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健康保險歷史價值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我國已躋身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作為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商業健康保險,應在“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期發揮其應有的歷史性作用。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商業健康保險;歷史價值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未來很可能再現“東亞速度”,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但從國際經驗看,沒有抓住歷史機遇導致轉型滯后并從此一蹶不振的案例并不少見。智利、阿根廷等拉美國家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平均滯留37年。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在中等收入階段遇到的問題將更復雜,任何一個失誤都可能帶來掉入陷阱的風險。曾多次強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緊迫性,“十三五”規劃綱要也首次將“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缭健爸械仁杖胂葳濉?,已被置于能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地位。商業健康保險作為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期中發揮其應有的歷史性作用。
1“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期的嚴
峻問題:低速經濟增長中的人口老齡化改革開放后,從1978年到2009年,我國成功實現了經濟發展中的兩次歷史性跨越:一是用時23年從低收入國家邁進下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二是僅歷時9年躋身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這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正是中國制度變革與人口結構巨變的歷史巧合期,產生了獨有的制度紅利、人口紅利,且這兩項紅利相互促進;但這一巧合極具偶然性,不存在可持續性。世界銀行(2012)、彼得森經濟研究所(2011)、OECD經濟政策報告(2012)及林毅夫(2012)等都認為2030年后,由于中國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與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中國經濟增長率將出現較大降幅,轉入中速增長期,然后進入中低速增長期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人口老齡化高峰提前到來。2000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為8821萬人,占總人口的7%;2019年底,這一數字占比12.6%,約為1.4億人,較2000年增長近1倍。預計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從7%增長至14%只需25年,而法國經歷這種轉變用了115年,英國45年,美國65年,發達國家平均50年,世界平均30年;預計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從14%增長至21%,可能僅需10年。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12月13日的《中國養老服務的政策選擇:建設高效可持續的中國養老服務體系》,我國正以史上最快速度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占比將達26%,其中,80歲及以上人口數占比將達8%。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水平快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出現了“未富先老”的社會現象。
2“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期中國
方案的瓶頸:“保民生”與“促增長”的矛盾有學者認為,老齡化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甚至可助推經濟發展;但絕大部分學者認為“未富先老”會影響勞動力供給、消費水平及結構變化、儲蓄及投資、創新能力等,其中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是最重要渠道。研究結果顯示,老齡化進程中,中短期內人均消費水平會出現增長,但長期會導致人均消費水平下降。在老齡化社會刺激消費絕非易事,醫療支出水平提高、醫療支出的不確定性等都會導致老年人口減少其當期消費水平。統計研究發現,我國醫療支出的不確定性導致消費下降22.4%。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不會過度依賴投資及出口,為促進經濟增長、刺激國內消費,政府就必須減少人們在老齡階段所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特別是醫療支出方面的不確定性,比如加大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國內外研究表明,增加政府對醫保和養老金等保障支出對降低居民預防性儲蓄和刺激居民消費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已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民眾健康責任成為政府責任的重要內容。在“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理念指導下,我國逐步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保覆蓋率從2008年的85%增加到2019年的95%以上;衛生總費用中,政府和社會支出增加,社會衛生支出、政府衛生支出分別在2010年、2015年超過個人衛生支出,2018年社會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43.66%;個人衛生支出占比由2009年的37.5%降至2018年的28.6%;患者醫療費用的實際補償比從2008年的43.2%增長至2018年的60.42%。然而,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我國開始出現了類似日本自1990年以來的社會保障財政支撐可持續性問題;近年來,醫保支出增速高于GDP增速與財政收入增速,醫?;鹂偭繅毫Τ掷m存在。未來,我國將長期處于經濟增速放緩、人口老齡化“程度高、規模大、速度快、高齡化”的時期。若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不與經濟增長同步發展,很可能產生諸多問題。如過多超前的福利化投入可能透支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成為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誘因;但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滯后,也不利于擴大消費和經濟增長。因此,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還要立足基本國情,發揮政府、私人部門等多主體的共同參與作用,構建既能刺激社會經濟發展又不過多消耗社會財富的堅實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政府主導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要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私人部門主導的商業健康保險則要承擔起市場化、契約化、差異化的醫療保障服務。
3“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期行業
貢獻的可能:商業健康保險在構建多層次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中的歷史價值當前,全球發達國家構建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最重要的兩個維度就是政府和市場。世界銀行早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社會保障改革的三支柱方案,即強制性的公共管理支柱、強制性的私人管理支柱和自愿性支柱;前兩者是國家干預的范疇,后者是市場機制的范疇,包括商業保險產品的市場提供。商業健康保險在主要發達國家的發展雖有較大差異,但總的來說都比較成熟。一是從商業健康保險的覆蓋率來看,即使是社會保險制度比較發達的國家,其覆蓋率也能達到一定水平,近1/3OECD國家商業健康保險的覆蓋率超過30%。美國是商業健康保險為主的代表國家,商業健康保險在美國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全美近70%的人口參加了商業健康保險;德國是實行政府主導型醫療保障模式的代表國家,政府采用國家、企業、個人分擔機制建立起法定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全國有350余家健康保險公司,其中300家公司經營政府的法定醫療保險,其余保險公司則為10%左右人口提供商業健康保險產品;英國是實行國家醫療保障制度的典型國家,國民享有統一的社會醫療保險服務,即使如此,英國的商業健康保險覆蓋人群也已達11%,并保持著年均5%-7%的增長速度。二是從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密度來看,2015年美國、德國、英國分別達3131美元/人、3472元/人、1007美元/人,分別為我國的10倍、11倍、3倍。三是從商業健康保險費用占衛生總費用比重來看,美國作為商業健康保險最發達的國家,商業健康保險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超過35%;法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商業健康保險占衛生總費用比重也在10%左右。我國商業健康保險起步雖晚,但持續高速增長。2013年至2018年,健康保險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30.2%、41.3%、51.9%、67.7%、8.6%和24.1%。截至2018年底,人均健康險保費支出316元、健康險占GDP比例為0.61%、賠付金額達1744.33億元。但總體來看,商業健康保險在我國醫保體系中占比較低,賠付支出僅占衛生總費用的3%,作為醫療保障“第三支柱”的核心力量尚未完全發揮,健康服務供給不足與需求不斷增長之間矛盾突出,市場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巨大。2020年1月23日,銀保監會等13部委聯合下發《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銀保監發〔2020〕4號),為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制定了宏偉目標:力爭到2025年,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2019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7066億元,這意味著,要想實現2025年2萬億的目標,未來6年要保持19%的年復合增長率。202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出臺,《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等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在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特定時期,商業健康保險需要發揮其在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的應有之用。一是商業健康保險要發揮其協同效應。商業健康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專業化的風險轉移機制和社會互助機制,保障方式靈活、保障領域全面、服務形式多樣,能夠對基本醫療保險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如提供適應不同需求的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滿足民眾多樣化、個性化的保障需求;提供特定病種保障產品,從而降低高發、重特大疾病的發病率和費用支出,更有針對性地保障民眾健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供即時結算和實時醫療費用審核,提高民眾看病就醫的便捷化程度等。二是商業健康保險要發揮其分層高效遞送醫藥衛生服務資源的作用。商業健康保險之所以能成為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是因為不同的付費機制會對醫療服務產生不同的經濟激勵。商業健康保險經營者可以通過不同的支付方式,形成不同的激勵,從而改變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行為,對降低高成本支出、低運行效率的醫療服務行為產生顯著的激勵作用,提高醫療保障體系的總體效率。三是商業健康保險要發揮其社會財富均衡分配作用。目前中國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兩項醫保制度之間,存在籌資水平、政府補貼、保障范圍與賠付額度的差異,同種制度在各地實施也不盡相同;具有共同疾病風險的人群沒有獲取相同額度的保障,一定程度上,收入越高的群體獲得的社會衛生資源越多,進一步加劇收入差距。而商業健康險費率核定依據跟個體或整體的風險狀況高度關聯,保費支付與保障高低正相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身份、地域、工作的差異帶來的“不平等”,將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社會保險在財富分配上的不公。四是商業健康保險的實踐要成為國家制度設計修訂的實驗田。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任何一項社會福利制度的實施都會對財政收支、社會財富再分配甚至公眾社會行為產生影響。商業健康保險在一些領域的實踐探索比如長期護理保險,完全可以走在前面,從而為政府制定相應的醫保政策和公共衛生政策提供決策支持。
4結語
成功跨越或不幸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非常復雜,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有些共性問題,都是在未進入高收入國家時出現了快速的人口老齡化,并建立了超過經濟增長的法定社會保障制度。盲目追求高保障和保障缺失都會影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甚至產生福利危機,帶來社會動蕩。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長期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已成為亟需破解的難題,商業健康保險作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部分,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機制,成為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完成“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期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李樂樂,楊燕綏.人口老齡化對醫療費用的影響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2017(3):27-39.
[2]韋恩·M·莫里森.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原因、進程和挑戰[J].金融發展研究,2020(1):40-45.
[3]李樂樂,楊燕綏.人口老齡化對醫療費用的影響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2017(3):27-39.
[4]封進等.醫療需求與中國醫療費用增長[J]中國社會科學,2015(3):85-103.
[5]劉國恩,蔡春光,李林.中國老人醫療保障與醫療服務需求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11(3):95-96.
作者:范娟娟 單位: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