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影藝術的思想教育效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高亞南張博洋單位:保定學院學生處
近些年來,不管是紅色電影還是“主旋律”電影,都有打破以前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的佳作,比如《集結號》、《建國大業(yè)》、《建黨偉業(yè)》,對群眾包括大學生的吸引力都很大,可以說很多觀眾都是大學生。《建國大業(yè)》、《建黨偉業(yè)》等電影,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鮮活的素材,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動的課堂。已經(jīng)有不少研究者撰文談《建國大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作為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主旋律影片暨60周年國慶獻禮巨片,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實效不容小覷。
欣賞《建國大業(yè)》,多為90后的大學生們能夠了解四十年代抗戰(zhàn)勝利直至建國前夕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擁有宏大開闊歷史視野,深刻理解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的艱難歷程和歷史選擇的必然性,從而真正明了中國共產黨在反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的斗爭中,為建立民主的新中國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和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這比思想政治教育者單純的空談黨的先進性、空談愛國要更易深入人心。而全明星陣容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明星的感染力和嚴肅的主題沒有互相消解,而是使大學生在易于接受的人物和環(huán)境中,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思想教育和感染。同為影院寵兒的《建黨偉業(yè)》甚至被很多學校包場或請進課堂。它的確是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最鮮明、最形象的表達,也是一堂別開生面的黨史課。大學生通過對《建黨偉業(yè)》中幾個陣營的人物行為的細節(jié)和微妙的心態(tài)的體味和觀察,了解在那個風云激蕩的時代,了解國情、黨情,提升政治素養(yǎng),陶冶愛國情操。
激發(fā)情感,升華人格功能
電影欣賞對大學生具有激發(fā)情感,引導理智,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理想的教育功能。紅色經(jīng)典電影《上甘嶺》的結尾,七連通訊員楊德才犧牲了,但是觀眾會久久記住他的那句“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
這是因為觀眾在影片中看到了楊德才參加爆破時義無反顧的行為,所以這句豪言壯語不會顯得空洞,再結合八連長張忠發(fā)的戰(zhàn)前動員和他在困難眼前不低頭、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情節(jié),大學生一定會被他們的思想、信仰和英勇行為所感動,對他們敬佩不已,覺得如果自己身在那個時代,也要像他們那樣,為祖國人民的獨立與解放事業(yè)貢獻一生。
英雄們豪邁的革命理想和戰(zhàn)斗精神會激發(fā)出大學生的生命激情:在祖國發(fā)展的新時期,即使不能成為英雄,也不該庸庸碌碌地過一生,而要有所作為。對于生活,對于工作,時刻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努力克服困難,不斷向高峰攀登,去擁有更寬廣的明天。
不僅僅是欣賞紅色電影和革命英雄能夠激發(fā)大學生的工作、生活熱情,任何優(yōu)秀影片的賞析,都會給予大學生情感的洗禮和情感教育。我們舉大學生最喜愛的愛情影片為例。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正向也是最撲朔迷離的感情,年輕浪漫的大學生也正處于尋找愛情的年齡,愛情給他們帶來的困惑和希望一樣多。愛情雖是浪漫的,但是扎根在最現(xiàn)實的土壤里,開放在現(xiàn)實的空氣中。
愛情觀的健康與否關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009年,大學生非常追捧馮小剛的賀歲片《非常勿擾》,愛情與婚姻、誠與愛等問題也成為大學生熱議的話題。《羅馬假日》、《魂斷藍橋》、《呼嘯山莊》《美國往事》、《小城之春》、《春光乍泄》等等這些以愛情審美為核心,表現(xiàn)不同國家、民族、不同形式的愛情的電影,通過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情感瞬間讓觀賞者感受到愛情所有的喜悅與憂傷,感受到在愛的世界里,愛情與事業(yè)、道德與責任的糾結。欣賞這些經(jīng)典影片,大學生對于愛情有了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也激發(fā)出他們對愛情的憧憬和敬畏,以及對真善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