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生態學視野下安全文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是校園安全文化,通過校園安全文化的加強可以有效地提升校園生活、學習、工作的環境氛圍和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因此高校要重視基于文化生態學視野下的校園安全文化建設。
關鍵詞:
文化生態學;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
一、文化生態學
美國的斯圖爾德于1955年最早提出文化生態學,隨后美國的萊奧波爾德又提出了生命共同體。生命共同體是指把生態因素加入現代的文化倫理后,可以催生出和生態和諧共生的文化。如果要對文化的具體產生規律和發展規律進行探討,就需要對自然、社會、人類等各種交叉力量的作用進行考慮,從而促進文化建設的持續發展,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也是如此。生態性的高校文化是指通過考察校園外部力量的相互作用和校園內部的生態發展,來提升校園的文化層次。①實施育人為本和生態教育的教育理念,通過生態教育的引導加強學生的社會認知,使學生在融入社會的同時強化自身能力,從而發展成綜合型的實用人才。②構建生態心理,通過學校環境的影響使學生和諧發展,從而把生態理念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甚至是把生態理念和未來的職業相結合。③建設高校的生態環境,通過生態型的育人環境和校園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二、校園安全文化
根據人類文化的發展來看,人類文化的進步途徑是追求文化的先進性。從生態學的層面來看,校園安全文化的生態主體是師生,師生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的發展是在時代背景下和社會需要相結合的文化實踐的發展。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緊密相連,價值取向受文化背景的影響,且利益訴求和價值取向引導著行為方式,而高校的校園安全文化是在時代背景下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之間的平衡發展,這種平衡發展是校園安全文化實現多樣性的平衡之一。因為對文化物種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維護是建設文化生態的目的,其可以有效地促進文化生態的整體平衡,因此在高校的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要把師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認知、社會安全等全面地貫徹到生態文明中,使高校逐漸形成安全文化的模式,并在校園安全文化的生態系統中形成各要素力量的整合,從而為師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三、文化生態視野下高校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生態性的校園安全文化把新時代的理想信念、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等集合在校園安全文化的具體活動中,通過對學生素質培養和思想教育的不斷強化,實現校園文化的育人目的。在建設生態性的校園安全文化時,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只有學生更好地參與進來,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力、能力、智力,才能加強學生的協同創新、團結合作、積極競爭意識,才能有效地培養出更多綜合型的社會人才。另外,還要在生態性校園安全文化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通過校園氛圍的潛在影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促進學生的人際和諧人際和諧是校園安全文化的另外一個建設課題,高校不僅要營造和諧的校園安全文化和育人氛圍,還要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作用使校園的人際和諧和育人氛圍有效地發揮作用。在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學校要把生態育人作為校園安全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延伸和發展,在校園內倡導協同創新、平等民主、整體優化的教育理念,從而加強學校的競爭力和文化品牌。
3.促進高校的發展高校只有具有自己的獨特特色才能實現持續發展,生態性的校園安全文化是高校現階段的發展方向,是高校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是高校促進社會發展的推動力。目前,全國正在提倡建設生態文明,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高校建設生態性的校園安全文化可以對學生進行引領和塑造,從而更好地實現校園文化的育人目的。實踐活動證明,建設生態性的校園文化是高校適應時展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是高校展現學校特色的表現,是高校促進學校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條件。
四、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開放意識較弱高校是社會生態中的生態單元,高校的不同會導致地域文化的差異和校園文化的差異,尤其是鬧市區的高校,其環境周圍會衍生出服務區、商業區、社會機構,而這些校外生態環境和高校文化相融合便形成了文化的生態圈。文化生態圈中包含的文化都是對校園安全文化有用的素材,屬于高校的財富。有些高校在建設校園安全文化時,認為校外文化屬于負面文化,因此會使用多種手段阻礙社區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和諧共生,這種行為會導致高校忽視了社區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和教學管理過程中的積極引導作用。
2.激勵和評價的制度缺乏靈活性高校校園安全文化中,師生的價值觀和追求是在具體的校園活動和安全制度建設的設過程中逐漸協調統一的,這樣可以在建設安全制度的背景下通過安全文化的方式凝聚參與人員的力量,從而全面地提升高校的競爭能力。高校不僅要建設校園的安全制度和提倡校園的安全文化,還要建立靈活性較強的激勵和評價制度。目前高校在建設校園安全文化的過程中,其激勵和評價的制度缺乏靈活性,無法有效地延續校園安全文化的深層次內涵,這樣不僅會對師生的持續發展造成影響,還會對生態性校園安全文化的建設造成影響。
3.生態意識較弱目前,各大高校都在逐漸重視校園的安全文化。由于歷史原因的局限,社會和高校在解決安全問題時都認為保障安全的方法是不出事,而真正從安全文化的層面實行安全教育的基本沒有。高校安全的保衛工作集技能性、體能性、智能性的勞動為一體,是校園文化中的主要組合之一,其對校園安全文化的影響較為顯著。如果在安全問題上只使用防衛手段會導致生態意識的缺乏,而生態意識的缺乏難以有效地促進校園安全文化的發展。
五、加強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策略
1.通過情感發展來促進生態意識的發展高校的校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展開的,尤其是學生在校園文化的影響下,其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會發生極大變化,因為文化生態對個體的影響較大。通過群體的生態文化和個體的自我創造相結合,可以有效地促進校園文化與學生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由于文化環境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的文化條件之和,而情感是文化環境發生變化的展現,且情感的產生原因是文化生態的多樣性,因此文化環境對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對學生的熏陶與塑造非常重要。學校在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中,要打造和諧安全的文化環境,要強化師生的生態意識,通過情感發展的方法來促進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生態系統的開放。
2.通過共生互補促進各文化生態元的發展在整體生態環境的帶動下和映照下,單個的生態元通過自身進化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斯圖爾德認為社會適應環境的具體過程就是文化生態學,由于文化和環境相互適應,因此高校要引導師生在自己的生態位置上積極地體驗校園安全文化的感受。在生態因子的變化范圍中,被生態元適應或者利用的部分就是生態位,在高校師生加強文化力的同時,其生態位也會相應地出現變化。文化生態群是指各文化的共生互補和競爭合作,社會多樣性不僅是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更是人類精神創造的表達,因此高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在文化生態群中的共生互補,通過校園文化的共生互補來促進校園安全文化的持續發展。
3.建立靈活的激勵和評價制度校園文化的創造者、引導者、受益者是師生,師生通過在校園安全文化中有目的和有意識的活動來不斷完善自我。從文化生態學的層面而言,校園安全文化受其復雜變量相互演變和相互作用的影響,這種影響作用在相關性、整體性、主體性、有序性、動態性等方面都展現出了文化傳播和文化發展的特點。作為特殊文化的校園安全文化,其有著自己獨特的產生特點和發展作用,根據共時性和歷時性的角度來看,很多高校只會從文化和社會的交互變量中對校園安全文化的作用進行理解,而忽視了在這些變量中作為生態主體的人的影響作用,因此在校園安全文化的建設中要建立長久的激勵和評價制度,通過對師生安全意識和安全觀念的激勵和評價促進校園安全文化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譚天宋,羅干程,劉海仁.文化生態學視野下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研究[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3(20):152-153.
[2]王文鵬.生態視角下高校文化建設探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8(4):26-27.
[3]何頻.文化生態學視野下的大學文化建設[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3):131-134.
[4]高海生,王森.論文化生態學視野下的高校質量文化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7):15-18.
[5]付卓犖.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管理體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鄒長城.高校校園安全文化的內涵、功能及建設[J];湖湘論壇,2005年02期
[7]毛現樁.文化生態學視角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河南省屬高校為例[J].科技視界,2013(15):20-20.
作者:王冬燕 王天凌 滕華榮 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