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信用風險和管理體系的建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當代市場經濟中,企業信用管理是當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過程的必需條件。但是,通過對中國企業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很多企業的信用狀況讓人擔心,如何建立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已成為現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本文首先從伴隨企業發展的信貸風險的存在入手,對企業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然后從企業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信用風險,推行規避信貸風險控制方面的業務。
關鍵詞:
信用風險;信用風險管理;管理體系
信用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業務發展組成部分,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卻發現很多企業因缺乏誠信而不能長期發展下去,原因主要是企業不能隨意投資,銀行也不敢輕易放貸,從而導致市場經濟的萎縮。對于這種情況,我們需要研究信用風險在企業的發展中的存在,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1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含義
1.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在信用交易活動中發生的逾期卻不付款的客戶風險。信用風險從企業信用辦理的角度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嚴格地執行按賬齡分析和標準的后臺債務采集程序是控制可控風險的主要途徑,企業可以借此提高其信用管理功能。不可控風險,以國家風險為代表,識別風險、規避為主是企業信用管理部門的任務。
1.2信用風險管理
信用風險管理,也被稱為企業的信用管理,是企業信用管理科學的專業知識,避免信貸所產生的風險。當代企業經管的焦點是企業信用管理。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加強企業的信用管理,增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完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同時,合理完善的企業信用管理可以使企業在與其他企業進行賒銷、投標、合資合作等生產活動中更胸有成竹。客戶信用風險管理是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任務,包含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繼而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采取最經濟的應對全面風險的方法。
2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信用風險分析
2.1存在于應用管理的信用風險
在目前階段,經營活動中許多企業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問題,如此,則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滋生大量風險因素。中國的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憑著良好的信用條件,可以促進銷售自身的產品,同時也提升了市場競爭力。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中,很多企業不這樣做,沒有辦法兌現做出的承諾,也影響了信貸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規模不能擴大。
2.2存在于融資中的信用風險
企業發展是和融資分不開的,再加上融資出現信用風險,因此企業需要承擔更大的財務風險。銀行信貸中中小企業比大企業的難度大得多。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原因是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認定中小型企業不能保證按時還款,存在過高的信用風險;另一個原因是中小企業缺乏償還融資貸款能力,銀行將遭受巨大損失。
2.3存在于信用缺失產生壞賬的信用風險
第一,缺乏信用管理人員,不能正確處理好銷量和風險之間的關系。由于規模的限制,許多企業并未設有單獨的信用管理部門,加上相關從業人員存在重大缺口,同時容易被企業管理者忽視,企業信用客戶無法取得企業管理者手中的控制權。第二,缺少有效的客戶資信管理體系,無法準確識別客戶的信用,許多企業無法充分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非常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企業并未對信貸客戶的資料實地調查,對客戶的了解不完整。
3發生企業信用風險的主要因素
3.1企業內部因素
較差的風險意識和缺乏先進經營觀念是很多企業都存在信用風險的內部原因。
3.1.1企業目前現有經營策略缺少合理性
企業的發展和企業經營戰略有很緊密的關系,由于被傳統的思維方式所影響,中國許多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能從長遠角度看待問題,依然實行輕視控制、過于重視銷售的經營觀念,沒有完善的發展戰略。
3.1.2優良信用風險意識欠缺
雖然現代企業的風險意識正處于增強的好轉趨勢,但意識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只關注賬面利潤,而不是關心實際營業利潤。壞賬準備存在于企業的賬面利潤中,假如不能回收則將減少凈利潤的數額,可是許多企業都沒有意識到,這將導致企業面臨的風險提升,也使企業增加流動性風險。
3.1.3財務管理部門與銷售部門缺少協調性
企業要發展,有必要使多個部門參與進來,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是最必要的,但是,該兩個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銷售部門不調查客戶的信用就完成給定的任務,財務部門只了解客戶的欠款數額,并不關注客戶的實際情況,從而導致企業風險增加。
3.1.4缺乏信用管理機制
盡管許多企業都意識到信用風險對企業發展的顯著的影響,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不注重信用經營,不建立信用管理機制、不設立信用管理部門,從而導致容易出現賬款的拖欠和企業經營效率低下。
3.2企業外部因素
企業發展與經濟環境存在一定的聯系,企業與外部的關系也是企業不重視信用風險的原因之一。雖然中國已經不是計劃經濟,但其影響并未消除,許多人仍然缺乏信用意識,這樣就阻礙建立社會信用的經濟環境。而且,協作可用信息的不對稱,是信用風險的發生的主要因素。
4企業信用風險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4.1設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制度
4.1.1客戶資信管理制度
加強信貸管理,特別是在交易前對客戶信用信息收集和風險評估調查,企業必須首先進行客戶資信管理,其意義非常重要,企業的信貸活動需要在標準的風險管理制度下進行實施。企業應該加強客戶的資信管理在以下三個方面:(1)收集客戶的資信信息;(2)經常對客戶群進行監管和查實;(3)創設和辦理客戶資信檔案。
4.1.2應收賬款監控制度
很多企業針對應收賬款的管理都規定了相關管理的制度,盡管如此這些系統還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和市場環境方面的要求。缺乏科學和系統的管理體系是主要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銷售臺賬管理制度;(2)債權管理系統;(3)應收賬款總金額管控系統;(4)賬齡的監管和貨款收受接管管理制度。
4.1.3客戶授信管理制度
在交易過程中企業信用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銷售或相關業務管理和缺乏對銷售的規范化管理控制。客戶的信用額度和期限的控制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企業必須建立信用客戶之間的直接關系,直接管理的實施,改變完全依賴于銷售的“間接管理”的局面。
4.2建立專業的信用管理部門
提高企業目標的信用風險,從根本上,我們必須完成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構建,開展專業的信用分析和管理。第一,必須在對客戶實行客觀全面的信用調查之后才能與之簽訂合同,依據企業的信用情況來規定客戶的信用條件和信用標準,構建客戶檔案,加強預控的交易活動。第二,我們必須嚴格執行賬齡管理,客戶賬戶支付進度實時跟蹤,以保證客戶能及時支付賬款,盡量減少拖欠的可能性,并加強對交易活動的監控。第三,假如企業已經發生信用風險損失,企業則應該采用有效和合理的政策和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加強交易事后的控制來減少企業的損失。
4.3增強信用風險的溝通和信息
削弱因為信息不對稱使得企業的社會監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信用風險的信息和通信管理是指不同形式的信息訪問和傳輸,讓員工明白自己在內部控制制度中的責任和作用,較好地履職,保持控制信息和經營信息的暢通,以形成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經由下列途徑來強化信用風險的信息與溝通。
4.3.1必須準備詳細的余額和定期收款報告
通過應收賬款詳細的報告,企業管理和銷售部門及時了解信息,如余額和應收款項的老化,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業遭受的損失。
4.3.2保證對賬的實時性
財管部門要定期核對和營銷部門的賬目,核實應收賬款,也要和客戶核實賬目,把應收賬款的期限和金額進行對賬。進而把信息回饋給企業領導者,讓他們做出決定,以規避導致應收賬款的錯誤和損失。
4.3.3必須創建應收款臺賬
企業應建立合理的應收賬款臺賬來應對壞賬現象,它是面臨的主要信用風險現象,客戶應收賬款的變動將表現為應收賬款的增加或減少,根據客戶分類賬反映作調查,以防止壞賬出現。
4.4對企業信用風險監管的加強
因為資金信貸復蘇的經濟活動已大大推遲,所以回收應收賬款常常很不確定,非常容易使企業出現信用風險。為降低信貸風險、提高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企業應采用如下控制措施:
4.4.1監督信用賬戶
如通過對客戶的信用狀況、經營狀況、賬齡狀況等的分析,來確定的壞賬發生的概率,采取不同的信貸政策。
4.4.2客戶跟蹤管理
之所以公司財務部門和授信客戶之間的信貸應保持連接,從信貸的開始到信貸的結束,是為了確保客戶按時交款,同時也確保因為運輸、包裝、質量等方面出現的意見不一致情況的發生,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維護良好的客戶關系。
4.4.3監管信貸的發生
如接管處理客戶定單,過期付款收受接管、客戶信用審批。
4.5創立科學的信用風險評估機制
確認、管理、分析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方式是風險評估活動。在正常的情況下,信用風險評估機制的創立方法如下。
4.5.1風險要素要精確地確定
確定獨一的方針設定,風險評估才是有道理的。如此一來,成本增加風險、資產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壞賬風險因素是應收賬款風險評估的主要因素。
4.5.2深入分析風險因素
采取措施以控制基于所述分析的結果的信用風險,風險分析主要包括風險的嚴重性及其發生的頻率。
5結語
由于買方市場的形成繼續發展,企業間的信用已成為企業全部交易方式的很大方面,信用經濟發展蓬勃。但伴隨而來的是由信用銷售引起的賒銷付款拖欠問題越來越嚴重。伴隨中國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而買方市場的形成更是短暫的情況,規避企業信用風險、創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已迫在眉睫。對此,企業需要認識到自己發展中存在的不足,針對實際情況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只有通過對信用的管理,減少不良行為,才能推動企業各方面的發展。避免信貸風險的根本出路是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經濟體系。但是,我們不能拔苗助長,要做好長期攻克的準備。本階段,從企業內部入手,加強企業風險意識,建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最大限度地規避信貸風險是降低信用風險的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馬瑞紅.企業信用風險分析及控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2).
[2]陳宇鋒.企業信用建設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5(13).
[3]張美.企業信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5(23).
[4]潘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風險管理機制缺陷及矯正[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4(01).
[5]宋曉薇.中小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研究[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4(02).
作者:董震 程亞碩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