政府投入的財政補貼資金規模,還是從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和提供的風險保障等指標看,美國農業保險政策的地位和作用都在不斷上升。特別是2008年農業法案到期之后,到目前雖然新的農業法案尚未正式出臺,但從分別經過參眾兩院通過的《2013年農業改革、食品與就業法案》和《2013年聯邦農業改革和風險管理法案》來看,受財政預算緊張、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業風險增加以及世貿組織談判需要等因素的影響,重要的趨勢是取消對農場主的直接支付補貼項目,并小幅縮減為窮人提供補助的食品券項目,但加大了對農作物風險管理項目的支持,擴大了農作物保險的補貼額度和覆蓋范圍。美國的農業法案一般每5年制定一次,一旦相關法案正式通過,則提升農業保險政策的地位和作用,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美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框架完善的重要導向,并對農業支持保護方式的變化和政策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2.風險保障水平由以產量為基礎向以收入為基礎轉變。

美國農業保險品種繁多,但大體可分為以產量為基礎和以價格為基礎兩類。所謂以產量為基礎的保險產品,指以產量損失達到一定程度作為賠償發生條件的險種,這是美國農業保險的傳統品種,如巨災保險(CAT)、自由購買的保險(BuyUp)等;以收入為基礎的保險產品,則通過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與農業保險政策相結合,把價格變化對收入造成的不確定性納入了風險責任之中,以收入低于一定水平作為農業保險賠付的條件,這是在原有以產量為基礎的保險品種上發展起來的新品種。由于風險保障的覆蓋范圍更加廣泛,以收入為基礎的保險產品受到了農場主的普遍認可,近年來在農業保險業務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到2010年,若以保單數量計算,以收入為基礎的保單占56%;若以保費為基礎計算,農業保險保費的75%來自以收入為基礎的保單。以收入為基礎的保險品種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

3.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作物不同農場設計差異化的農業保險品種。

由于農業的產業特性,不同區域、不同作物以及不同類型的農場對農業保險有著差異化甚至截然不同的需求。為滿足多樣化的農業保險需求,美國開發了類型多樣的農業保險產品。一是針對不同的區域設計保險產品。除了谷物、大豆、棉花等廣泛種植的農作物之外,還對南瓜、核桃等區域性農作物設計了相應的保險品種。二是針對農場不同層次的需求設計保險產品。除了完全由政府提供保費補貼及基礎保障的巨災保險(CAT)之外,還設計了最高可保85%產量和100%價格的保險產品,農場主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參保品種和保障水平。三是針對不同的作物設計保險產品。除了針對種植業的以產量或收入為基礎的傳統保險產品之外,還針對不同產業特征和作物品種設計保險產品。如針對畜牧業有植被健康狀況保險、降水指數保險,針對養殖場有整體收入保險。四是針對不同的投保單位設計保險產品。有以地塊為單位的保險品種,有以農場為單位的保險品種,還有可供幾個農場一起投保的保險品種,以及以某一區域為單位設計的保險品種。

4.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扶持涵蓋了多元主體和多重環節。

除了對農場參加農業保險實行保費補貼之外,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扶持還包括了多個方面。一是保險公司經營管理費用補貼。對授權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政府對其管理和運營費用進行補貼,補貼與保險公司的業務量掛鉤,目前的補貼標準是保險公司所收取保費的18.5%。1995—2010年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的經營管理費用補貼總計為138億美元,單一年度補貼規模最高的2008年曾經超過20億美元。二是農業再保險支持。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依據《標準再保險協議》,在一定范圍內向經營農業保險的私營保險公司提供成本相對低廉的比例和非比例再保險保障。超出范圍的自留部分,再由直保公司向商業再保險市場購買。三是稅收減免政策支持。對于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的所有財產免征一切稅收,私營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業務除了1%~4%的營業稅之外免征其他稅收,稅收優惠涵蓋了從聯邦到地方各級政府。此外,公共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還對農業保險的推廣和教育提供服務,這也是政府支持農業保險的政策手段之一。

5.充分調動保險公司和農場主參與農業保險的積極性。

通過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美國在聯邦政府、私營保險公司和農場之間構建起了可持續的良性循環機制,并充分調動起了保險公司和農場主的積極性。農場自主決策,通過繳納一定的費用而獲取保險服務,保費水平和風險保障水平是協調農場與保險公司利益關系的重要手段。國家通過保費補貼來調動農民的參加積極性,但并不是完全包辦代替,農場依舊是農業保險最為核心的投入主體。比如,購買保障水平為80%產量和100%價格水平的保險,政府的保費補貼比例為48%;購買保障水平為85%產量和100%價格水平的保險,政府的保費補貼比重就下降到了38%;即便是完全由政府提供保費補貼的巨災保險,農場也需要繳納300美元的管理費。通過精算得出的保費承擔水平,目的在于防止農場出現道德風險,也是為了使農業保險能夠實現商業可持續。保險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自主拓展業務爭取客戶資源,商業可持續依舊是保險公司經營的最重要原則。通過開拓市場爭取到的客戶越多,則保險公司能夠獲得的保費數量以及經營管理費用補貼就越多,政策扶持的激勵作用和市場調節的基礎作用同時得到了充分發揮。

6.農業保險與其他政策之間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配合。

美國政府通過支持農業保險的發展,以求實現保障農業穩定發展、減少貧困、創造就業、增加經濟運行穩定性以及促進糧食安全等目標,該政策與其他農業支持政策之間既相互替代又互為補充。一方面,農業保險與價格支持、直接支付等農業支持政策之間存在一定的替代性。通過增加農業保險的支付,使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農業自然災害救濟項目大幅減少,強化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支持也與減少直接補貼項目有一定關系。另一方面,農業保險政策有著嚴格的適用條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相關農業政策。某一區域的某種農作物能否通過農業保險作為風險防范和化解的手段,需要積累大量的歷史數據,并通過現代金融保險技術來設計相關產品,這使農業保險作為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圍受到一定限制。如近年來美國以收入為基礎的農業保險品種的推出和盛行,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美國有健全的農產品期貨市場,能夠通過期貨市場強大的價格發現功能來提前鎖定價格水平。對于農業保險不能覆蓋的作物,美國還安排了非保險救濟計劃(NAP)以解決未納入保險公司承保范圍農作物的問題,一旦由于自然災害原因導致農作物損失超過50%或者播種面積減少超過35%,參加該項目的農場主將獲得災害補償。

三、中美農業保險政策關鍵問題比較分析

我國自2007年開始實施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迅速成長為僅次于美國的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而美國的農業保險則是經歷了76年的發展才形成了如今的業務規模和制度框架。比較分析中美兩國農業保險政策中的關鍵問題,對于健全完善我國的農業保險制度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農業保險的產業基礎和農業經營主體比較。

中美都是農業大國,美國更是農業強國。雖然具體表現形式不同,但農業在兩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都十分重要。2012年中國農業增加值52377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0.1%;就業人員2.58億人,占社會就業人員的33.6%。與之相比,美國農業在GDP中的比重已經不到2%,農業人口僅占社會從業人員的1.6%,但與農業相關的就業人員占到了總就業的1/12。相對而言,中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更大,依然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直接就業功能,美國農業對國民經濟和就業的直接貢獻較小但間接貢獻很明顯。從產品貢獻來講,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而中國由于龐大的人口數量和不斷升級的消費結構使農產品需求持續剛性上漲,盡管2004年以來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但包括大豆在內的糧食自給率已經由2003年的100%下降至2011年的91%①。從產業地位和產品貢獻看,農業對于中美兩國都具有戰略意義,而從農業占GDP的比重以及農業就業人口的規模看,美國顯著低于中國,這意味著美國更有條件向農業提供包括保險在內的高水平的支持保護。農業的產業基礎對于保險政策的制定實施有重要影響,但與之相比,影響更加直接而顯著的是農業經營主體情況。美國農業資源稟賦豐裕但農業經營者數量很少,單個農場的經營規模非常大。美國有4億英畝耕地(約合24.4億畝),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按照目前220萬個農場計算,每個農場平均經營耕地面積為183英畝(約合1108畝)*。我國農戶數量超過2.66億戶,戶均經營耕地面積不到7畝,僅約相當于美國的1/160。雖然近年來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有所發展,目前經營面積達30畝以上的種植業大戶已達887.4萬個,87.7萬家庭農場平均經營規模達到200.2畝,但總體上看還是以農戶小規模經營為主,而且即便是所謂的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若是按照美國標準來衡量也屬于小規模經營。經營規模小導致保險公司向農戶直接提供保險服務的高交易成本。美國農業保險從保險產品銷售到勘察理賠全過程均由保險公司在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自行完成,而我國經營農業的保險公司難以承擔如此高的交易成本。

2.政府的農業保險管理體制與實施機制比較。

在管理體制方面,美國實行一體化的農業管理體制,美國農業部提供從田頭到餐桌的一體化管理與服務,農業保險管理體制正是美國農業一體化管理體制的具體體現。美國農業部風險管理局(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是政府農業保險主管部門,全面承擔聯邦農業保險相關事宜。我國實行的是分散化的農業管理體制,農業保險相關職能分散在政府各個部門。按照《農業保險條例》規定,國務院財政、農業、林業、發展改革、稅務、民政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農業保險推進、管理的相關工作。從組織體系看,美國農業部風險管理局有著健全的組織結構和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而我國盡管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但還缺乏像美國農業部風險管理局這樣全面負責農業保險業務的強有力機構。從農業保險政策的具體實施與服務看,美國從產品銷售到勘察理賠全過程完全由保險公司自行完成,公共農業推廣服務體系和其他組織主要是在幫助農戶選擇保險產品和投保理賠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詢等服務。與美國不同的是,基層政府及相關部門是我國農業保險服務的重要提供主體,不僅要承擔部分農業保險保費資金投入,而且還直接參與到提供農業保險服務的具體過程。實踐中很多地方采取了建立農業保險聯席會議制度的辦法,構建以農業、財政、保監部門為主、各有關部門參與的農業保險協調機制,包括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經部門以及鄉鎮政府和村黨群組織等都參與了農業保險政策落實工作,基層政府實際上承擔了大量落實農業保險政策的成本。

3.政府支持農業保險發展的方式和手段比較。

就農業保險的政策屬性而言,目標都是穩定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基本手段都是提供風險保障。但從中美兩國的具體操作辦法來看,支持農業保險的方式和手段存在較大差別。從政策支持對象看,除了農場之外,美國還對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給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保險公司為農民提供的服務越多越好,獲得的政策支持力度就越大,政府、保險公司和農場之間建立起了良性互動的利益聯結機制。我國農業保險的政策扶持集中于農戶,對提供農業保險服務的保險組織并沒有專門的政策扶持,保險公司的利潤來自收取的保費,而保費又大部分來自政府補貼,這樣就導致了農戶與保險公司的利益存在一定的沖突。實踐中很多地方保險公司在出險之后存在理賠不積極、賠付比例低等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對保險公司的激勵機制不健全。從政策扶持的環節和手段看,除了最為關鍵的保費補貼外,美國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扶持還包括了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費用補貼、再保險支持、稅收減免等,涵蓋了鼓勵農場參加保險、激勵保險公司開展保險業務以及風險化解等各個領域和重點環節。我國目前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政策主要是保費補貼,目前的補貼比例在75%~80%;2007—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從21.5億元增加到97.06億元,各級政府的財政補貼對于農業保險的迅速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除了對農民的保費補貼之外,我國沒有對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進行補償的政策,也沒有再保險政策扶持,政策扶持的環節和手段都比較單一。從扶持政策的提供主體看,美國的農業保險政策扶持主要來自聯邦政府,由聯邦政府農業部風險管理局負責農業保險相關工作。我國的支持政策由各級政府分級提供。在財政補貼方面,中央政府提供35%~40%,省級政府提供約20%,市縣基層政府提供約15%,與落實農業保險政策相關的交易成本則主要由基層政府承擔。與美國相比,我國建立起了各級政府分擔農業保險投入成本的機制,扶持政策的提供者更加廣泛。但從農業的產業定位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生產風險高度集中、屬于弱質產業,農業對于保持國家經濟安全和全球競爭力意義重大。農業的產業定位就是應該對農業提供保險政策扶持的理由所在。由此出發,支持農業保險發展的責任主要應由中央政府而非基層政府承擔,尤其不能由糧食主產區基層政府來承擔。主產區集中發展農業生產而非第二、三產業本身就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央政府應對此做出利益補償。

4.農業保險的品種開發和風險保障水平比較。

覆蓋農作物品種范圍和保險產品的豐富程度是決定農業保險政策影響力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目前美國已有150多種農作物被納入了聯邦農作物保險的覆蓋范圍,而且在創新農業保險品種方面,不僅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擔負相應責任,近年來還更加注重發揮商業保險公司的作用。為鼓勵保險產品的創新,美國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允許和鼓勵私人保險公司參與農作物保險產品的開發和研究,新產品一旦經過核準,保險公司不僅能獲得試點保費補貼和再保險支持,還能獲得研發費用補貼。與之相比,我國農業保險所涵蓋的作物品種主要是事關糧食安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對于地區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作物品種,范圍還比較有限。目前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的農作物品種僅包括水稻、玉米、小麥、油料作物、棉花、馬鈴薯、青稞、天然橡膠、森林、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牦牛、藏系羊和糖料作物,此外還有個別地區開辦了地方性農作物的保險品種。從提供的風險保障水平看,美國提供了一個極富彈性的農業保險政策框架。該框架的基礎保障部分是巨災保險,保障水平為產量的50%和事先確定價格的55%,保費完全由聯邦政府支付,生產者僅需繳納一定的管理費用。該保險品種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農場只有加入該計劃才能獲得其他農業政策支持。在巨災保險之外,則設計了各種風險保障水平的產品供農場自行選擇。農場需要的風險保障程度越高,自行承擔的保費比例就越高,從實踐來看農場主日益傾向于購買保障水平高的保險產品。我國確定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的原則是“廣覆蓋、低保障”,確定保障水平的基本依據是農作物生產的直接物化成本,主要包括了種子、化肥、農藥、灌溉、機耕和地膜成本六項。在實踐中,由于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等原因,農業保險所提供的風險保障水平通常明顯低于直接物化成本。據財政部估計,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與直接物化成本的差距,全國平均水平在35%左右。而且我國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缺乏彈性,提供的風險保障水平僅此一種,沒有適應多層次農戶需求的保險產品可供選擇。

四、啟示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政策正由初步建立向健全完善階段發展,在充分認識中美發展階段、國情農情區別的基礎上,應充分借鑒美國幾十年實踐積累的農業保險制度建設與產品開發方面的經驗,推動健全我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

1.明確農業保險的政策地位和功能。

美國建立了政府支持加私營保險公司商業化運作的農業保險模式,但即使在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的情況下,聯邦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支持依然涵蓋了保費補貼、經營管理費用補貼、稅收優惠等多個方面。我國《農業保險條例》明確要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但目前國家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支持還僅限于保費補貼,無論是政策支持的廣度、深度,還是在管理組織的力度和專業性上均與美國有較大差距。而且與美國相比,我國農業的高風險、小規模、低組織化特征更為明顯。因此,我國的農業保險更應堅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制度屬性,實行保費補貼只是農業保險發展壯大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并不是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的全部內容,要不斷拓展政策支持的深度和廣度。與此同時,農業保險的目的在于補償農場因災害對生產和收入造成的不確定性,盡管目前美國農業保險日益轉向以收入為基礎的險種,但其政策目的依然是農業災害補償,而不是農場收入補貼,這與農業補貼、價格支持等政策有根本上的不同。我國應堅持農業保險的災害補償政策性質,要以農業保險為手段,建立健全農業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防范和化解機制。

2.明晰政府對農業保險管理服務的職能和責任。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有效的農業保險管理和服務體系,農業保險管理和服務處于一種臨時化、碎片化的狀態,從頂層的管理機構到基層的服務組織都不健全,這與美國專業而強大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相比存在天壤之別。借鑒美國的成熟經驗,我國應抓緊健全完善農業保險管理的組織架構。首先需要在中央層面健全農業保險的組織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設立專門部門,充實專業人員,專職負責農業保險相關業務。其次應健全政府支持下的基層農業保險服務體系。與美國不同的是,我國眾多小規模農戶分散經營的格局將長期存在,農業保險經營組織難以克服高額交易費用,難以像美國商業保險公司那樣提供從產品銷售到查勘理賠全過程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基層政府的服務是我國農業保險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撐。為鼓勵基層政府特別是糧食主產區提供農業保險服務,中央財政應支持加強基層農業保險服務體系建設,對基層政府參與提供農業保險相關服務給予利益補償,調動基層政府參與提供農業保險相關服務的積極性。建議由中央政府全額承擔糧食主產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投入,不應再由主產區地方政府分擔保費補貼責任。

3.拓展支持農業保險的領域和范圍。

我國農業保險政策扶持的范圍和領域都還非常有限,全面延伸農業保險的服務空間是未來我國農業保險政策完善的重要方向。增加農業保險覆蓋的農作物范圍。可先從茶葉、水產品、柑橘等區域性重要農產品開始,在尊重農業保險發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逐步將可利用農業保險來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農產品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扶持范圍。擴大農業保險政策的受益主體。將農業保險經營組織以及參與提供農業保險服務的基層農技、農機、農經和黨群組織等納入政策扶持的范圍,調動各相關方參與的積極性。豐富扶持農業保險的政策手段,借鑒美國做法,可由國家扶持設立政策性農業再保險公司,專門為直接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和其他組織提供服務。研究對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進行補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豐富激勵保險公司提供服務的政策手段。研究制定保險公司經營農險業務的稅收優惠政策,增加財政、稅收政策在扶持農業保險上的協調性。

4.針對需求設計多層次的保險產品。

我國農戶規模小、數量多,提供“廣覆蓋、低保障”的保險產品依舊是我國農業保險政策的首要任務。但隨著近年來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數量的不斷增加,包括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在內的新型經營主體已經成為了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新型經營主體與傳統農戶相比,經營規模大,投入資金多,風險相對集中,保險需求更加強烈。應借鑒美國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產品的做法,在國家給予適當支持和堅持實現商業可持續原則的前提下,按照經營主體組織屬性設計能夠滿足更高需求、提供更多檔次風險保證水平的保險產品,供不同的經營主體自由選擇。需要強調的是,農業保險只是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手段之一,不能寄望于通過農業保險來解決所有問題。美國在農業保險如此發達的情況下也要通過非保險救濟計劃來支持農業保險不能覆蓋的作物品種。與美國相比,我國難以納入農業保險范圍的農產品種類更多。同時,我國農業保險在歷史數據積累、產品開發能力等方面都與美國存在很大差距,擴大農業保險品種范圍更需要循序漸進。要探索其他多種類型的風險防范和化解手段,通過相互保險、災害救濟等手段來滿足農業風險防范的需求。

作者:趙長保李偉毅單位: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免费的精品 | 日本视频三区 |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一 | 成年人国产网站 |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色播激情五月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羞羞视频在线看免费 | 亚洲美女福利视频 | 深爱五月网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 午夜羞羞影院 | 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 | 在线成人aa在线看片 | 九九电影网站 | 亚洲欧美偷拍视频 | 一级在线 | 欧洲 | 亚洲精品精品 | 艳鬼狂情 电影 | 日韩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下载 | 最新久久精品 | 最近中文版字幕在线观看 | 自拍亚洲国产 | 精品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 | 国产一区成人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 忍住波多野10分钟就可以中出 | 一级骚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不卡 |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