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目前我們已經基本戰勝了困難,經濟開始企穩回升,但產能過剩、結構調整的壓力和困難不斷加大,結構調整成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難題。
本文認為,在結構調整上必須把握好以下三條:第一,從生產角度看,要把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支撐,調整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全面支撐,其中特別要發揮第三產業(服務業)的作用,而流通行業是第三產業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第二,從需求角度看,要從目前主要依靠投資、過去主要依靠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轉到投資、消費、出口共同發展的方向上來,其中特別要發揮消費的作用,把經濟增長轉到消費上來;第三,要從依賴經濟增長和物質資源投入,調整到依賴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上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結構。其中,前面兩個結構調整都與流通業直接相關,都是流通業發展的廣闊空間。
關鍵詞:金融危機;結構調整;內需;服務業;流通產業
一、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從生產和需求的角度正確認識結構調整的內涵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2008年11月份,我國三大外貿指標(出口額、進口額、進出口額)的增長率全部變成了負值,整個工業增長速度從2008年一季度的16.4%跌到了2008年11月份的5.4%。
2008年底中國經濟陡然下降,上千萬農民工返回農村,相當數量的企業陷入停產半停產狀態。
但現在來看,我們已經基本戰勝了困難。下面對我國所取得的成果進行一下總結。
進行宏觀經濟分析,首先需要確定一個角度,其中一個方法是經濟學中的生產法,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利用需求法來進行分析。
1.利用生產法進行分析。
首先,用生產法來分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這三大產業。200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較2008年有小幅增加,我國糧食豐收主要在于秋糧,水稻豐收了,玉米豐收了。2009年,我國糧食仍然能有好的收成,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糧食生產的穩定為整個經濟的穩定奠定了最為重要的基礎。這是一產的情況。再看第二產業的工業,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是16.4%,到11月份降到了5.4%,2009年1月份和2月份是3.8%,整個工業增長速度大幅度下滑,3月份是8.3%,4月份又回落了一個百分點,之后一直到10月份才開始持續回升,9月份是13.9%,10月份是16.1%。從2009年10月份16.1%處拉一條橫線,已經接近于2008年一季度的增長速度。
從工業的角度看中國宏觀經濟,我國經濟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中國經濟最壞的時期主要包括四個月:2008年11月、12月和2009年的1月、2月。從我國工業的走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狀態之中,這是從生產法的角度來分析的。
2.利用需求法進行分析。
即從投資、消費、出口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從投資來看,我國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已經超過15萬億人民幣,增長3.5%,投資對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從消費來看,10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18億元,同比增長16.2%。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總理就講,我們要堅定信心,心暖就經濟暖。一年來流通行業恰恰成為了落實這句話最重要的標志。流通領域不用找其他的例子,最好的例子就是汽車行業。2008年,我國汽車行業本來準備要舉行一個慶祝大會,慶祝中國汽車年產量突破1000萬輛大關,但最后沒有舉辦成。這主要是因為,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來了,中國汽車產量只有930萬輛,沒有達到1000萬輛。2008年下半年,有不少人,當然其中也包括汽車界業內人士,對2009年汽車行業的形勢、消費和流通狀況進行預測,不太看好汽車行業,對之充滿了擔憂。
2009年3月,我國小汽車銷售量77.2萬輛,達到中國汽車銷售史上的最高水平,不僅如此,這個數字也超過了當月美國的銷售量,成為世界第一位。再往后看,2009年4月、5月、6月,都超過了100萬輛。2009年10月20日,中國汽車年產量達到1000萬輛,慶祝大會在吉林省長春市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召開。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來,2009年我國汽車產量突破了1200萬輛,這是2008年下半年最困難的時期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這些成果的取得應該歸功于黨中央、國務院的“一攬子”方針,歸功于行業內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廣大的流通從業人員。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要看到我們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就,取得了戰勝這場困難的重大成果;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目前我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有些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比如,從環比的角度看,2009年我國出口三季度比二季度好,二季度比一季度好,7~10月份出口連續超過1000億美元,這是非常不錯的。但從同比的角度看,1~9月份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仍然是負的20.9%。這表明,我國外部需求持續萎縮的局面還在繼續,對我國的影響也仍然在持續。那么,看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在什么地方呢?它提示我們,一定要把我國經濟增長的根本放到擴大內需上來。目前,盡管美國、日本及一些歐洲國家在復蘇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好的跡象,但世界經濟復蘇肯定是一個曲折而緩慢的過程。總理再三告誡我們,切不可把經濟增長點放到外需上,應放到內需上來。這一點至關重要。
二、結構調整:把第三產業調整到最重要的位置從國內來看,大家知道,我國現在面臨產能過剩問題,結構調整的壓力和困難都在加大。
本人始終認為,我國經濟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并不是一個了不得的難題。大家知道,2009年GDP增長速度為8%,其中一季度是6.1%,第三季度當季達到8.9%,一到三季度是7.7%。中國經濟真正的難題還在于結構調整。現在講結構調整的很多,這是對的,但僅僅講一講是不夠的,還必須讓大家清楚地認識到什么是結構調整,怎么去調整。
本人認為,在結構調整方面我們需要把握的有三點:
第一點,從生產角度看,結構調整要把經濟增長主要依賴第二產業,主要依靠工業支撐,調整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全面支撐經濟增長上來。
其中特別要發揮第三產業的作用,而流通業則是第三產業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依靠第二產業支持經濟,導致資源和環境問題不斷加劇。從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角度來說,我國經濟增長必須轉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道路上來,其中特別要發揮服務業的作用。這是結構調整需要把握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點,從需求角度看,目前我國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過去主要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今后應轉到投資、消費、出口共同發展的道路上來,而且特別要發揮消費的作用。2009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7.7%,其中投資貢獻率為7.3%,接近95%,也就是說2009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中有95%是依靠投資取得的。投資更多的是政府行為,目前我國市場內生的動力不足,一定要把經濟增長的重點轉移到消費上來,這是結構調整中需要把握的第二個問題。這兩個結構調整與流通業息息相關,都是流通業發展的廣闊空間。
第三點,結構調整要從過去依賴經濟增長、物質資源投入,轉到依賴技術進步、科技創新上來。因此,整個經濟工作或者說為了戰勝這次金融危機,一定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經濟結構。只有如此,我國經濟才會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平穩、較好甚至又好又快增長。而且,在歷史的進程中,我國流通業不僅能為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出重大貢獻,而且也可以在不斷貢獻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更好更快發展。
三、結構調整與保增長結構調整這個問題已經談了很多年了,不是一個新問題了。
在這次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們也付出了很多代價。下面就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問題談一些看法。2008年下半年受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上千萬農民工被迫回到農村,大量的人失業。那個時候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保增長,保增長是第一位的。這是因為,如果經濟持續衰退,大量的企業關閉,整個社會就會變得不穩定。而為了保增長,必須采取很多措施,也必須付出一些代價。
經濟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呢?其本質上是一門關于選擇的學科,即如何進行選擇。經濟學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即沒有最優的狀態,沒有最佳的狀態,無論做什么都要有成本,這是經濟學中最基本的一個原理。
比如我們去飯店吃飯,要吃最好的,其價格也最高,花錢也最多;要吃最便宜的,其味道也最差。
經濟學就是要找出這兩條曲線的均衡點,在花錢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可以吃得比較好,這才叫經濟。每個企業家都在努力尋找這兩條曲線的均衡點,所有的決策都是在找出這個均衡點。我們保增長也需要找到一個均衡點,并且需要為之付出代價。為保增長,目前就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人認為,保增長延誤了結構調整。
其實,這就像吃藥一樣,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但生病了就需要吃藥,就不能怕副作用,只能等到慢慢好轉以后再減少劑量,直到最后完全康復了就可以不用吃藥了。
四、產能過剩:結構調整的動力關于產能過剩問題,本人始終堅持產能過剩有兩面性。
大家可以看一看,所有的經濟學,如果仔細研究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它們都有兩面性。比如,產能過剩一方面確實帶來了生產力浪費、財富浪費等一系列問題。但另一方面卻恰恰由于產能過剩才帶來了結構調整的推動力。在過去的短缺時期,是談不上結構調整的。所以說,這次金融危機既是壞事,也是好事。首先,產能過剩形成市場壓力,市場就會產生內在的動力促使我們進行結構調整;其次,這個時候恰恰與黨中央、國務院的一些政策合拍;其三,大家在這些方面有了很好的認識,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當前正是我國進行結構調整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