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陶藝活動與幼兒創造力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藝術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成為人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途徑之一,由于它獨特的對世界的認知方式與情感表達方式,繼而有效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而在陶藝活動中怎樣才能更科學、合理、有效地對幼兒的創造力進行培養,怎樣才能進一步把幼兒的創造力解放出來都是當前幼兒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的是,解放幼兒的創造力,就必須得解放幼兒的雙手,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有機會真正地體會用雙手去創造的重要性。就像陶行知先生說的: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正因如此,陶藝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開展,正好為其創造力的培養開辟了一條便捷的道路。
關鍵詞:陶藝活動;幼兒教育;創造力培養
一、陶藝活動在幼兒創造力培養方面的優勢分析
陶藝是陶瓷藝術的簡稱,是藝術家以陶瓷材料為創作媒介,將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個性化的形式通過陶藝活動展現出來的過程。隨著陶藝熱的逐步升溫,陶藝制品在獲得越來越多人青睞的同時,也逐步走進了當代教育習題中,特別是在學前教育中更是明顯,親手做陶藝不僅成為了幼兒放松精神、釋放自我的一種較好的方式,對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也是拉近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的一種捷徑。這對促進我國陶藝事業的發展和培養其接班人也是極有好處的。首先,陶藝作為一種集繪畫、雕塑、設計及其他工藝美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門類,它在我國的發源年代久遠,樣貌繁多,同時由于它的傳承年代久遠,加上歷經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與生活方式的相互影響與滲透,故而有了厚重的歷史感,這對幼兒教育而言是極好的。其次,隨著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西方現代藝術的傳入,使得西方當代陶藝觀念逐漸地滲入到我國的傳統陶藝及相關活動中,它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東、西方文化的矛盾與碰撞,對開拓幼兒的視野有很大的好處。第三,有學者研究發現,陶藝活動的科學、合理、有效的開展,不僅能有效地開發幼兒思維,提升創造力,還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用手頻率,繼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實踐能力、審美能力、想象力的提升提供幫助,與此同時,陶藝活動的開展,對鍛煉和培養幼兒細心、耐心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幼兒教育中積極地開展陶藝活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但前題條件則是必須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培養方法。
二、陶藝活動在幼兒創造力培養過程中的具體分析
(一)陶泥可塑性強通常情況下,陶泥主要是指一種含有鐵質的天然礦物成分,有黃褐色、灰白色、紅紫色等色調,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同時陶泥在日常生活中也相對常見,有取材方便和容易操作等特點。我園所處地區有豐富的陶泥資源,因此能有效的保證陶泥資源的有效補給,因此幼兒不僅可以在園內玩,且在居住地周圍也能就地取材。就可塑性而言,陶泥制作與其他手工活動相比操作簡便,隨意性強,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心中所想進行意象塑造,這樣既大大地降低了教師在課前準備材料所耗的時間,繼而將更多的時間騰出來輔助和指導幼兒進行陶泥塑造。另外,在陶藝活動中,幼兒主要借助于手搓、捏、揉、擠等動作進行陶藝制作,這樣能有效地刺激人體末梢神經,培養手部靈活性。陶泥可塑性強,因此幼兒在陶藝活動中可隨意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創造出各式各樣且獨具風格的陶藝作品。
(二)陶泥還原性好就目前情況來看,陶泥的還原性是極強的。因此在陶藝制作過程中,若幼兒自身對自己制作的陶藝作品不滿意,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重新制作。同時由于陶泥黏性極高,在實際的重復制作的過程中也不會造成陶泥材料的損耗和浪費,更不會影響陶藝活動的正常開展。在中班教學過程中,筆者在向幼兒們講述了陶泥的良好的還原性后,大膽地借鑒實物導入的方式向幼兒們展示具體的陶泥作品,然后安排他們根據以往制作陶藝的經驗進行創作。這樣做既能讓幼兒們結合自己以往的制作陶藝的經驗對規定的陶瓷作品進行模仿,又能起到修整日常的陶藝教學活動中的自我創造習慣。如在《小湯圓》的制作過程中,通過指導幼兒們對陶泥進行反復性的揉、捏、搓,然后再進行創作,接著再重復相同的程序,直到他們制作的作品與筆者安排的任務極為接近時方算完成任務,這樣做不僅能達到訓練幼兒們的耐心、細心的目的,還能讓他們明白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這些活動之所以能有效地開展與順利的實施,與陶泥良好的還原性是息息相關的。但還應注意的是,除了特殊課的要求外,在常規課程中則應減少對幼兒們的干擾,讓他們在陶藝活動中無拘無束地創作,培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力。
三、陶藝活動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策略分析
(一)打破傳播與接受的局限性隨著西方藝術理論的逐步傳入,現代藝術中的諸多流派,在改革開放后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晚期,如暴風驟雨般進入我國,更是打破了傳統藝術的既定理論,當然陶藝也不例外。因此,在當前的學前教育中,很多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向孩子們灌輸了相應的陶藝理念,這是好事。但需注意的是,由于受年齡、教育水平與知識結構等因素的影響,幼兒們往往無法較快速地接受這些知識。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打破傳統學前教育模式的前提下,給他們創造更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遵循自然、環保、原生態原則引導幼兒開展各種各樣的陶藝活動。教師在結合幼兒園自身辦學條件的情況下,盡最大力量給他們創造更加良好的陶藝制作環境,在制作過程中扮演好引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的角色。與此同時,還應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給他們留有足夠多的時間進行自主操作,以保持他們對陶藝的興趣。
(二)積極開展游戲式教學,拓展幼兒想象力有心理學者研究發現,游戲是一種很好的吸引幼兒的方式,且在實際生活中,游戲還能起到激發幼兒想象力的目的。因此,在開展陶藝活動的過程中,應積極開展以游戲式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斷地拓寬幼兒們的想象力,并將各種各樣的游戲引用到實際教學中。如在小班開展陶藝活動時,可以積極地開展與角色游戲相近的“娃娃家”游戲,通過語言的方式向幼兒們描述餃子、湯圓、面條等形狀,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與生活經驗去制作陶藝。如在中班或大班時,則可根據幼兒們的實際情況與往年的表現情況增加游戲式教學的難度,積極開展結構游戲,將日常生活場景與游戲內容相結合,在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的同時,提升他們對日常生活的感知能力,從日常生活開始,培養他們發現美的能力,并循序漸進地將其應用到陶藝活動中去,激發其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王存秀.淺談在陶藝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5).
[2]陶曉紅.在陶藝活動中培養中班幼兒的藝術創造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2).
[3]李小默,宋蘭.幼兒陶藝活動的思考[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7,(7).
[4]屈月娟.幼兒陶藝活動初探[J].考試周刊,2016,(38).
[5]李小默,熊慧超.通過陶藝活動啟迪幼兒創造性思維[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6,(10).
[6]劉小燕,李玲.陶藝教學——提高幼兒綜合能力[J].貴州教育,2002,(9).
[7]劉娟.幼兒陶藝教學之我見[J].青海教育,2015,(10).
作者:李雪軍 單位: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第二民族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