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的思考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代陶藝來源于中國傳統陶藝,其對于中國傳統陶藝的內容進行了豐富,拓展了陶瓷藝術的范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國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的發展,說明了中國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的共性,對比了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在作品形式、審美追求以及個性追求方面的不同。
關鍵詞:中國傳統陶藝;現代陶藝;共性;區別
引言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形成了多種形式的藝術文化。其中,陶瓷藝術作為我國引以為傲的文化瑰寶,是我國向世界傳輸文化中最早,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種媒介,在今天依舊得到了世界的青睞。對于傳統陶藝來說,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以及多種思潮的影響,形成了現代陶瓷藝術,在傳承了中國傳統陶藝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發展。
1中國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的發展分析
1.1中國傳統陶藝的歷史
在我國,陶藝的發展歷史十分悠久,從原始社會的彩陶,到封建社會的唐三彩、宋朝青瓷、元朝青花瓷、明清彩繪瓷的等等。能夠看出,在不同的時代,陶藝及陶瓷制品都具有獨特性,推動了中國傳統陶藝的不斷更新與發揮在那。例如,在唐代,經濟、文化的發達促進的多元文化的發展,使得當時的陶瓷作品多以綠、褐、黃等艷麗的顏色為主,體現了唐朝的奢華富貴的風格。可以說,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中,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是印有時代烙印的精品。
1.2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
隨著工業革命以及現代藝術的發展,現代陶藝形成并開始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現代陶藝傳入我國,影響了當時的陶藝專業教師、學生以及一些從事陶藝創作的青年藝術家。[1]但是,現代陶藝在我國的發展并不順利。近十年來,現代陶藝在我國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逐步實現了與中國傳統文化及陶瓷藝術的融合,為我國陶瓷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2中國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的對比分析
2.1中國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的共性分析
對于現代陶藝來說,由于其來源于中國傳統陶藝,所以兩者之間的關系較為緊密。這種聯系是與生俱來且無法割舍的。對于現代陶藝來說,無論其經過了怎樣的變革、發展、創新,其應用的基本原料,包括火、泥、釉等,都不會發生改變,與中國傳統陶藝相同。[2]就當前現代陶藝的成型方式來說,其依舊沿用著中國傳統陶藝的成型技藝,包括印坯成型、泥條盤筑、泥板成型等等。可以看出,雖然現代陶藝與中國傳統陶藝具有一定的區別,但是依舊存在較大的共性。
2.2中國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的區別分析
(1)作品形式。對于中國傳統陶藝來說,由于其要求具有較高的實用性,且受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影響,所以在形式上大多以碗、盤、罐、瓶、壺等為主。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器皿造型中逐漸融入了人物、動物、植物等的形象,產生了玉壺春瓶、雞頭瓶、冬瓜瓶以及每瓶等器皿。同時,一些瓷器中也融合了對于人性的思考,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造型。總體上來說,傳統瓷器的形式更加穩定、對稱、勻稱,具有更高的固定性以及程式化。對于現代陶藝來說,由于其受到了工業革命、現代藝術等的影響,主要展示出了對自由的追求以及對解放人性。現階段,中國的現代陶藝已經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統陶藝的束縛,外觀造型更加新穎,作品多姿多彩。其中,風格迥異是現代陶藝作品的主要形式,包括流線型、幾何形、抽象形等等。一些現代陶藝家更加追求而作品的殘缺美與質樸美。(2)審美追求。對于中國傳統陶藝來說,由于其受到了皇權、宗教、階級等思想的影響與限制,導致“最好”這種超出人類能力范圍的要求成了作品品質的要求。特別是對于統治階級來說,這種要求更加普遍。同時,我國古代普遍存在著對“玉”的崇拜,所以陶瓷作品更多的體現出了清雅、孤傲的審美情趣。同時,在封建統制背景下,人們的審美主要依照統治階級的喜好來確定,并沒有個性化的審美追求。對于現代陶藝來說,由于當前人們面對著更的壓力,所以更希望通過藝術完成情感的宣泄以及釋放,所以,現代陶藝的藝術形象更加生動、有趣,富有更高的審美意味以及觀賞性。當前,現代陶藝更加追求簡約、多變、新穎、反映社會現象的審美情趣。(3)個性追求。結合上文的分析能夠看出,對于中國傳統陶藝來說,由于人們的審美主要依照統治階級的喜好來確定,所以并具備對個性的追求。一切的藝術創作都是為當時的社會需求以及統治者的需求所服務。而對于現代陶藝來說,由于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所以更加追求解放自我、情感表達,因此,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特點。
3結語
現代陶藝來源于中國傳統陶藝,所以兩者之間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區別。對于中國傳統陶藝來說,由于其更多的服務于統治階級,所以在形式、審美追求上更加單一,并不具備個性追求。相比較來說,現代陶藝的形式更加新穎多樣、審美追求更加簡約多變,且體現出了較高的個性化特征,這更好地豐富了中國陶瓷藝術。
參考文獻:
[1]洪美連.關于中國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9(04):82.
[2]饒釗.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材料藝術語言的對比研究[D].大連工業大學,2014.
作者:李洲洲 單位:重慶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