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流行聲樂藝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周杰倫音樂之“三古三新”
周杰倫,出生于1979年,他的出現給21世紀初的中國流行樂壇注入新的生命,是當之無愧的亞洲流行音樂天王,其音樂已然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同時他的音樂也使得“中國風”這一音樂名詞登上新時期流行音樂行列。黃曉亮在《中國風音樂史》中這樣定義:“‘中國風’是指采用深具中國古典文化內涵的歌詞和現代流行音樂的旋律、唱法及編曲技巧,達到懷舊的中國背景與現代節奏的完美結合,從而產生出含蓄、憂愁、典雅、輕快等氛圍的歌曲風格。它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可見中國風的歌曲,是一種古情今韻的歌曲,它打通了古今情韻,將中國的流行音樂與古典文化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了一起。”1“中國風”音樂早期已有部分知名作品,如毛寧的《濤聲依舊》、黃安的《新鴛鴦蝴蝶夢》、黃霑的《滄海一聲笑》、江淑娜的《談笑一生》等,這些音樂作品都嘗試了古典文化當中的相關內容與流行音樂元素相結合,故這一音樂模式雖非周杰倫首創,但其使得“中國風”音樂大行其道,影響力遠超前作。
(一)、“游刃有余”之“三古”周杰倫的音樂之所以能夠突破以往“中國風”類音樂作品,主要突出之處在于其歌詞的優美意境。方文山“行云流水”間化用的中國古典詩詞,即使單念來這字字句句,也會有齒頰留香的韻味。比如早期的《東風破》,“破”之字可源自“曲破”一詞,是一種詞調的名稱。宋代蘇軾有詞名為《東風破》:一盞離愁孤單窗前自鬢頭奄奄門后人未走月圓寂寞舊地重游夜半清醒淚燭火空留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君去后酒暖思誰瘦水向東流三春如夢向誰偷花開卻錯誰家琵琶東風破歲月流離不解時候仍記總角幼琴幽幽人幽幽琵琶一曲東風破楓染紅塵誰看透籬笆古道曾走荒煙漫草年頭分飛后對比之下不難發現,方文山在歌詞中也引申了蘇軾的這首詞,例如“而如今琴聲幽幽”、“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等,這種大膽的借鑒也使得這首作品甫一出現就贊聲一片;再如方文山經常在作品中運用古典詞作“上下闋”的模式,這也是流行音樂運用古典詩詞元素的體現。由此可見周杰倫音樂作品“中國風”“三古”中的的“古辭賦”運用完整統一,有著詩畫般的意境。對于古文化的運用,這對黃金搭檔也是別出心裁,周杰倫音樂中意象包含了很多內容,比如“芭蕉”、“紅豆”、“古道”、“琵琶”等,而關于古典文化中的場景題材更是不勝枚舉,如“俠義”、“雙節棍”、“金鐘罩”、“青花瓷”、“伽藍寺”等等。這些詞語的出現既奠定了周杰倫音樂作品的整體基調,同時對于宣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也是大有裨益的,傳統文化的傳揚畢竟是現今文化流行的大趨勢,也是炎黃子孫不能夠丟棄的文化。所以周杰倫的這類“跨界音樂”是其他音樂作品所不能比擬的,這樣的作品一經問世,流傳久遠也在情理之中。不僅僅是辭賦部分,周杰倫的音樂中對于中國傳統曲調的運用也是爐火純青:如《東風破》運用的是G宮七聲清樂音階;《菊花臺》運用的是F宮七聲清樂音階,《青花瓷》則是A宮調式轉#A宮調式,《千里之外》運用的是D宮七聲清樂音階。同時他也將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唱腔運用到自己的作品當中,如《霍元甲》中就運用了京劇的唱腔方式。
(二)、“別具匠心”之“三新”“三新”意指“新概念”、“新配樂”、“新唱法。”在周杰倫的音樂作品當中,“新概念”無需贅述,因為其音樂作品本身很多時候就已體現這一特點,新概念下的音樂才會與眾不同。這里筆者想著重闡述的是“新配樂”與“新唱法”,以此來說明流行聲樂藝術的“跨界”魅力。“新配樂”,在周杰倫的音樂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將西方“Hip-Hop”、“R&B”唱法融入到中國傳統音樂當中,這種中西合璧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同時在很多作品當中旋律起伏都較為平緩,多數以二度、三度浮動為主,演唱起來也很有說唱的感覺。另外樂曲配器上也有別于其他流行音樂作品,周杰倫在自己大部分作品當中大膽運用了各類方式,如在《娘子》中吉他與琵琶的融合、《菊花臺》中大提琴與古箏、琵琶之間的交相呼應、《東風破》中鋼琴與琵琶的相輔相成,甚至在《夜的第七章》當中編配出了較為完整的小型交響樂總譜。這些中西方樂器的使用相得益彰,既彰顯了中國傳統器樂的獨特魅力,又使得西方先進的作曲技法在其中運用自如,這種和諧也是周杰倫的流行音樂的特點,也是中國流行音樂“跨界”發展的典范。在“新唱法”的運用中,作為歌手,周杰倫的創新突破遠優于其他歌手。除在早期作品當中運用中國傳統戲曲唱法等,后期幾首合作或被改變之后的作品更能顯現出這一特點。如2006年與“小哥”費玉清合作的《千里之外》,堪稱“中國風”作品的代表作。這首作品涵蓋了費玉清的美聲唱法,同時也有周杰倫獨特的唱法圍繞其中。這兩種唱法一高一低,一唱一和,毫無突兀感,相反費玉清的“娓娓道來”更能夠完美的映襯作為“主人公”出現的周杰倫的唱段。這首作品各方面辨識度極高,一經問世大獲好評。有了這一嘗試之后,在200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周杰倫首次搭檔宋祖英,演唱其代表作《本草綱目》,在這首作品當中,還穿插進宋祖英的《辣妹子》,這二人一個是中國民族聲樂代表人物,另一個是流行R&B天王,兩人的“英倫組合”一出現就引發熱議。就音樂作品和演唱方式來說,二者的結合堪稱典范,這也是中國流行聲樂藝術“跨界”的完美嘗試,之后二人在2009年6月30日鳥巢音樂會時再度聯手,演唱了著名的《千里之外》。宋祖英沉穩大氣的歌聲使得這首作品大放異彩。2010年5月1日,《黃浦江深》首次發行,這也是方文山、周杰倫這對黃金搭檔為宋祖英本人“量身定做”的新作品,這首作品的問世,是中國民族聲樂唱法與流行音樂之間的高度契合,也使眾多音樂人看到未來中國流行聲樂藝術發展的新方向:除題材、體裁、編曲等方面可以運用中國傳統音樂元素之外,這種唱法改變的方式也是一種新的突破。
二、曲終奏雅之“跨界”的魅力
綜上,不難看出,“跨界音樂”這一模式是中國流行聲樂藝術發展的大勢所趨。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任何一種固步自封的單一文化模式都很難長久流傳,衰敗沒落在所難免。創新不僅僅要局限于音樂上,好的流行音樂作品也要有生活內涵,這樣才能被廣大人民所接受。這也是周杰倫作品的獨特之處,他的作品之中不僅僅有愛情,還有很多其他積極可取之處。比如濃墨重彩的傳統文化(例如《青花瓷》),生生不息的向上拼搏精神(例如《蝸牛》)、對于親情的描述(例如《聽媽媽的話》),這些作品也是很多流行音樂所不能比擬之處,也是其能夠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甚至于這類作品能夠進入基礎教育當中。他的音樂關注的都是時下人們的心中所想,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自然而然就會受眾面廣泛。總而言之,單純的纏綿悱惻或者過重的金屬質感、華麗的包裝、靚眼的外形都不能完全滿足大眾對于流行音樂的需求,中國流行聲樂藝術要想得到長久發展,“跨界”方式的探索才是正途,多元文化的今天,創新與融合,兼容并包,是中國流行聲樂藝術發展更加時代化、潮流化的趨勢,這也要求更多的音樂工作者要不斷創新,從而奉獻給廣大人民群眾更多更優秀的音樂作品,以實現中國流行聲樂藝術的“百花齊放”。
作者:梁雪單位: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