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差異對詞匯學習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文化差異會影響外語學習者對語言內涵的準確理解,詞匯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由于初中生受學習經驗、經歷和課外閱讀的限制,對漢英文化差異的了解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廣泛接觸英語文化,了解漢英文化的差異,減少和消除漢英文化差異對詞匯學習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提高詞匯學習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
文化差異;詞匯學習;跨文化意識
一、引言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語言的產生和發展,人類才得以產生和繼承。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1]57。在語言的諸要素中詞匯最能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在詞語的內涵方面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往往很大[1]90。大部分引起語言變化的因素有時都會在討論文化差異方面被提及[2]。據此可知,語言差異性或多或少都與文化的差異性有著密切的關系。文化差異經常使外語學習者對語言內涵的理解感到極大的困惑。詞匯作為語言文化的重要載體,這種消極影響尤為突出。由于初中生受學習經驗、經歷和課外閱讀的限制,對漢英文化差異的了解不足,加之受知識水平的限制,對詞匯的理解往往存在誤區,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他們的詞匯學習效果,影響了對英語句、篇、語義的準確理解。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注意到中外文化差異,進一步增強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和認識,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與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3]。下面,筆者舉例分析義務教育階段漢英文化差異在詞匯上的表現,并探討如何幫助學生減少和克服文化差異對詞匯學習的負面影響。
二、影響詞匯學習的文化差異例析
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同時語言也受到該民族政治、地理、宗教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要準確地理解語言,就必須了解文化,理解不同文化差異對語言學習的影響。作為東西方文化載體的主要代表語言,漢語與英語文化差異對我國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特別是對詞匯學習的影響尤為重要,現結合初中學生學習實際選取部分典型例子予以說明。
(一)漢英文化差異在詞匯意象表達上的不同漢語成語“愛屋及烏”,對應的英語為“Loveme,lovemydog”。漢語“愛屋及烏”側重以生活住所強調它的語言內涵,表達隱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歡和他有關的人或事物”,英語“Loveme,lovemydog”更強調側重從人的活動角度(狗是人的朋友,人的活動或生活與狗為伴)直觀隱喻,表達的思維角度有差異。
(二)漢英不同思維方式在詞匯上的體現一般來說,漢語語言比較含蓄、內斂、概括,而英語語言通常傾向于自然而真實形象地表達。如“密切注意,提防”,英語表述為“keepaneyeoutfor”。漢語表達籠統,而英語表達具體到用“眼睛”來看,語言更加直觀、形象。
(三)相同詞匯因文化差異具有不同的意義狗(dog)在漢英表達上意義差別很大。漢語使用該詞時常帶有貶義,如“狗眼看人低”“狐朋狗友”。而英語中該詞多含有“真誠”“忠實“”可愛”之意。如:luckydog(幸運兒),cleverdog(聰明的人),Everydoghasitsday(人人都有出頭之日)。
(四)相同意思因文化差異用不同的詞匯表達漢英民族傳統農耕文化和耕作方式的差異,也使詞匯使用有顯著差異。英國傳統農業勞動力輔助牲畜為“馬”,而中國是“?!?,所以反映在詞匯方面亦有這方面的不同,如漢語“力大如牛”,英語譯為“asstrongashorse”。
三、解決文化差異對詞匯學習影響的應對策略
漢英文化的差異是多種多樣的,其對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取一些積極的干預措施,減少或消除文化差異對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利影響。
(一)引導學生關注漢英文化差異結合詞匯教學中的實例,進行對比分析,討論漢英文化的異同。如顏色隱喻意義因漢英文化差異所產生的語義差異;“MerryChrist-mas!”與“HappyNewYear!”中同樣表示“高興,快樂”之意,英語因受到宗教文化影響而使用不同的詞。通過這些類似的實例學習,學生可以深入理解詞匯學習中的漢英文化差異,對他們提高整體閱讀水平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創造有效接觸更多英語文化的機會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英語報紙、漢英詞典、電視、電影、網絡等途徑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在真實地道的語料中,通過語境分析去準確理解詞匯的文化內涵。特別是觀看外國影視劇有助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因素和行為,并且其所提供的語言形式和社會文化語境可以培養學生識別文化差異的能力,激發同化動機,從而把目標語語言知識學習與文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理解并真正掌握該語言[4]。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舉辦英語文化專題講座、制作手抄報、開展英語角文化交流會、英語國家文化競賽或含有漢英文化差異的詞匯聽寫比賽,借助文化背景知識促進初中生對英語詞匯的準確理解。在英漢詞匯的對比學習中,學生可以很好地體悟理解詞匯表面意義與深層含義(外延),發掘漢英詞匯文化意義的異同點,從而增進學生對相關的詞匯的準確理解和記憶。
(三)鼓勵學生多開展對外交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或其他方式與英語國家的學生交筆友、網上聊天,了解異域文化,同時要提醒學生不要總以母語文化的標準與外國人交際[5]。在此過程中學生從中學習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詞匯,在真實的運用參與體驗中,進一步深層次地理解文化差異,真正掌握詞匯。
四、結束語
詞匯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漢英文化差異的認識,加強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掌握,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也扎實了學生的語言基礎。因此,教師要在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基礎上,積極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廣泛接觸英語文化,了解漢英文化的差異,減少和消除漢英文化差異對詞匯學習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提高詞匯學習的整體效果。不過,在詞匯教學中引入漢英文化差異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詞匯教學中漢英文化差異的引入應與中學生的語言學習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內容相關,切忌引入無關的文化,否則會轉移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影響學生對詞匯學習效果的鞏固。2.詞匯教學中漢英文化差異的引入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領悟理解能力,要與課堂教學及相關拓展內容一致或相近,切記引入生僻、抽象、空洞的文化,否則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3.詞匯教學中漢英文化差異的引入在內容和方法上要適度,不要過多過濫。在詞匯的選擇上要有廣泛性、典型性,更多體現主流文化與元素,效果與激發興趣并重。在方法上要靈活多樣,自讀探究、小組合作與教師點撥相結合,同時鼓勵學生去積累總結,為今后的詞匯學習奠定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YULEG.Thestudyoflanguage[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24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3-24.
[4]張津海.根據影視課特點改進教學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02(4):16-19.
[5]黃麗燕.中學英語文化教學及評價———基于《英語課程標準》的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7):6.
作者:張東斌 單位:鳳縣月日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