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德育理念下的班級文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生態德育是指教育組織方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生態道德觀出發,引導受教育者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自覺養成愛護自然環境和相應文明的道德習慣。而當前生態德育的重點應放在學校的基本組織一班級,因為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從基本著手更能干預全局和未來。那么,我們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應如何滲透生態德育呢?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106生態德育理念下的班級文化建設離不開教師的引領。要樹立學生的生態德育觀念,首先要做的就是革新教師的生態觀念,即任課教師應該首先樹立起足夠的環境意識,認清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才能共生的自然真理,在此觀念指導下,方能真正自覺引導并和學生共同創建一個健康綠色的生態班級。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實際上有很多學科都可以做到與生態德育的適當結合,只要老師用心,做到對教材深人挖掘和剖析,應該不難找到生態德育的結合點和滲透點。這樣,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既注意了對學生環境意識的培養,其自身也通過學習養成了良好的環保習慣。
二、開展各項活動,普及生態知識,強化生態意識
德育活動,也是班級生態德育文化建設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舉辦生態知識競賽、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熱愛大自然的征文比賽等,開展主題班會活動、積極參加與環保相關的公益活動、充分利用和環境相關的宣傳曰在班級內做生態知識普及等等。
三、生態德育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升華
班級文化的實質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長期的班級學習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被大家共同接納的價值體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所有成員相互作用的結果。將生態德育的理念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進一步升華,就是要求我們以一種生態自然法則的方式來處理班級成員之間的關系。最理想生態環境的存在方式就是自然萬物相互依存,達到一種和諧共生共榮的狀態,保持完美的平衡。對于班級人群關系的模式也可以朝著類似仿生的方向發展,以此來融洽師生感情,同時在學生之間養成一種親和友愛、互助團結的精神風尚。
總之,生態德育是一項剛剛起步的德育工作,如要得以發展,首先需做好班級生態德育文化建設,同時加以突破,依靠整個教育系統、全社會和家庭全面協作,共同構建一個充滿和諧的綠色育人環境。
作者:齊愛軍 單位:山東省陽信縣翟王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