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文化資本評估指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基于對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理論及相關批評研究的回顧,對以往學術界對企業文化資本研究進行了總結并發現,以往研究主要致力于對企業文化資本屬性及作用的探討,并未從文化資本理論角度研究企業文化資本的問題。因此,本文在文獻評述的基礎上,提出新的企業文化資本評估指標框架。
關鍵詞:
文化資本;企業文化資本;評估指標框架
1.文獻綜述
1.1文化資本理論文化資本的概念源于法國的社會學之父孔德。之后,法國另一著名的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從事社會學研究時再次提出“文化資本”的概念(許德金,2012)。在他看來,文化能夠以一種隱性的方式產生利潤,并且特別強調了“習慣和傾向”是一個能夠產生利潤的源泉。布爾迪厄認為資本是多種形式存在的,主要可分為三種基本形式: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就文化資本而言,布爾迪厄總結出三種基本形式:具體化文化資本、物化文化資本以及制度化文化資本。然而在布爾迪厄之后的研究學者在對文化資本進一步研究的過程中對其分類方法產生質疑。如許德金(2012)認為,布爾迪厄文化資本三分法缺乏一個統一的分類標準,并且相互重疊,具有“類型學”謬誤,因此依據不同標準,文化資本應當有更多不同的分類方法。因此,他在另一關于國家文化資本測量體系(許德金,2013)以及影響指數研究中提出,國家文化資本從類型學的角度可以視研究者的需要繼續分為無數多的亞類結構。另外,應當根據需要將其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相結合,并且都需要涉及具體的研究指標,以達到量化研究的目的。
1.2企業文化資本研究近些年許多學者將文化資本概念運用至企業研究,提出“企業文化資本概念”。有的學者探討企業文化作為資本與其余資本形式如何產生關聯,促進企業發展,如人力資本、企業創新與企業文化協同轉化成智力資本與財務價值的機理(李經路,2013)、企業文化資本與社會網絡資本對企業成長發展的作用(翟娟娟,2012)。也有學者聚焦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資本所產生的作用,如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夠解決企業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以及道德風險等現象(鄔錦雯,2010)。從社會層面來看,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中的一種亞文化,具有擴張性(蔣平,2006)。而王宗光和李軍(2007)則從全球化視角,通過對企業在全球化視角下的博弈分析,探討企業獲得和提高文化資本的途徑。此外,為使企業文化資本這種抽象性的概念變得具象化、可測量化、可操作化,也有學者嘗試構建測量模型,如:樂國林(2010)以企業成長理論、結構功能理論、文化資本理論和演化協同理論之間的關系為基礎構建了企業文化資本的評估框架;鄒照和菊廖洪(2007)運用企業人力資本、物質資本與文化資本共同構成企業總產出這一原理,通過獲得人力資本以及物質資本這兩種易于量化的變量值,提出推算企業文化資本總量的公式。
1.3文獻評述從以往有關企業文化資本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定性還是定量研究,絕大多數關注于“企業文化”的資本屬性及作用,然而并沒有學者從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的概念進行切入和挖掘。換句話說,以往研究對象大多是“企業文化”的資本,而并非企業的“文化資本”。因此,本文將視角重新切回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中,在部分借鑒并結合企業特點,對此理論修正完善的基礎上,提出對企業文化資本新的評估模型。
2.企業文化資本指標構建
從一級指標看,企業文化資本總體分為企業外文化資本及企業內文化資本。對于企業內文化資本,我們依然沿用布爾迪厄文化資本三分法對其進行分類:具體化文化資本(主要指企業內部所有員工的文化資本)、物化文化資本(企業內實體事物以及非實體事物的文化資本)以及制度化文化資本(對企業內具體化文化資本及物化文化資本給予的認可及評價狀況)。而企業外文化資本主要指來自企業外部、并影響企業內部文化資本的因素指標,包括政策、經濟、社會、技術因素以及區位因素,其指標部分參考PEST分析法,來分析不受企業內部影響的一般環境對企業影響的分析方法(董鴻安,2007)。所有指標分為四個指標等級,每一個指標均由若干個次級指標構成,比如:A21企業具體化文化資本由A31決策層、A32管理層、A33技術人員及A34普通員工四個指標構成。另外,為客觀數據評估需要,每一級指標賦予相應的權重。限于篇幅,作者就不再一一對所有指標及權重進行論證,企業文化資本指標構建。
參考文獻:
[1]董鴻安.基于PEST框架的寧波旅游產業發展研究[J]特區經濟,2007
[2]蔣平.企業文化資本的擴張性及擴張力度探析[J]企業經濟.江西省南昌市,2006
[3]樂國林.文化資本與企業成長關系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北京,2010
[4]李經路.人力資本、創新與企業文化,管理現代化[J]北京.2013
[5]王宗光,李軍.全球化視角下的企業文化資本研究[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北京市,2007
[6]許德金.城市文化何以成為資本?[J]外國文學,2012
[7]許德金.作為國家軟實力的文化:國家文化資本論(一)[J]江淮論壇,2013。
[8]許德金,馮捷蘊.后奧運時代北京文化資本與城市形象[M]中國商務出版社,北京,2012
[9]鄔錦雯.文化資本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N]湖北省,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0
[9]翟娟娟.文化資本、社會網絡資本和家族企業的成長,生產力研究[J]山西省太原市,2012
[10]鄒照,菊廖洪.企業文化資本化及其計量方法的探討[J]經濟管理,2007
作者:劉文彬 單位: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