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國文化軟實力兩者以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社會建設目標,共同的作用是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服務,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關系。當今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所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在:文化傳播力不強,文化軟實力資源轉化力不足,文化軟實力主體的認同感不強。實現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鞏固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地位,創新傳播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的渠道,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創新能力,提高國民文化自覺性和自信心。
關鍵字: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文化軟實力;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一個系統性、總體性的框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文化軟實力(softpower)概念化最早由美國學者約瑟夫.奈(NosephNye)于1990年在其《注定領導:美國權利性質的變遷》和《軟實力》兩部作品中提出,其認為國際社會的實力可以區分為軟實力和硬實力,其中的軟實力具有無形、非物質性、抽象性的特點。約瑟夫.奈認為“:軟硬兩種實力均屬重要,在全球信息時代,軟實力變得比以往更重要了。”[1]隨著文化全球化浪潮地席卷,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文化軟實力之間的關系
1.1共同社會建設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其體現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其符合承接歷史優秀傳統文化、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的時代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保證和理論支持,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內在本質要求。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2]故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國文化軟實力都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自身社會建設目標。
1.2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社會中大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包括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導向約束引導公民道德行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踐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聚和集中表達,更是充分發揮文化軟實力對于社會價值體系的強大引導力和整合力。
1.3作用相同———為綜合國力的提高服務全球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大大縮小了地球,以信息科技為載體的文化軟實力將成為綜合國力的競技場。約瑟夫•奈認為,在“這樣一個多樣化的世界里,所有這三種力量———軍事力量、經濟實力和軟實力,都是不可少的,盡管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作用。”[3]現代世界的較量,不再是單一的以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作為參照,文化軟實力成為一個重要的衡量因素。
2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所面臨的困境
2.1文化傳播力不強文化傳播力涉及到一個國家在國際的影響力和在國際交往中的文化主動權問題,中國以政府為主要傳播渠道的方式大大減弱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大大制約了中國軟實力的“走出去”步伐。另外,中國的傳播主動權也被迫削弱,不得不受制于西方一些資本主義大國對于文化信息的掌控,西方文化大國在文化傳播力上的壟斷地位,西方大國利用價值觀念,宗教信仰、人權等嚴重影響著和制約著中國民眾的精神世界。
2.2文化軟實力資源轉化力不足中華文明作為世界唯一沒有中斷的人類文明,在悠久歷史長河沉淀中累積了豐富的文化軟實力資源,譬如書法篆刻、中國水墨畫、民族樂器、戲曲藝術、中國功夫、中醫、天文歷法、亭臺樓閣建筑藝術、民間手工藝等等,這些都是中國文化軟實力資源庫中的瑰寶,可是在今天現代化進程中,有的被厚厚的灰塵所覆蓋或者逐漸消失。中國擁有富饒的傳統優秀文化軟實力資源,可是文化軟實力資源與時代相結合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不明顯,強烈地反映了轉化力不強的事實。
2.3文化軟實力主體的認同感不強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從表面看是知識的傳播,但實質上是一種感情的積淀,包括文化情感和文化心理,從這個角度看,文化作為軟實力的強大就首先要使國人有對自我文化的認同,不僅是有文化的理解能力,更要有文化情感、文化信仰、文化信心。當今,我國國民對于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受到西方價值觀的沖擊和影響,其中有些國民已經產生出對自我民族文化的否定或者懷疑,表現出了對文化軟實力認同感不強的現實問題。
3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措施
3.1鞏固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地位馬克思主義以其科學和先進性,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證明了它對于中國的重要性,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4]使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貼近人民實際,通過增強它的文化親和力、感召力和創造力,發揮出它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和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強大吸引力,通過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解決好和維護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實現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的認同,以此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
3.2創新傳播社會主義價值理念和渠道意識形態的認同首先體現在對社會價值觀念所傳遞的理論體系及所支持的社會制度是否被受導者主動接受和認知。傳播渠道為認同感提供了大量的認知信息,通過無形的、潛移默化的社會風氣和社會輿論的教育。形成社會思潮,發揮更具時代性和普適性的傳播渠道對于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的傳播作用,堅持主流的社會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掌握傳播渠道的話語權,以宣傳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
3.3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創新能力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直接關系著文化軟實力資源是否能夠轉化為現實的文化力量,通過文化產業所體現出的通俗化和大眾化實現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國際影響力。電影、圖書、音樂、動畫、游戲、體育、主題公園、餐飲等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美國正是以KFC、好萊塢電影、芯片為軟實力武器,打入中國的市場,在獲得高額利潤的同時深刻影響著年輕一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同時對中國文化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應當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吸收借鑒西方文化,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注重提高對符合市場需求的文化精品的開發創造力,發揮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人文價值。
3.4提高國民文化自覺性和自信心“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5]文化自覺和自信心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個必然要求。一方面,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為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提供了相對雄厚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我國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為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提供了充分的文化資源。中國國民應當增強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文化自覺和自信心,有意識地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成為我國文化軟實力合格建設者。
參考文獻:
[1]約瑟夫•奈(鄭志國,等譯).美國霸權的困惑[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151.10.
[2].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27.
[3]馮驥才.城市的文物與文化,馮驥才分類文集10:域外手札[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4][美]約瑟夫•奈,門洪華譯.硬權力與軟權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美]阿爾文•托夫勒.權力的轉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6][美]愛德華•W.薩義德.文化與帝國主義[M].北京:三聯書店,2007.
[7]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課題組.中國經濟中長期風險和對策(五)———我國產業結構升級面臨的風險和對策[J].經濟研究參考,2010,(13).
[8]陳先達.關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指導地位的若干思考[J].黨建,2011,(10).
[9]呂世榮.怎樣認識馬克思主義指導[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2).
[10]王虎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整合力[J].重慶社會科學,2011,(2):40,44。
[11]韓振峰.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1,(1):6-8。
[12]韓振峰.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思考[J].黨政論壇,2011,(2):46-47。
[13]李鳳亮.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1,(12).
[14]洪曉楠,王愛玲.文化軟實力中的文化創新向度[J].哲學研究,2011,(12).
[15]江凌.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十個問題———基于中美文化軟實力比較的視角[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6).
[16].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6-27.
[17].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N].人民日報,2007-10-25.
作者:肖開學 單位:隨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