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文學和高職語文教程革新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大學生對于“大學語文”課程的認識存在偏差
由于高職大學生學期短、時間緊,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在專業(yè)課和實踐課的學習上。雖然有部分高職大學生對于“大學語文”課程有較大的興趣,但是由于沒有良好的校園氛圍如文學社團、名家講座、學生沙龍等,往往不能再深入學習文學方面的知識。在本科院校中,由于學科齊全,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旁聽等方式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就目前來看,一部分高職大學生對于“大學語文”的認識僅限于“高四語文”,而沒有真正認識到“大學語文”課程對于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作用,更無法將該課程和自身將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
高職教師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上的一些誤區(qū)
由于高職院校對于“大學語文”課程不重視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更好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并且,高職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所教的一些優(yōu)秀的經典中外文學作品往往不能引起當前大學生的興趣。當然,很多專家和學者都歸咎于教材的選用問題。然而,事實上,“大學語文”教材的選擇余地非常大。目前,全國出現(xiàn)了“大學語文”教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館藏各種版本的大學語文教材及有關教學圖書有1402種,用于現(xiàn)在大學語文教學的教材在400種左右。雖然教材的可選余地這么大,但是還是不能適應大學生的需要。雖然教材的改革力度和投入都較大,比如一些教材在選擇名著的同時還選入了網絡小說的優(yōu)秀作品如《第一次親密接觸》等,但是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網絡的快捷通達使得這些作品在學生拿到教材時已經過時了。而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固化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無法講授最新最貼近學生的作品,如網絡上流行的一些暢銷小說等。
網絡文學和大學生閱讀
1網絡文學的現(xiàn)狀
網絡文學指新近產生的,以互聯(lián)網為展示平臺和傳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連接和多媒體演繹等手段來表現(xiàn)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絡藝術品。目前最為普遍最為流行的就是充斥各大網站的網絡小說。目前較有影響的文學網站有“文學城”、“榕樹下”、“中文網絡文學精萃”、“黃金書屋”、“碧海銀沙”、“莽昆侖”等網站。1998年,電子公告欄(BBS)上出現(xiàn)了蔡智恒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文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從此網絡小說在當今文壇上一直帶給讀者和文學評論者一個又一個的驚喜。首先是網絡小說的平民化、年輕化創(chuàng)作。網絡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有年輕化傾向,比如現(xiàn)在非常流行的網絡穿越小說創(chuàng)作者大多是年輕的白領或大學生(包括留學生)。而且網絡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大多是業(yè)余的,多數(shù)是為了自娛自樂獲取小眾欣賞。其次是網絡小說的讀者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網絡小說的受眾面由于傳播媒介的原因注定主要是年輕人,而大學生無疑是網絡小說最忠實的讀者。最后是網絡小說的影響越來越大。網絡小說由出版社出版成了網絡作家最為期盼的夢想。一些網絡小說如《明朝的那些事兒》、《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由出版社相繼出版,并且銷量驚人。而網絡小說還通過另一個傳播媒介———電視擴展了受眾范圍,如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步步驚心》、《后宮甄嬛傳》等一直高居收視率前茅。綜上所述,網絡文學對于現(xiàn)在的大學生影響很大。
2網絡文學在大學生閱讀中的比重
人們的閱讀媒介已經從紙質印刷時代轉向電子時代。電子產品的豐富和手機的多功能已經日益使得人們的閱讀習慣發(fā)生改變。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shù)量達到2.53億人,網民規(guī)模躍居世界第一位,網民的主體是30歲及以下的年輕群體,這一網民群體占到中國網民的68.6%。大學生作為閱讀的主要人群,已經將電子閱讀作為和紙質閱讀列為同樣普遍的載體。網絡文學注重現(xiàn)實,就算是歷史作品也只是在歷史背景中敘述現(xiàn)代人的感情,如穿越小說其實就是借古代的舞臺來演繹現(xiàn)代人的感情,因此深受年輕人的喜歡和熱捧。而網絡文學的互動如跟帖等方式讓讀者有了更大的能動性更能激起興趣。正如一份調查指出,“在學生喜歡的閱讀形式中,有59%的人首選是網上閱讀,還有17%的人選擇了手機閱讀”。
3網絡文學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
如前所述,網絡文學已經滲透到了當下我們普通的日常生活。網絡文學作為一個人人都可以登上的舞臺有著自己的鮮明特色。在印刷時代,我們的作品發(fā)表由于受到紙質媒介較高代價的影響,往往是在出版社或刊物報紙編輯的甄別和遴選后才得以傳播,而在網絡時代,由于傳播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網絡作品在數(shù)量多的同時遭遇了良莠不齊的困境從而也帶來了選擇的難題。網絡文學中有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確實能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yǎng)。例如,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用通俗的語言和現(xiàn)代人的思維去解讀歷史,讓枯燥的歷史在作者的闡述中變得生動有趣,不僅具有了解歷史的功用而且還能拓展自己的思維方式從此引起自己對于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興趣愛好。然而,網絡小說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一些網絡小說中充斥的玄幻、迷信、暴力、色情等應該加以排斥。如最近非常火暴的網絡穿越小說,由于大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有些描寫往往能帶來不少幻想和誤解,從而使人沉溺其中不思進取。總而言之,網絡小說是一把雙刃劍,它帶來了新鮮的血液也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
“大學語文”課程對網絡文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1加強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
目前,不少專家和學者在審視“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痼疾時,往往會歸咎于學校的不重視或教材的陳舊。誠然,在高職院校中“大學語文”課程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因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在高職院校中要迅速提高“大學語文”課程地位的可能性較小。而“大學語文”教材的問題很難得以從根本上解決,因為許多最新的作品無法在教材上得以體現(xiàn)。這就需要老師在講解經典的同時,深入了解大學生的閱讀愛好,從而得以了解大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文學品位。很難想象,大學生平時看的是網絡小說,而老師在上面還是講中學語文熟悉的一些經典名著,甚至對于網絡小說了解甚少,這樣的課堂交流無疑是隔岸看花、形同陌路。因此,“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不應該局限于經典的解讀,而是要結合大學生關注的文學作品進行解析引導。這就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去閱讀當下最受學生歡迎的文學作品,這樣才能了解大學生對于文學、藝術甚至人生的看法和見解。而且通過閱讀也能培養(yǎng)學生和教師的共同興趣點以便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2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
大學生雖然已經是成人,但是其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在大學里受到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往往能終身受益。文學作為陶冶高尚情操的載體能夠使得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完全能夠將教材上的經典作品和眼下網絡文學結合起來。如在講到《紅樓夢》時,可以和非常出名的網絡穿越小說《木槿花西月錦繡》結合起來,因為這部小說的前面幾段幾乎就是完全模仿了《紅樓夢》的一些章節(jié),甚至連小標題都是取自《紅樓夢》,可見這部網絡小說的作者對于《紅樓夢》的喜愛和熟稔,也可激發(fā)學生對于經典在再次閱讀。同時也可有意識的將兩個文本進行對比,以指出原創(chuàng)和模仿的區(qū)別,優(yōu)秀與拙劣的對比,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其次通過對網絡小說的講解,可以引導學生如何鑒別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從而使學生在閱讀中減少盲目性,提高閱讀優(yōu)秀作品的比率。最后是通過自己的閱讀經驗,推薦自己覺得對于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有用的優(yōu)秀網絡作品,使得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
3“大學語文”教學網站中增加網絡文學園地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設立了“大學語文”學習的網站,有些網站建設得非常齊全,包括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學視頻、教學內容等。然而,縱觀這些網站建設,鮮有網絡文學的涉及,更沒有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園地的設立。古今中外的文學常識告訴我們,文學大家往往一開始是在自娛自樂中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專業(yè)和學識不是絕對的標準。尤其在網絡時代,文學作者很多出自無名小輩,大學生創(chuàng)作無疑是網絡文學的新生力量。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學寫作興趣、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能更好、更有效地提高一個人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如果能開辟一個園地讓學生在上面涂鴉,無疑能提高大家學習“大學語文”課程的興趣,還能快速的提高寫作水平。一些網絡小說家也是在不經意中成就了一部小說,如《步步驚心》的作者桐華說,自己也沒有料到能寫這么長篇的穿越小說,完全是在網友的鼓勵和支持下才有現(xiàn)在的成績。因此,“大學語文”網站的建設可以設立專門的網絡文學寫作園地,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從而更加有利于該課程的受歡迎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寫作水平甚至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從而受用終身。
作者:徐曉芳單位:浙江警官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