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表現規律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國家與社會各界人士越發重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當前藝術設計領域在設計中紛紛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傳統文化元素是創意設計的靈感與源頭,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逐漸增高,設計師在進行藝術創作和設計時需要保證產品的時代性,將時代美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有機融合,因而需要藝術設計師進行“再設計”,在“再設計”的過程中有效適當地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本文首先探討“再設計”的概念,再以文化創意產品為例來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的應用,最后得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的表現規律,以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能夠達到新高度。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文創產品;表現規律
中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不斷演變,匯集出我國的靈魂與精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包含我們民族的文明、風俗與精神,其歷史悠久、世代相傳,且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特點。近年來,我們中華兒女越發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在教育、藝術等領域紛紛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傳統文化旨在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學習與傳承,而藝術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則能夠促進國家與社會各個階段的民眾都能夠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并自覺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藝術創作與設計的靈感,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時代時尚元素相融合,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如故宮所設計的口紅等一系列的產品,便是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時尚潮流的元素融合,因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與歡迎。基于此,如何在再設計中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值得思考與探究的問題。
1再設計概念
顧名思義,再設計(RE一DESIGN)便是指再次設計,對已經存在的產品進行審視與分析,追求設計的原點,根據自身的設計理念與想法來進行重新思考與設計,將已知事物陌生化,重新創造與設計后發現產品間的差異,以尋找到設計的意義。“再設計”的理念源于日本著名設計師原研哉,此理念得到藝術界和學術界的普遍認同,當前現代藝術設計紛紛基于“再設計”理念進行實踐與探索。通常“再設計”理念應用于日常用品中,但隨著再設計應用逐漸成熟,也應用于一些藝術品中,比如文化創意產品和公共藝術品[1]。這類產品具有相似的規模,也被大眾所熟悉,可通過再設計應用對產品進行改進與創新,重新審視文創產品和公共藝術品,尋找到原點進行重新設計,突破所有外在因素的限制,融合其他文化元素和藝術表現形式來促進產品陌生化,實現“混搭”的效果,同時也要保證產品能夠最優化,以最大限度兼顧設計的方方面面以促進產品“再設計”的最優化。另外,還需強調文化創意產品和公共藝術品能夠與生活相對接,注重產品的“時代性”,并注重其本身的意義與應用價值,追求多元化功能,尋找到再設計產品的長期價值與實際功能,通過設計與創造重新定義產品,讓熟悉的產品耳目一新,附上更多的創意與價值。
2工業再設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元素,比如各個學派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還蘊含了奇妙瑰異的民間傳說故事與民間傳統工藝等等。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的結晶,具有一定的民族精神,能夠帶給中華兒女歸屬感與自豪感。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體現了歷史時代的鮮明特征,且種類豐富多樣,近年來,景觀設計、公共空間設計與藝術產品設計都紛紛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并取得顯著成效,藝術設計中應用與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除了能夠帶來美的享受以外,還能夠彰顯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闡述了中國主張與體現中國特色。藝術產品再設計中通過挖掘與提煉中國傳統文化的素材和靈感,能夠促進藝術品的文化藝術更為豐富與深刻,同時也能滿足民眾的審美訴求。其實,縱觀傳統文化元素,其本身就是藝術品,蘊含了當時的歷史時代記憶,通過再設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能夠促進普通民眾的審美能力與水平的提高,促進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情感、藝術共鳴,同時也能使產品更具價值與功能,如文化創意產品再設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能夠提升經濟價值、文化價值與社會價值,而公共藝術品的社會功能也呈現多樣化趨勢,比如能夠營造傳統文化氛圍,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弘揚等,由此可知,產品再設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能夠賦予產品新的定義,起到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時再設計的產品也蘊含了更為深厚的價值與更為多元化的功能[2]。
3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的應用與表現規律——以文創產品為例
文化創意產品是民眾較為熟悉的產品,通常出現在旅游區、博物館等場所。當前,文化創意產品的規模較為統一,缺乏新意與特色,甚至會出現不同旅游區的文化創意產品如同一轍的現象,因而影響到文創產品的輸出,需要對其進行再設計,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賦予其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及藝術文化價值。筆者以文創產品為例,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再設計。
3.1突顯產品的藝術特點
對博物館文創產品再設計,首先需要挖掘產品的特點,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以創造出獨特的文化創意產品。任何創造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設計與創造的過程中會無形之間將已知事物進行串聯,以此為基礎,運用自身的設計理念與想法進行創造與設計,因此,文創產品再設計需要挖掘產品的特色,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發現產品的特色之美。比如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所創造設計的床頭紙雕燈為例子,主要是通過挖掘《清明上河圖》的特征,其主要展現了宋代汴梁城的市井生活,將其設計成立體紙雕的形態,設計成紙雕燈放在床頭,其藝術表現形式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并且床頭紙雕燈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便于消費者來閑暇之余能夠自覺進行欣賞與理解,感受到《清明上河圖》的魅力,無疑能夠起到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效果[3]。
3.2提煉設計的關鍵元素
近年來,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人們的審美趣味與需求也不斷轉變呈現多樣化趨勢,產品再設計本身是對產品進行創新,而起到創新效果則需要提煉出關鍵元素,因此需要重新審視產品設計,將熟悉的已知的事物陌生化與最優化,以起到創造創新的效果。因此,在文創產品再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提煉產品的關鍵元素,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以展現出創新性設計。例如,每年都會流行網絡用語,可將時代潮流融入到產品再設計中,如前幾年流行的“朕知道了”網絡用語,臺北博物館便在康熙皇帝的朱批中提煉出關鍵元素,以“朕知道了”字跡作為膠帶,字跡磅礴大氣,而這一藝術表現形式也極具趣味性,再加上膠帶是民眾尤其是學生較為常用的產品,因此這一文化創意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被搶購一空。
3.3融入設計者的情感表達
當前不少文化創意產品的功能較少,只用于擺放與欣賞,尤其是文化創意產品,與民眾的實際生活沒有多少聯系,相較于其他極具現代化和趣味性的產品,部分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較為“冰冷”,通常是對藏品進行復制,但因為博物館大部分藏品都是墓葬品,部分民眾會因此不敢接觸。對博物館文創產品進行再設計,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設計者可帶入自身的情感與理念,進行情感化設計,來拉近文創產品與民眾的距離。例如,還是以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為例,其前幾年以《雍正行樂圖》為傳統文化元素,在絕大部分民眾心中,雍正皇帝是天子之尊,威嚴穩重,然而設計者在設計動圖作品的過程中,帶入自身情感,運用數字技術改變雍正皇帝的刻板形象,使其像具有七情六欲的人一樣,舉著剪刀手“感受自己萌萌噠”,這一文創作品一經推出便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民眾觀賞這一作品時會自覺了解繪畫作品,也會對雍正皇帝產生一定的了解。
3.4體現產品的價值和功效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的應用還需體現出產品的價值與功能,需要設計師去探索原產品的綜合價值,再加以補充,并賦予其多樣化的功能。博物館文創產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也就是傳統文化的價值,應對其進行探索并賦予更多的價值意義,如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通過對文創產品進行再設計,推廣后受到民眾的歡迎與關注,能夠提升博物館的關注度,民眾會親自或者通過其他渠道來關注博物館的發展,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便是成功的案例,同時也能夠體現一定的經濟價值,能夠給博物館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除此之外,文創產品再設計還要注重其功能性,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設計的朝珠耳機便具有實用性,消費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體現了時代性以及功能多樣化的特征。
4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的應用,需要重新審視產品,突顯產品的藝術特點,提煉設計的關鍵元素,融入設計者的情感表達,融入其他元素與設計理念,賦予更多的價值與功效,進行創造與設計,起到耳目一新的效果。中國設計理念應該是傳統文化內涵的傳達,傳統文化元素的再設計為設計創新提供基礎,并在此基礎上豐富和充實現代設計的藝術語言,并彰顯設計的文化性、民族性。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再設計能夠不斷的探索民族文化的內涵和藝術的精華,并形成自己的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現代設計。
參考文獻
[1]吳楓.中國古建筑藝術與傳統文化元素在東北城市建筑設計中的表達[J].建筑與文化,2019(5):209-210.
[2]聶莎.“互聯網+”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研究——以十二生肖公共藝術品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8(11):156-157.
[3]董玲.傳統文化元素在海瓷藝術創意中的藝術生命力[J].美術界,2019(1):84-85.
[4]華孟易.影視動畫主題教學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以桃花塢木刻年畫元素為例[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39-40.
作者:董玲 單位:濱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