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生兒童文學閱讀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無錫市小學生兒童文學閱讀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小學生對兒童文學認識不足,閱讀動機缺乏,閱讀選擇困難等問題,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
小學兒童;公共圖書館;兒童文學;閱讀
加拿大兒童圖書館研究學者李利安•H.史密斯認為:“兒童文學“以豐富的劇情、令人興奮的事件、幽默與浪漫來滿足著兒童的想象力,帶領他們走進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1]兒童文學能讓兒童找尋到成長所需的養料,在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兒童閱讀推廣的興盛,兒童閱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重視,但在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氛圍中,作為最寶貴閱讀資源的兒童文學并沒有受到社會的關注;學校、教師和家長對于兒童在課堂以外的兒童文學閱讀缺乏主動引導;兒童對于兒童文學的閱讀需求并不迫切,其閱讀狀況令人擔憂。公共圖書館作為兒童閱讀的重要場所,在兒童文學閱讀方面應承擔更多責任與義務。為此,本研究以小學兒童為對象,采用調查問卷形式,針對小學兒童的課外兒童文學閱讀情況展開調查,發現小學生兒童文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以期對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實踐提供借鑒。
1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小學生兒童文學閱讀現狀調查》問卷。問卷于2015年7月9日發放,2015年10月9日收回,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76份,有效率94%。調查對象涉及一年級至六年級學生,年齡在6歲到12歲之間,1家公共圖書館、5所學校和8個社區參與了此次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圍繞兒童文學概念認知、喜歡的讀物類型、兒童閱讀動機、喜歡的閱讀活動類型、閱讀指導人員等多個層面展開。
2小學生兒童文學閱讀現狀分析
2.1對兒童文學認識不足,經典閱讀少如表1所示,對于兒童文學概念的認識,在小學兒童中一知半解的比例較高,不知道甚至從未聽說的也占有相當的比例,能夠正確理解兒童文學概念的兒童僅占23.7%。兒童文學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大量的作品閱讀,是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在《綠野仙蹤》《柳林風聲》《愛麗絲漫游奇境》《金銀島》《地板下的小人》《魯濱遜漂流記》《格列弗游記》等7本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的調查中,53.4%的兒童表示讀過《魯濱遜漂流記》,39.2%的兒童表示讀過《愛麗絲漫游奇境》,讀過其余幾部作品的皆不足三成,而閱讀過獲得1952年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的《地板下的小人》的兒童僅占12.8%。當要求小學生列舉印象比較深刻的兒童文學作家時,結果非常令人擔憂,兒童所知道的不是婦孺皆知的格林兄弟、安徒生,而是近年來的暢銷書作家鄭淵潔、曹文軒、楊紅櫻。可見,由于兒童文學閱讀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許多經典的中外兒童文學作家作品根本沒有進入他們的閱讀視野。
2.2閱讀呈現淺表化,兒童文學閱讀動機有待激發對“最喜歡的閱讀類型”的調查表明(表2),有近半數的小學生選擇了卡通漫畫類讀物,選擇學習輔導書的占34.8%,選擇益智游戲的占20.5%,只有34.8%的兒童選擇了兒童文學作品。小學階段兒童的主要思維形式是直觀、想象、描述。感性化的兒童文學契合了小學兒童的這一思維特征。但是,調查結果反映出小學兒童并沒有對兒童文學顯現出特別的關注與喜愛。當兒童還沒有真正愛上閱讀時,會比較容易被卡通漫畫類讀物中冒險、刺激、搞笑等表面性的趣味所吸引,并將其誤當作閱讀的全部樂趣所在。對“閱讀兒童文學的動機”的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小學生認為能獲得閱讀樂趣,讓人放松。兒童對卡通漫畫類圖書的偏好,恰好是他們希望通過看書獲得放松這一首要動機的直觀表現。36.8%的兒童認為兒童文學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而15.5%的兒童在父母、老師雙方面壓力下閱讀,這折射出應試教育體制下,家長和老師的功利化心態使他們都希望讀書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學習成績。
2.3閱讀功利性占主導,兒童文學閱讀選擇困惑多從小學生平時閱讀兒童文學的情況來看(表3),小學生閱讀的兒童文學書籍有55.3%是通過購買獲得,37.1%來源于圖書館借閱。而在實際閱讀行為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父母,有51.2%的兒童表示他們閱讀的書籍是由父母選購而來,老師位列閱讀推薦者的第二位,占36.8%。由此可見,兒童文學書籍的真正購買者絕大多數是父母、老師等成年人,而非兒童。兒童閱讀圖書時并不能單純依照自身喜好,往往受外界因素干擾,這些干擾因素壓抑了孩子的閱讀需求,在相當程度上打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積極性。對于“你在兒童文學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這一問題,兒童普遍反映“不知道如何選擇好書”,比例高達67.5%;其次為“對于一些語句、內容理解困難”,占48.3%;認為“父母不支持閱讀教輔之外的圖書”,占39.7%;認為“課業負擔重,沒時間閱讀”,占32.4%。可見,在對讀物的選擇上,兒童未被成人視為可信任的讀者,兒童不能自主選擇想要讀的書,導致其對讀物的判斷、選擇能力較差。
2.4兒童閱讀需要交流者和協助者如表4所示,在閱讀過程中,兒童閱讀行為缺乏指導,58.4%的兒童習慣于獨自閱讀,23.5%的兒童選擇和同學、朋友一起閱讀,而選擇和父母、祖父母、老師、圖書館員共同閱讀的兒童皆不足10%。小學階段的兒童還沒有掌握足夠的閱讀方法與技巧,需要指導和交流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調查過程中,有39.6%的兒童希望由大學生志愿者來進行指導,在各類閱讀指導人員中位居第一。年齡的變化會對指導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希望家長進行閱讀指導的兒童減少。在圖書館舉辦的眾多閱讀活動中,兒童對故事會、兒童劇表演等互動類活動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可見,兒童需要與他人進行閑聊、交流和討論,這是他們閱讀活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引導得好,就能激發起兒童的閱讀興趣和動力。
3對策研究
3.1創設適宜的兒童文學閱讀環境
3.1.1突出兒童文學圖書資源的地位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4.8%的兒童將兒童文學視為最喜歡閱讀的類型,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學閱讀環境的缺失,使兒童失去了與兒童文學接觸的機會。就公共圖書館而言,隨著近年來兒童圖書出版市場的繁榮以及公眾對兒童閱讀的重視,公共圖書館兒童圖書館藏資源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規模。眾多少兒讀物的競相登場,讓兒童在進入全開架借閱書庫后深感無所適從,而當過多平庸、無聊、純娛樂的書籍占據兒童的閱讀空間之后,有重大影響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會被擠出位置。目前,相當一部分公共圖書館并沒有對推介、展示兒童文學加以重視,加之書脊朝外的陳列方式,兒童文學對兒童成長的價值難以凸顯出來。圖書館要以兒童文學為動力和資源,讓兒童的觸目所及充滿文學氛圍,有意識地為兒童設立專門的兒童文學圖書專架,以及更易取閱的兒童文學推薦區,通過新穎別致的標識、富于變化的陳列,經常給兒童以新鮮有趣之感,增加兒童文學對兒童的吸引力。只有向兒童提供精心準備的兒童文學閱讀環境,讓孩子覺得兒童文學閱讀行為是受到鼓勵的,才能使兒童自覺、主動接近兒童文學。
3.1.2提供優質的兒童文學讀物調查數據所示,不知如何選擇好書的兒童比例高達67.5%。公共圖書館在館藏圖書的選擇上承擔著重大的責任。《公共圖書館選書理論》一書的作者這樣論述圖書館的“選書”對于社會價值引導的意義:“選書的過程必須顧及兩個因素:提供與需求。后者又包含三個方面:數量、價值和主題分布。其中,價值是一種發展人的心智、豐富內心體驗、提升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力量。”[2]因此,圖書館應建立優秀兒童書目的選擇標準,在選購圖書時要具備專業眼光和判斷能力。隨著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逐漸提高,他們對閱讀資源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公共圖書館應在充分考慮兒童心理發展共性特征的基礎上,根據分級閱讀書目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購買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兒童閱讀的書籍,并有意識地將分級閱讀的理念用于兒童文學書籍的排架,使兒童更方便地尋找到適合他們閱讀的那一類書籍。當兒童能夠自由自在地在自己喜歡看的書里尋覓、挑選,那么他們的選擇能力將會得到鍛煉和發展。
3.2傳遞文學的樂趣,提升兒童閱讀興趣
3.2.1為兒童搭建文學交流平臺兒童在現實生活中缺少閱讀伙伴,同時他們對故事會、兒童劇表演等互動類活動表現出極大偏好。加拿大溫尼伯大學教授佩里•諾德曼在《兒童文學的樂趣》中說:“文學文本最基本的功能和樂趣,即與他人交流看法和觀點,文學的樂趣就是對話的樂趣,不僅有讀者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還有讀者之間的對話。”[3]交流本身就是閱讀的最大價值所在。在閱讀過程中,兒童對書中的故事和人物充滿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在現實中與他人討論和交流閱讀的樂趣。圖書館憑借其豐富的圖書資源以及多樣化的閱讀活動,能夠為兒童提供多種多樣的閱讀機會。這種非正式的閱讀氛圍,呈現出開放性的特點,較之高度標準化的語文課堂更容易受到兒童的歡迎。課堂上的兒童只能聽從或模仿老師的見解,無法抒發自己的見解,孩子往往與文學樂趣失之交臂;而兒童文學文本充滿可能性和包容性,在兒童相互交流中帶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經驗,激發和豐富兒童的想象力。在圖書館的閱讀活動中,館員應該成為閱讀的催生者,要主動地與小讀者進行互動。館員可以挑選一些經典兒童文學文本,和兒童共同閱讀,并組織孩子分享、討論閱讀體驗。這種交流互動以兒童各自不同的差異性為前提,兒童表達跟別人不同的意見,通過觀點與觀點之間的質疑、比較和判斷,探索自己對文學的主要興趣點在哪里。館員還應經常參與兒童的討論,幫助孩子通過文本的閱讀聯系他們的實際生活,增加他們對于自我的認知。對自我有越多的認知,兒童越容易掌控自己的閱讀,逐漸建立其個性化的閱讀偏好。
3.2.2教會兒童學會閱讀調查數據顯示,一些語句、內容理解困難是兒童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之一。兒童對兒童文學的喜愛程度取決于其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水平,只有讀懂了才能體會到閱讀的快樂。閱讀并不是讀者被動接受信息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者與文本之間具有互動性。正如著名兒童文學研究學者王根泉所說:“閱讀這一種智力活動需要有人生的閱歷、經驗、體會、知識去補充、闡釋和完善作品的意義。人生的閱歷、經驗、思想水平是與年齡成正比的,年齡越小,對作品的理解、接受也就越難。”[4]富有兒童文學素養的館員要善于通過傳播自己的閱讀經驗等示范行為,來帶動和培養兒童對文學的熱愛。館員要善于聲情并茂地為孩子朗讀自己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孩子有機會聆聽童話故事、詩歌、散文、小說等各種各樣的文本,享受閱讀的樂趣。在輕松愉悅的親密氣氛中,兒童將聲音內化為文字,理解文本的內容,從而激發他們去探尋兒童文學樂趣的欲望。館員還可以在熟悉兒童文學作品的基礎上,把自己理解文學文本以及從文學經驗中獲得樂趣的所有方式告訴兒童,擴散孩子們面對文學文本的經驗。如告訴小讀者自己如何選擇兒童文學讀物、采用了哪些有效的閱讀方法以及文學文本給自己帶來哪些別具一格的人生經驗。兒童需要成人帶領他們進入并探索文學世界,兒童在對這種文學經驗的理解中得到了樂趣,有助于他們推廣書本和生活經驗。館員大力傳播閱讀文學經驗,實際上是幫助兒童學習如何閱讀,兒童的閱讀能力越強,其閱讀興趣往往也越濃。
3.3重視對父母、教師群體的閱讀教育家庭和學校具有直接或間接影響兒童學習與成長的多種決定性因素。家長和教師參與小學兒童文學的閱讀引導,會對兒童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習慣的養成,產生深刻而長遠的影響。根據本次調查發現,有高達39.7%的父母不支持兒童閱讀教輔之外的圖書。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對于小學生閱讀兒童文學抱有比較強烈的功利目的,忽視了閱讀兒童文學對于培養想象力、豐富情感的重要意義;而有些家長混淆了兒童文學和兒童讀物的概念,只準孩子在課外看教輔書等功能性讀物,而把兒童最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品視為無用書。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以及兒童文學素養的匱乏,大部分教師仍然將大量的時間投入過度標準化的閱讀指導行為中,關注字、詞、句等表面特征,忽視完整的兒童文學閱讀意義。在這樣的學校和家庭閱讀氛圍之中,兒童無法體會和理解兒童文學作品所帶來的獨特審美感受,其兒童文學閱讀興趣必然日漸淡薄。因此,圖書館工作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既要做到服務兒童又要兼顧面向父母和教師群體,積極向他們開展兒童閱讀支持服務。一方面,為父母和教師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資源,根據兒童的特點和需求,向父母和教師推薦書目,倡導他們參與到兒童文學閱讀中去;另一方面,為父母和教師提供閱讀素養教育以及兒童閱讀基本理論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指導兒童文學閱讀的方法和技能。此外,圖書館還應設立專題網站,提供豐富的在線資源,推出兒童文學書目推薦、在線兒童文學普及講座、作品分析等欄目,讓父母和教師了解圖書館的館藏和特色資源。作為兒童的直接接觸者,父母和教師能更多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并以正確的方式協助兒童閱讀,那么圖書館的努力就有可能產生成倍的效果。
3.4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兒童閱讀推廣根據調查,大多數兒童希望在閱讀兒童文學時獲得指導,有39.6%的兒童希望由大學生志愿者來指導。圖書館人力資源有限,僅靠圖書館館員舉辦各類活動往往難以為繼。因此,圖書館需要有意識地尋求與社會各領域的合作,與各方開展資源共建共享,建立互利合作機制,提升兒童閱讀服務品質。家庭和學校是圖書館兒童閱讀服務中首要的、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通過親子閱讀,父母能早早地在兒童心靈埋下閱讀的種子,將對兒童閱讀習慣的形成產生很大影響。學校是對兒童讀者進行有效宣傳的重要場所。圖書館通過與學校合作能更好地促使兒童成為圖書館的忠實讀者。國外圖書館普遍重視與家庭和學校開展合作。如美國于2000年發起的嬰幼兒閱讀推廣項目“每一個孩子準備在你的圖書館閱讀”,即針對0-5歲的嬰幼兒家庭開展的推廣計劃,有針對性地分析每一階段兒童的發展規律,分別制定各有側重的閱讀推廣內容,來幫助父母協助兒童成功開始閱讀[5]56。英國于2012年推出的暑期閱讀挑戰計劃則通過圖書館與學校的多元化合作,使得兒童閱讀的數量、范圍、時間擴大,提高了兒童的閱讀主動性和自信心[5]63。兒童文學研究學者、兒童文學作家是圖書館應努力爭取的合作對象。他們深知兒童文學真諦,熟悉兒童的接受心理和閱讀習慣,以自己好的作品、專業知識和愛心逐步推動兒童閱讀現狀的改變,堪稱兒童文學閱讀的“點燈人”。他們的知名度可以影響更多的兒童參與到圖書館活動中來。圖書館應加強與他們的聯系與溝通,盡可能邀請他們與兒童進行面對面交流,激發兒童閱讀的動力,提升兒童閱讀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此外,圖書館可以向社會各界招募志愿者,使他們成為故事講述人、親子閱讀帶領人,他們各具特色的學識背景和人生經歷,能為兒童閱讀活動帶來思維的碰撞、獨特的創意,也能使圖書館兒童閱讀服務人力資源得到有益補充。美國詩人在《一個孩子向前走去》的詩里寫道:“你最初看到什么東西,這些就會成為你未來生命的一部分。”兒童文學給兒童以無窮的樂趣和詩意,為兒童今后長久的閱讀拉開序幕。圖書館應該通過積極的活動,以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去塑造高品位的兒童讀者,成為培育兒童閱讀興趣的引導者、提供豐富閱讀資源的知識寶庫、積累文學閱讀經驗的交流空間,傾力推動他們養成受益終生的閱讀習慣。
作者:曾媛 單位:無錫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