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引資和網點規模對銀行信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文獻綜述
境外戰略投資者入股會對中資引資銀行產生一定的影響。有文獻表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有助于提高本地銀行的效率。例如,García-Herrero和Santabárbara的研究結果顯示,外資銀行入股能提高中資引資銀行的盈利能力,外資銀行的入股比例越高、其對中資引資銀行的改善程度越大,并且外資銀行通過影響中資銀行的效率(X效率)和資產質量(不良貸款率)進而影響中資銀行的盈利能力。Berger、Hasan和Zhou發現,外資入股投資時的股權比例與中資銀行的利潤和效率(成本)改善顯著正相關。但是,也有文獻表明,外資銀行入股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例如,朱盈盈、曾勇和李平等指出,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對中資銀行的盈利能力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負面影響表現為上海銀行和建設銀行在引資后的ROAA(returnonaverageas-set)和ROAE(returnonaverageequity)均明顯降低。李世華和尹應凱指出,中資銀行在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后的ROA(returnonasset)和營業收入增長率均未出現明顯提高,甚至部分指標還出現了與預期相反的變化。但是,這些文獻均未解釋出現相反影響或預期的原因和傳導過程。本文的研究結論為上述實證研究提供一個方面的解釋———這是本文的又一個貢獻。本文后續內容安排如下:考慮研究現狀,以及外資銀行入股對本地信貸競爭和本地引資銀行的影響,提出信貸競爭模型的基本假設;構建信貸競爭模型,分析外資銀行入股的影響;總結研究內容。
2模型的基本假設
借鑒Hauswald和Marquez對信息不對稱的處理方式,即銀行不知道借款者的類別,需要甄別借款者,將資金貸給高質量借款者并拒絕低質量借款者的貸款申請。高質量借款者(如中國移動等)有正規的財務報表、抵押品或信譽擔保、龐大的企業資產,銀行能完全正確地甄別這些借款者;低質量借款者(如部分中小企業)無法提供充分的材料來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對應本文的成功率),銀行對這些借款者的甄別會存在很大偏誤。鑒于此,本文假設銀行能以百分之百的概率正確甄別出高質量借款者,而以一定概率正確甄別出低質量借款者。該假設能保證獲取貸款的借款者既包括所有高質量借款者,也包括部分低質量借款者。本文假設銀行L和S分別以概率L和S正確甄別出低質量借款者。本地銀行的經營環境和風險管理技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文假設L=S。在信貸競爭中,客戶到銀行申請貸款需要支付一定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客戶支付的除資金成本(貸款利率)以外的其他成本的總和,包括銀行后臺支持、管理理念以及貸款流程等方面的差異帶來的由申請人承擔的費用和花費的時間消耗。單位交易成本體現了銀行經營效率。顯然,只要借款者申請貸款,借款者就需要支付交易成本。本文假設銀行L和S的單位距離交易成本分別為τL和τS,且τL=τS。如果借款者到銀行S的距離為x,則借款者承擔的交易成本為τSx。中資銀行對引進的外資銀行在資產規模、資本充足性和盈利持續性等方面有資格限制,希望通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實現“引資、引制和引智”。外資銀行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能降低客戶貸款過程中產生的交易成本。另外,姜凌和曹瑜強指出,提高境外戰略投資持股比例將顯著提升中資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甄別技術水平)、降低其不良貸款率,從而改善其資產質量。本文用銀行E(En-trant)表示境外戰略投資者,銀行E的交易成本和甄別技術分別為τE和E,且有τE<τu、E>u,其中下標u∈{L,S}。
3外資銀行入股對本地銀行的影響
3.1外資銀行入股僅影響本地銀行的交易成本外資銀行入股后改善引資銀行經營效率的結果體現為借款者承擔的交易成本減少———這將強化銀行間的競爭,導致均衡貸款利率下降,并且外資銀行的入股比例越高、其效果越顯著。這是因為:銀行的經營效率提高后,借款者承擔的資金成本(貸款利率)之外的費用減少,銀行對借款者的吸引力提高,此時競爭對手會降低貸款利率以提高自身競爭力、避免借款者流失,這又迫使引資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如果外資銀行入股能改善引資銀行的經營效率,則銀行承擔的逆向選擇風險增大,即銀行的高質量借款者數量減少、低質量借款者數量增加。當外資銀行入股改善引資銀行的經營效率時,引資銀行的利潤下降。其中,貸款競爭的影響超過逆向選擇的影響,即貸款競爭加劇是導致銀行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出結論:與外資銀行入股本地小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入股本地大銀行能使引資銀行的利潤出現更大幅度的下降,且外資銀行的入股比例越高、上述影響越大。由前文分析可知,當銀行的經營效率提高時,其均衡時的貸款利率下降、逆向選擇風險增大,這兩個影響都不利于銀行利潤的增加。但是,由于逆向選擇風險存在,銀行都會有一套風險評估和管理的程序,在本文中表現為銀行可利用甄別技術控制低質量借款者的數量,因此,即使銀行面臨更大的逆向選擇風險,銀行的低質量借款者數量增加也是很有限的。逆向選擇對引資銀行的影響較小,貸款競爭加劇才是導致引資銀行利潤下降的主要因素。競爭使銀行從單個借款者處賺取的利潤降低,因此擁有較大市場份額的大銀行的利潤會下降得更快。綜上可知,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并不一定有利于銀行利潤的增長。本文的研究結果為朱盈盈、曾勇和李平等、李世華和尹應凱的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方面的理論解釋。
3.2外資銀行入股僅影響本地銀行的甄別技術如果外資銀行入股后僅改善了引資銀行的甄別技術,則銀行間的貸款競爭加劇、均衡時的貸款利率下降。進一步,外資銀行入股小銀行將帶來更激烈的貸款競爭,即銀行貸款利率的下降幅度更大。且外資銀行的入股比例越高、上述影響越大。其原因來自兩個方面:第一,當外資銀行入股本地銀行并改善本地銀行的甄別技術時,銀行的低質量借款者數量將得到控制,此時銀行有動力適當降低貸款利率以爭取到更多的高質量借款者,而競爭對手為避免客戶流失而被迫降低貸款利率以應對;第二,大銀行擁有較多的市場份額,雖然過度降低貸款利率能爭取到更多的借款者,但是銀行從單個客戶處賺取的利潤減少,因此大銀行不會過度參與貸款競爭。同樣,貸款競爭使得小銀行在單個借款者處賺取的利潤減少,但是,與擁有較多市場份額的大銀行相比,小銀行的行為受市場份額的制約相對較小,因此貸款競爭對小銀行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即小銀行引進外資銀行時會更激烈地參與貸款競爭中。如果外資銀行入股能改善引資銀行的甄別技術,則引資銀行的低質量借款者數量減少,而競爭對手的低質量借款者數量增加。另外,整個貸款市場的效率得到提升,即獲得貸款的低質量借款者總量減少,且外資銀行的入股比例越高、上述影響越大。如果外資銀行入股能提高引資銀行的甄別技術,則引資銀行的均衡利潤增加,而非引資銀行的均衡利潤減小。另外,與外資銀行入股大銀行的情況相比,外資銀行入股小銀行會使小銀行的利潤出現更大幅度的增長。在貸款利率下降以及借款者質量變差的情況下,非引資銀行的均衡利潤降低。雖然競爭不利于銀行利潤的增長,但是引資銀行的借款者質量得到提升,并對銀行利潤產生更大影響,銀行均衡利潤增加。進一步,由于大銀行的市場份額太多,貸款競爭(貸款利率下降)對銀行利潤的侵蝕作用更強,因此擁有較多市場份額的現實反而限制了大銀行的競爭行為,大銀行不會過度加劇競爭。由此可知,較多的市場份額不僅限制了外資銀行入股大銀行時的市場競爭,而且減小了大銀行利潤的提升空間。小銀行在甄別技術提高的前提下通過降低貸款利率加劇貸款競爭以吸引更多高質量借款者,這將加快小銀行利潤的增長幅度。
4結語
已有很多文獻研究了外資銀行入股本地銀行對引資銀行的影響以及對信貸競爭的影響,但是未進一步考慮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對具有不同規模的本地銀行的影響是否不同。本文用銀行網點規模表征銀行規模,銀行通過網點吸收存款資金以支撐貸款業務,各銀行進行有資金約束的信貸競爭。外資銀行入股后改善銀行的經營效率或風險管理能力,進而對本地的信貸市場競爭產生影響。本文得到如下兩個結論:第一,外資銀行入股本地銀行并不一定能改善引資銀行在利潤方面的效率。當外資銀行入股并改善引資銀行的經營效率時,引資銀行的利潤下降,如果引資銀行是大銀行,則該影響更大。當外資銀行入股并改善引資銀行的經營效率時,引資銀行對所有借款者(包括低質量借款者)的吸引力增強,當引資銀行的風險管理技術一定時,引資銀行將面臨更嚴重的逆向選擇風險,貸款組合中低質量借款者的數量上升,這不利于銀行利潤的增長。另一方面,引資銀行對高質量借款者的吸引力也增強,未引資銀行會通過降低貸款利率加劇競爭以避免高質量借款者流失,引資銀行被迫降低貸款利率來應對。顯然,增加的逆向選擇風險和加劇的貸款競爭都不利于銀行利潤的增長。由于甄別技術控制了銀行的低質量借款者數量,因此貸款競爭加劇才是造成銀行利潤下降的重要原因,這對市場份額大的銀行具有更大影響。第二,如果外資銀行入股并改善引資銀行的甄別技術,則貸款市場競爭增加,其中外資銀行入股小銀行時貸款市場競爭會更激烈。引資銀行的甄別技術提高后,引資銀行會通過降低貸款利率來加劇競爭,并能爭取到更多的優質客戶,這有于銀行利潤的增長。但是,市場競爭造成貸款利率下降,這不利于銀行利潤的增長,尤其不利于市場份額多的銀行的利潤增長。由于小銀行受上述影響的制約比大銀行要小,因此小銀行會采取更激烈的競爭方式吸引更優質的借款者,即如果引資銀行是小銀行,則市場競爭會更激烈。現有文獻主要分析了外資銀行入股對引資銀行的各方面影響。未來研究可進一步分解境外戰略投資者入股對引資銀行各方面技術水平的影響,進而尋找境外戰略投資者對引資銀行的主要影響渠道,為決策者提供更詳細的決策依據。(本文來自于《技術經濟》雜志。《技術經濟》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徐振業鄧光軍曾勇單位: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