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比較教育價值取向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比較教育價值以及價值取向問題,是比較教育研究的一個中心主題。文章闡述比較教育價值的意義,以及從促進民族與文化融合、教育借鑒、國家和民族發展三個層面上來分析比較教育的價值取向,旨在使比較教育學者進一步明確比較教育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
比較教育價值;民族與文化融合;教育借鑒;國家和民族發展
比較教育的研究始于19世紀初期,由法國著名教育家朱利安率先提出。鑒于其價值問題在學科體系建設和學科認知中的根基性地位,比較教育價值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教育學科建設中的一個中心研究主題。
一、比較教育的價值
比較教育價值就其本質而言就是指比較教育自身的性質、特點等和社會群體或個體需求之間的關系。那到底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褚遠輝在其《比較教育的價值研究》中談到,比較教育具有潛在價值或可能價值、現實價值等。如果比較教育的性質、特點等和社會群體或個體之間沒有關系或者不滿足其需要或暫時沒有發生關系,那這些性質、特點等就不能轉化為潛在價值或可能價值,但是“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兩個前提因素或條件:一個是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另一個是學科自身發展的邏輯規律[1]”。隨著這些條件的發展,這些潛在價值或可能價值會逐漸顯現。當比較教育的自身性質、特點等與社會群體或個體需求之間發生實質性的關系,可能價值或潛在價值也就轉換成了現實價值。
二、比較教育價值取向
比較教育因為其研究主題的復雜多樣性,其價值取向也有不同的劃分標準,自然也會形成眾多價值取向內容。本文主要從促進民族與文化融合、教育借鑒、國家和民族發展三個層面上來闡述比較教育的價值取向。
(一)民族與文化融合取向近10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形勢的加快,隨著文化和種族沖突的不斷發生,移民現象很頻繁,由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家越來越少。國家不是單一民族組成,也就是說在多民族國家中,民族關系比較復雜、族際關系比較多元、民族問題比較突出時,民族與文化間的矛盾與沖突層出不窮。這在少數民族群體或者弱勢群體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不同民族與文化之間溝通交流難以理解甚至導致沖突現象的發生。比較教育研究本身就帶著跨文化、跨民族的特性,透過全球性的視野,在不同的民族與文化之間,進行比較分析其民族與文化之間的異質和異域性問題等,再經過教育傳播、交流、選擇、創新和發展,不斷地向人們傳輸對于不同民族與文化的新的見解,大大加深了民族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和滲透力,讓人們從了解到不斷接受,讓更多的人可以脫離傳統文化單一的束縛,拓寬人們的思想接受域,開闊人們的視野。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比較教育研究民族文化問題,都在發生作用,更廣泛地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之中。比較教育可以從一個新的研究視野來審視教育中的民族與文化的沖突問題。
(二)教育借鑒取向比較教育在1817年朱利安撰寫《比較教育的研究計劃和初步意見》之前沒有明確提出“比較教育”一詞開始。最原始的比較教育活動便是國外旅游者們帶回來的報道,諾亞和埃克斯坦形象地將這一時期定名為“旅行者見聞”(travellers’tales)[2]。教育借鑒這種價值取向,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國家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比較教育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便是跨國性和跨地域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全球化和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比較教育緊密地聯系著各個國家,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于一個封閉的環境中單獨進行教育活動。比較教育給各個國家提供一個可供借鑒的參考平臺,通過別國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方式內容以及教育實施途徑等,分析探求別國教育的本質發展,吸取別國教育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再經過本土化,逐漸演變成適合各國教育發展的教育規律。這種教育借鑒取向,為認識、理解和解釋各國教育現象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
(三)國家和民族發展取向教育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隨著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提出的“一帶一路”等重要主張在國際上正在產生深遠的影響[3]。我認為這是比較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歷史研究表明,以民族或者國家為單位的比較教育研究是現代比較教育研究的一個典型特質。康德爾認為,教育發展是國家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比較教育發展歷程中,單一國家或地域的教育,不只代表著國家教育主權的維護問題,同時還代表著在全球范圍內世界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尤其在教育發展走向國家化的趨勢中,但它實際上與比較教育研究在促進國家和民族發展上的價值取向是分不開的。在比較教育研究中,促進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從來就是比較教育產生和發展的強大動力。這一點在早期比較教育研究者身上表現得尤其突出,如庫森的名言就是“:我研究的是普魯士,而我思考的始終是法蘭西[4]。”我國顧明遠教授明確提出了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是比較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5]。因此,比較教育研究從來就是與民族國家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開展比較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就是為了從“別國的發達和繁榮中發現可以使本國興旺的辦法”[6]。比較教育研究的促進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價值取向是顯而易見的。
參考文獻:
[1]華勒斯坦.開放社會科學———重建社會科學報告書[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87.
[2]王承緒.比較教育學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4.
[3]顧明遠,王英杰,張民選.全球化時代比較教育研究的挑戰與使命[J].比較教育研究,2015(4).
[4]王承緒.比較教育學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6.
[5]李現平.比較教育學科的身份危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6]趙中建等.比較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國外比較教育文選[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99.
作者:閆悅 單位:延邊大學 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