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旅游服務的禮儀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下,禮儀已經成為了表現(xiàn)一個人素質、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很多時候,懂得禮儀的人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非常好的。這在我們社會交際活動中非常有用。對于技工院校學生來說,最關注的問題莫過于找一個好的工作,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怎樣才能脫穎而出呢?
在這個偏重學歷的時代,技工院校學生在競爭中相對來說是處在劣勢的,這是一個很悲哀的問題。但是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就只能改變我們自己。對于技工學校學生來說,學習禮儀的目的主要是為就業(yè)服務,這是區(qū)別于普通中學生禮儀教育的,普通中學生禮儀教育更多的在于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以利于學生有更加縱深的發(fā)展空間,而就業(yè)為導向的技工院校學生禮儀教育必須從實用出發(fā),所以,技工學校更重于實踐。在我看來,最能夠影響人行為的莫過于環(huán)境,好的環(huán)境才更能夠成就人才。
傳統(tǒng)的禮儀教育過于注重道德判斷,禮儀知識傳授簡單依賴于說教,而對技術層面的知識有所忽略,教的與學生想學的對不上,學的與用的對不上現(xiàn)象存在,這個問題是由來已久的,其實也不僅僅是在禮儀這個層面上了。但是在技工院校,我們要注重的、重中之重的就是實踐。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xié)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huán)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yōu)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其次就是言談舉止。言談舉止是一種極具藝術性的行為,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口乃心之門戶,禮儀的關鍵就在于禮貌。言談方面,在待人接物時一定要做到態(tài)度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wěn),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他人。交談時要多用文明用語,如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xiàn)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儀態(tài)舉止方面主要包括:談話姿勢、站姿、坐姿、走姿。其中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yǎng)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這是最為重要的。
在我們社會交際的禮儀中,最常見的一種禮儀就是握手。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同時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后,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么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后晚輩,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級后下級,先女士后男士。其它常見的禮儀還有鞠躬和致意。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jié)方式。鞠躬前雙眼禮貌地注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jié),常用于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要做到這些,一定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教學與德育結合,通過德育來提升學生禮儀修養(yǎng),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提升校園文明,創(chuàng)造良好德育環(huán)境。其次,規(guī)范實訓課程5s管理,通過提升學生的實習課操作規(guī)范來提升學生禮儀修養(yǎng)。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通過社會實踐來提升學生禮儀修養(yǎng),這也是最終的目的。
文明禮儀是一條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渠道。在我看來,各種禮儀雖然繁多,但是修其身不如修其心,不能做到內在修養(yǎng)的提升,交際禮儀做的再好,最終也只能事倍功半。內圣才能外王,禮儀教育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之道,更重要的是禮儀是一個人內在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能夠真正做到文明禮儀的人其自身必定也有非常的修養(yǎng)。這也是我們反對這個浮夸時代的一把武器。(本文作者:駱小平單位:杭州汽車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