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以產業集群提升昆明民營企業競爭力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產業集群是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本文以昆明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以產業集群提升昆明民營企業競爭力這一基本觀點,并通過分析昆明民營企業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問題,進一步提出昆明市今后應重點發展哪些民營經濟產業集群,以及如何發展民營經濟產業集群,以提升昆明民營企業競爭力的實踐性、探索性思路。
[關鍵詞]:產業集群昆明民營企業競爭力
一、問題的提出
十一五期間,民營經濟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拉動民間投資、增加地方財政稅收、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從整體上看,民營經濟仍處于成長階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既無堅強的經濟后盾,又要面對國內外大型企業在技術、資金、規模和品牌上的優勢,單打獨斗難以取勝。
通過產業集群的方式,以整個群體的競爭力聯手走向市場,既保持了民營企業機制靈活、反應敏捷的特點,又能形成群體規模,獲得競爭優勢。產業集群作為一種市場組織與企業組織優勢融合、效率更高的新型產業組織形式,是民營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項非常有效的制度選擇。
(一)產業集群的內涵
產業集群的形成是現代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現象。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管理學大師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在《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集群與新競爭經濟學》)一文中指出的,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中,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
(二)產業集群對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作用
民營企業通過產業集群可避免單個企業在地理上分散資源的行為,達到企業之間資源和信息共享和互補,增強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能力,提高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民營企業規模競爭力
特定產業在地理上的集聚會形成較高的競爭力,按照規模經濟理論,消費者偏好多樣化的消費,希望產品的品種越多越好,而企業的生產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征,產品的品種越多,單個企業的生產規模優勢就越難以發揮。我國民營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其經濟活動只有在空間上的局部集中,才能達到一定的規模效益。
2、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生產率
由于存在外部經濟,產業集群的形成,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率。在產業集群內,各種相關企業集中在一起,進行靈活的專業化分工,降低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成本;同時,由于存在信息效應溢出、專業供應商、熟練勞動力市場以及社會化的市場組織網絡,各種企業的地理集中也能夠降低信息搜尋和交易成本。
3、刺激企業創新
一般來講,集群對創新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創新的激勵效應。集群內企業需要在產品設計、開發、技術、管理和服務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因此產業集群能激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和步伐。二是創新的學習效應。集群有利于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和擴散,產生知識的“溢出”效應,為企業創新創造條件。三是創新的成本效應。由于存在“學習曲線”,使集群內專業化小企業學習新技術變得更加容易且成本更低。
4、形成區域品牌
大量生產企業的地緣集聚是區域品牌得以形成的基礎。由于產業領域較集中,各產業集群所生產的主產品一般都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享有相當的區域知名度。隨著產業集群層次的提高,所依托的產業和產品不斷走向世界市場,自然就形成一種國際性的區域品牌。區域品牌一旦形成就可以為集群內企業所享有,為招商引資和未來更大的產業集群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昆明市民營經濟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
近幾年來,在各項政策的推動及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下,昆明市民營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個體工商戶及私營企業267924戶,從業人員127.1萬人,同比增長21.7%。其中私營企業56297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80.2%,同比新增12613戶,增長29%,從業人員65.4萬人,戶均注冊資本為157.59萬元;全市共有個體工商戶211627戶,同比新增17305戶,增長10.85%,從業人員61.7萬人。
昆明民營經濟產業集群主要以工業園區為載體。目前,昆明市初步形成國家、省、市三級各類開發區及工業園區17個,其中國家級開發區4個,省、市級開發區13個,實現工業增加值共計389.51億元。工業園區聚集的企業中80%以上是民營企業。尤其昆明市呈貢縣斗南花卉產業集群已經聞名全國,在斗南的帶動下,整個呈貢縣已經成為“花卉縣”,2007年,全縣花卉種植面積2.32萬畝,占云南省的21%,實現產值3.02億元。2008年,近500家花卉企業及1000多戶商戶落戶呈貢斗南花卉市場,涉及花卉產業的生產、銷售、流通、服務等各個方面,其中近90%都是個體、私營企業。
三、昆明市民營經濟產業集群存在的問題
昆明市民營經濟產業集群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基本上還停留在產業集群的初級狀態。與發達省市相比,昆明市民營經濟產業集群層次較低、規模偏小、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強、專業化分工不明確,產業集群競爭優勢未能體現,技術創新機制還未形成,一些行業性商會等中介組織尚未成熟。具體如下:
1、主要工業園區重復性較大,產業集群的優勢并不突出。如昆明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現階段基本上都是以生物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產業為主導;磷化工產業在海口工業園區、安寧工業園區等都有分布。各園區在集群產業上的區分并不明確,事實上降低了這些產業的集群效應。
2、產業集群模式松散,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不強。據調查資料顯示,昆明的工業園區在項目上產業關聯性不太強,缺乏全市統籌,造成園區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規劃。這種空間松散型的產業集群模式使同一產業內的企業合作機會減少,交易成本增加,降低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
3、集群內民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少帶動產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的龍頭企業。目前,昆明市除少數民營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和較強的技術力量外,多數企業起點低、規模偏小,對外競爭力太弱,無法帶動產業集群在技術創新、市場開發等方面向更高層次提升。以高新區為例,數據見下表,,
4、集群中缺乏相應的基礎設施及中介服務機構。目前,昆明市依然存在基礎設施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難以促進產業向工業聚集區轉移。
四、以產業集群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的實現路徑
針對上述昆明民營經濟產業集群存在的問題,應具體采取如下措施,最大程度地發揮產業集群的優勢,促進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1、制定產業規劃,明確集群重點。政府部門應根據當地的產業基礎、自然條件,尊循產業發展規律,發揮昆明的競爭優勢,制定好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同時,扶持和培育龍頭骨干企業,重點選擇一批規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民營企業,在資金、技改、用地等方面大力扶持,全力搞好配套服務,盡快把這些企業做大做強,使之成為企業集群發展的“發動機”,帶動其他相關配套企業發展,最終形成區域品牌。
根據昆明的地緣優勢,發展昆明市民營企業產業集群應以“核心企業——產業鏈”為主脈,一是以云南白藥、滇虹藥業為龍頭企業,重點建設生物制藥產業集群;二是依托斗南花卉品牌,建設花卉產業集群;三是以昆明豐富的磷礦資源為基礎形成磷產品加工為主的化學工業集群;四是利用昆明的區位優勢、交通條件等,重點發展商貿流通業和物流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五是按照資源優勢和專業化生產的原則,大力發展蔬菜、煙草等種類的農特產品生產加工業,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集群;六是以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為中心,形成康體休閑度假、旅游會展產業集群。
2、加強園區合作,優化區域分工。昆明市開發區層級清晰,各個園區都有自己的工業集中區。各層次的園區在發展產業集群中應合理布局使得各區的產業集群定位明確、區位優勢突出、相互之間互動互補。產業集群在各開發區之間要突出各自的比較優勢,錯位發展,形成特色。
3、加強集群內企業合作,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首先,應加強集群內民營企業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其次,應通過企業合作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包括建立企業研發中心,加強產學研合作,與在昆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進行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解決技術支撐和依托問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4、著力培育區域品牌。目前除呈貢斗南花卉外,昆明的區域品牌屈指可數,區域品牌對提升昆明的良好形象及企業競爭力意義重大。集群內民營企業應認識到培育區域品牌對整個集群的實惠。同時,政府應幫助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與民營企業一道竭力培育和打造區域品牌。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中介服務,降低交易成本。首先應通過籌集財政資金、市場化融資等方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為產業集群創造條件。此外,產業集群能夠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分工的專業化,交易成本低。為此,必須建立和完善為企業提供各種服務中介機構體系。
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建立人才勞務服務體系,如培養科研人才的大學、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技術學院、人力資源市場,建立專業化技能的培訓機構。二是建立信息服務體系,產業集群研究機構、企業發展戰略和管理咨詢公司、市場調查公司、廣告公司等。三是完善物流倉儲服務體系、技術服務體系等在內的綜合性企業服務系統。第四是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
[參考文獻]
[1]楊愛梅.產業集群與民營企業競爭力提升[J].改革與戰略,2005.7
[2]劉永江,覃成林.焦作市產業集群現象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
[3]朱艷麗.吉林省民營經濟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行政與法.2008.3
[4]陸輝.產業集群及其競爭力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