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畢業生求職消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不繼增加,就業形勢的進一步嚴峻,現在大學畢業生為找工作的求職消費已經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為找到工作,每位大學畢業生至少要花幾百元,多的上千,有的甚至幾千元。而他們的求職花費主要包括:為求職制作簡歷、為應聘置辦行頭、為參加招聘會購買門票以及汽車、火車或者飛機票,還有為找工作托關系而送禮的花費等等。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是340萬,去年280萬高校畢業生中還有眾多工作無著落者,這兩部分人在2005年的求職花費,以每人500元估算,將達到約20億元。而據保守估計,2004年是10億元。論文百事通求職消費的持續增長,一方面,大學生求職成本的增加,加重了學生和家長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助長一些學生舍本求末的機會主義心態和不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和人才觀。因此,高校及社會有關部門應引以重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學生的求職消費。
一、當前大學生求職消費的現狀
2005年,340萬高校畢業大軍涌向就業市場,為了能給自己和家人找一個滿意的崗位,每個畢業生可謂是絞盡腦汁,除了能力、知識等硬件因素外,畢業生們不顧財力、不惜巨資包裝自己,為的是能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據了解,畢業生的求職消費主要集中在包裝費、交通通訊費、培訓費、人情費等方面。
(一)書面包裝費
畢業生為了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精心設計一份證明自己能力和才華的材料,這份材料會對畢業生就業提供很大的幫助。因此,制作自薦材料是求職的第一步,畢業生制作的簡歷一般分為普通型和豪華型兩種。普通型簡歷需求量大,一般為3-5頁,若打印一份再復印20份左右,花費在15元左右,主要投給他們可以接受的單位。豪華型簡歷則投給他們滿意的單位,封面和內頁用紙考究,每份花費在20元左右。簡歷冊里還有精美的求職照,有些女同學還專門去影樓制作個人藝術照、寫真集,附在自薦書里,作為展示個人魅力的一部分,這些花費自然不菲。
(二)外表包裝費
面試,在所有的求職環節中是最關鍵的一步,為了應聘成功,畢業生們注重花錢包裝自己的“門面”。男同學們的西裝、襯衣、領帶追求名牌,還得有配套的皮鞋及公文包,女同學著裝職業化并美容、美發,使用高檔化妝品。男生要包裝得彬彬有禮,具有紳士風度,女生要打扮得高雅靚麗、溫柔多情。然而,“辦靚門面”是靠人民幣做后盾的。這是一項不菲的開銷,是畢業生最大開銷中的一項。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幾乎沒有畢業生是不買正裝的。據某校園網BBS調查顯示,該校畢業生購置一套西裝的費用,只有24%的人選擇在500元以下,有44%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上的套裝,而且有13%的人選擇的是2000元以上的。
(三)交通、通訊費。
這些費用包括門票、交通、住宿、餐費、通訊費等。目前社會上與畢業生相關的各類招聘會種類繁多,既有高校和地方主管部門組織的,又有人才市場及許多社會中介組織的。為了獲取更多的就業信息,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很多畢業生不做選擇、不計成本,抱著“滿天撒網,多多益善”的心態,“逢招必去,逢會必到”。因參加各類招聘會、應付面試需支付交通、食宿等費用。
(四)培訓費、材料費。
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一些畢業生參加諸如英語口語強化、面試技巧、汽車駕駛、計算機等名目繁多的短期培訓。現在大學校園里懷揣計算機等級證書、會計證、駕駛證等證書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除了大學英語四級證書是學校規定必須拿到的以外,其它證書幾乎都是自選消費的。每個培訓班報名費、材料費、培訓費等花費都在數百、上千元不等。另外,如果參加公務員考試,從培訓到考試,又得支付一部分費用。
(五)人情費
人情費指的就是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托關系”的費用,包括學生本人以及家長為此請吃飯、送禮等各項費用。大學生們對“人情求職”有時候表現出深惡痛絕,卻又不得不順從這一社會風氣,而如果自己擁有這樣的條件,又非常樂意利用關系求職。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一項有關“就業公平”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求職中持“自身實力更重要”與“關系更重要”兩種觀點的公眾幾乎各占一半。從整個社會的宏觀角度來看,“關系”的作用是越來越小,而在大多數人的眼里,不論關系因素變大這是變小,有實力如果還能有關系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如果有地方能花一筆“關系費”,多數學生包括家長還是愿意花這筆錢的。
二、大學生求職消費持續增長的原因
(一)就業競爭日趨激烈
我國高校規模逐年增大,尤其是從1999年起,高校連續擴招,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已經變為大眾教育,而大學生求職也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加上我國用人機制不是很靈活,一些大學生又只盯住大城市、大企業,而大量需要人才的基層和中小型企業鮮有問津,因而導致目前我國就業結構性矛盾相對突出,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愈加激烈。為了在求職大軍中順利勝出,大學生們在各方面“包裝”自己,勢必造成求職費用的愈來愈高。
(二)人才市場管理混亂
管理混亂、效率不高,也是大學生求職費用不斷攀高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目前教育、人事部門以及高等學校等單位舉辦的大學畢業招聘會名目繁多、魚龍混雜。有些用人單位參加招聘會的目的是為了自我宣傳,而非招賢納士,招聘人才是虛,撈取經濟利益是實,只招不聘,這在無形中加大了大學生求職的成本。為
(三)用人單位不當的選才觀
求職消費的不斷增加,也跟不少用人單位的人才高消費有關。一些招聘單位明確提出畢業生須提供計算機、外語、駕駛等各種證書,雖然不排除屬個別“作秀”,但對于求職的眾多畢業生來說,卻極易形成群體效應,導致大學生為應聘之需,刻意“包裝”。另外,某些用人單位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以貌取人”的傾向,造成畢業生盲目攀比,熱衷包裝。人人盡力改善自己的形象,為的是能夠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三、降低大學生求職消費的措施
大學生是無薪卻要消費的特殊一族,求職費用的不斷增加,一方面給畢業生及家庭帶來負擔,另一方面也助長大學生不斷攀比的風氣。求職中應如何降低求職消費,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就業指導
今后的就業指導應貫穿于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全過程,滲透到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是大學教育全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業指導應以幫助學生發現、培養自我的潛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未來的人生發展上始終掌握職業選擇和事業發展的主動權,與學生發展的愿望、個性特點相結合,與教學過程相結合,與市場要求相結合。同時,學校要加強對畢業生的教育,教育學生崇尚節儉的求職觀,摒棄過度包裝的奢侈風,要展示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不是靠包裝來增加求職的籌碼。
(二)規范人才市場
目前各地的大學生畢業招聘會多頭管理,人事、勞動、教育等部門家家都可以辦,省里辦,市里也辦,加上管理混亂,要么信息重復,要么虛假招聘信息,導致效率不高。當前迫切需要將不同部門的就業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由各地政府主管部門牽頭,嚴格招聘會的手續,規范招聘會的管理,使招聘會真正辦成求職者有職可求的招聘會。新晨
(三)提倡理性消費
1、明確目標,合理規劃。求職規劃是大學畢業生根據自身特點,結合社會職業的要求和社會發展利益,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行業和職業進行合理的規劃。只有目標明確,對畢業時就業、創業、升學、出國有明確的準備,到何處、何種性質、何種待遇條件的單位有明確的考慮,求職才能有的放矢,克服盲目,從而節省交通費、食宿費、門票費等各種費用。
2、簡歷要簡,投遞要準。簡歷要簡,頁數不能太多,簡歷要突顯求職者的真才實學,這樣既節約簡歷的制作成本,又節約用人單位篩選的時間。否則,求職者費錢費時費力交到用人單位那里的大疊材料有可能無用武之地,因此,簡歷包裝不應過度花俏。另外,目前社會上的招聘會大多只是成為信息的平臺,真正能鑒約的不多,應屆畢業生應盡量參加專門為大學畢業生舉辦的就業洽談會,應注意招聘信息的搜集和篩選,認真地選擇和自己的專業、特長、愛好相符的單位,有目的、有選擇地投遞簡歷和應聘,而不是“滿天撒網,廣種薄收。”
3、形象包裝要適度。求職者都希望應聘時能給對方留下好印象,但自我形象的包裝并不是衣著越昂貴、打扮越時髦越好,內在學識修養才是關鍵。應聘一般的職位不一定要穿什么時裝、名牌,莊重、樸素、得體就好,儀表的修飾最重要的是干凈整潔,一般不要太標榜個性。
4、考取證書應有針對性。現在大學生求職青睞考各種證書,認為多一項證書就多一項能力。不少用人單位也把持有證書作為錄用標準之一。實際上,由于培訓機構僅僅重視考試本身并不關注能力的培養,證書不能代替專業素質,證書不能成為能力的書面憑證,而大多數用人單位也不喜歡沒有針對性的行業資格證書。
5、善于利用網絡求職。目前網上求職正逐步走向成熟,隨著網絡招聘的完善和視頻技術的廣泛使用,實現網上招聘成為可能,網上招聘既省時又節省畢業生外出的交通費。畢業生應選擇專業的招聘網站,或者是合作企業多、影響大的網站,去投遞簡歷或登記求職信息,并及時查收反饋信息。為了提高投檔的命中率,可直接瀏覽用人單位的網站,了解對方的用人計劃及招聘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投檔。網絡求職,一定要確認的信息網站的權威性,以免上當受騙。
求職,對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不僅要花費高額的金錢成本,還要投入不可度量的時間成本,又要耗費大量心血的精力成本。為了在職場上更好地展示自己,適當花費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合理規劃,目標明確,成功一定屬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