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文化發展思路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年來,銀川市不斷完善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先后獲得全國多項殊榮,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銀川市目前還存在著文化形象個性不突出、文化園地缺乏等問題。加快銀川特色文化建設、增強文化競爭力、加大把特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實現"雙贏"等無疑成為銀川城市文化發展的必選路徑。
關鍵詞:
銀川市;城市文化;阻隔因素;文化品牌
城市是人類財富和文明的匯聚地,是社會發展的縮影。城市在長期的發展中,經過積累、沉淀、改造、創新必然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并成為支撐城市發展的無形力量。城市文化不僅可以創造城市經濟價值,而且可以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因此,研究城市文化,理清城市文化發展思路,對于推進城市綜合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城市文化的內涵
城市文化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城市文化是指在城市形成和發展的漫長過程中逐步積累和創造出來的各種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一個城市形象的綜合體現。狹義的城市文化是在城市長期的發展中培育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共同思想、價值觀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為規范等精神財富的總和。城市文化的內涵有著明顯的系統性,城市文化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由城市的建筑風格、地理風貌、人造景觀、文化雕塑、廣場道路等有形物質因素中體現的精神因素構成的物質文化層;二是由在城市法律規章、管理制度、城市形象、行為準則、典禮儀式、組織領導方式以及其他行為方式中所體現的精神因素構成的制度文化層;三是城市精神、價值觀念、最高目標、風俗習慣、道德規范等純精神觀念因素構成的觀念文化層。三個層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成城市文化的完整體系。
二、銀川城市文化建設現狀審視
(一)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近年來,銀川市啟動了“踏歌起舞•幸福銀川”文化工程,著力打造特色文化活動品牌。“文化銀川•花開四季”文化品牌,特別是特色群眾文化品牌———首屆“銀川閱讀節”催生了一大批文化品牌活動,周末講壇、朔方人文科學大講堂、書香銀川•百姓講堂、國學講堂、中華經典誦讀電視大賽、閱讀之星、青少年讀書文化節、我與父母同讀一本書、農民工閱讀接力等,為銀川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書香智韻。據銀川市新華書店統計,2013年全市各大書店累計實現銷售1.05億元,同比增長15%。城市文化的豐富內涵促使銀川市的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加速發展模式,使舉世驚嘆的閱海灣新區、濱河新區建設日新月異。
(二)不斷完善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提升市級文化基礎設施水平。文化藝術館、閱海大劇院、銀川中心圖書館正在建設之中;二是完善縣級兩館建設。永寧、賀蘭縣文化館、圖書館新館已投入使用,三區兩館已陸續開工建設。三是實現文化站全覆蓋。通過資源整合、完善功能設施、加強規范化建設,啟動了街道文化站改建項目,實現了全市25個示范性鄉鎮(街道)文化站、100個示范性村(社區)文化活動室、100個示范性農民文化大院和80個示范性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全覆蓋,滿足了銀川市居民的文化活動需求。
三、銀川城市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形象個性不突出
銀川素有“塞上湖城”的美譽,又坐擁西夏文化、回鄉文化、移民文化及農耕文化,卻一直不溫不火,與其它如西安、杭州、蘇州等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相比,銀川各方面的個性都不甚突出。1.文化品牌同質化現象較嚴重。文化品牌無特色、無差異,不利于消費者識別,銀川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創新品牌不多,急需培育像《月上賀蘭》、鎮北堡影視城等大牌文化產品。2.民族聚居的回族風情文化展現不夠。回族之鄉的風情和特征不是特別濃郁和明顯,除了清真寺和清真餐館分布在各處外,伊斯蘭風格建筑寥寥無幾,銀川的回族群眾也沒有長年著民族服裝的習慣,外表看來與漢族群眾趨同。中阿之軸、綠博園雖為新建的標志性文化建筑,細細品味卻發現其文化表現形式遠大于內容,回鄉文化和塞上湖城的特色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完全的展露。3.歷史形成的西夏文化開發不夠。銀川城內,標志性古建筑如海寶塔(北塔)、西夏王陵、拜寺口雙塔、承天寺塔(西塔)、南薰門(南門城樓)及鐘鼓樓、玉皇閣等一些古建筑零散地分布在城市中,沒有形成具有西夏歷史特色的城市形象。
(二)文化園地缺乏
目前,銀川市民的文化活動場地主要集中在各類公園、廣場,這些場地明顯受到季節性限制,冬天長達5個月時間市民百姓的文化活動鮮有去處;另外,各類文化劇場運營成本高、門票貴,這些因素無疑阻擋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長效性和多樣性。(三)城市特色文化建設滯后近年來,銀川市社會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城區范圍急速擴大,城市特色文化發展未免稍顯滯后,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已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城市的投資環境。銀川賀蘭山東麓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適宜葡萄生長,也不乏葡萄園、葡萄酒莊,資源豐富,然而紅酒文化產業起步較晚,周邊衍生的產業也較少,沒能形成文化產業體系。(四)宣傳力度嚴重不夠明媚的塞上明珠銀川宛如“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妙齡少女,西北地區以外省份及外國朋友鮮有機會了解和接觸到銀川這座美麗城市的宣傳資料和完整信息,甚至還有許多人認為銀川百姓采用游牧的生活方式,生活在沙石滿天飛的荒漠環境。比如西部影視城,這是一個把荒涼經過文化包裝,化腐朽為神奇的神來之筆。但是,對于這個成功個案推介的力度還不夠,范圍還不廣。
四、銀川城市特色文化的發展出路
(一)凸顯銀川城市文化特色
“塞上湖城”的自然性和休閑性、“回族之鄉”的標志性和民俗性、“西夏古都”的神秘性和獨特性,是我們彰顯城市特色不可或缺的元素。準確把握城市特質,科學定位城市文化形象。任何一個城市都是經過歷史長河的逐漸積累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文化的積淀是最彌足寶貴的財富。銀川作為我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2000多年的建城史,其文化底蘊深厚,類型豐富多樣,史前文化、游牧文化、移民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邊塞文化、回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織,構成了文化銀川的多彩特色。100萬年前,在黃河形成之前,這塊土地上就有了湖泊。可以說,塞上湖城自然環境的形成有100萬年歷史了。在全國同緯度,同降雨量的帶狀區域內,銀川塞上湖城的景觀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銀川稱為塞上湖城是當之無愧的。回族在明朝就已形成,銀川是全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首府,這個唯一性具有很強烈的別人不能替代的特點。作為西夏古都,也具有其唯一性。銀川之所以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西夏在此建都長達近200年之久,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西夏文化,也在銀川市區及其周圍留下了豐富的西夏遺存。2006年,銀川市委、政府確定了“回族之鄉、塞上江南、西夏古都”的城市文化定位。對一個城市而言,給自己塑造一個品牌形象,就等于構建一座精神的建筑。品牌形象既要有歷史淵源,又要有物證可尋,即要找到城市的‘根’。從這個意義上說,銀川市對城市的文化定位是十分準確的。
(二)加快銀川特色文化建設
1.做實“塞上江南”文化底蘊。在大銀川構建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夯實塞上江南文化底蘊,應該是銀川特色城市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首先是要造林綠化,塑造塞上綠城。要下大力氣營造大型的風沙防護林帶、寬闊茂密的環城林帶、綠茵片片的城內草被、各大道路的綠色長廊,以及公共場所、街區、社區的點狀綠地,加快實現銀川市政府提出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綠化目標。其次是繼續開發保護湖泊濕地,構筑城市環湖生態圈。要早規劃、早動手,對銀川市內及近圍的鳴翠湖、寶湖、北塔湖、金波湖、大小西湖、鶴泉湖、三丁湖等大型湖泊濕地進行保護開發,再現昔日連湖環繞的景觀。再次就是加大園林建設,建造勝似江南的城市園林景觀。要高起點、高規格地建造一批仿自然群落和自然特色的生態園,可以仿照蘇州園林,建設假山、亭榭、小橋流水和曲經通幽的怡人庭園,以及供居民散步、休閑的各類公園。只有加大了“綠、水、園”的建設,才能展現江南城市的美景,才會透射出塞上江南文化底蘊。2.彰顯回鄉風情文化個性。回族風情文化是回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沉淀形成的民風、民俗、藝術、宗教等各種文化現象的綜合。首府銀川在回鄉風情文化方面最具集中性和代表性,在特色文化建設中,銀川市要牢牢抓住這一知名度極高的文化資源,首先要對現有的回族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和重組,如把具有伊斯蘭風格的建筑及處于顯現街區的大小清真寺進行維修、保護,突出個性文化特點,以展現它們特有的風貌;同時把具有回族特色的服飾、小吃、回族用品整合后集中于一街,建立回民一條街,凸顯其服飾及飲食文化。其次,必須深度開發回鄉風情文化資源。第三,要重點整合開發回族歌舞、回族音樂、回族體育雜技、回族民俗雜耍等回鄉文化藝術,使其成為回鄉風情文化的精髓,不斷創新發展。這里特別要注意,開發回族文化景觀,一定要和原有基礎相結合,并要相對集中,以發揮集聚效應,形成一定氣勢,讓人一踏進銀川,就能感受到濃郁的回鄉風情。3.展現西夏文化的獨特神韻。目前,銀川市在深度開發西夏文化上仍有文章可作。其一,要大力挖掘擴充其文化內涵,如西夏王國的歷史、政治、法典、經濟、文化、藝術、民俗等,既使這一段的歷史文化得以很好的保存,又可以供大眾學習游覽,吸引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文化學術界人士來此考察、科研和學術討論。其二,加大文化外延。要根據歷史記載,創建西夏城,城內有計劃有目的地創立一些反映西夏人粗獷、豪放的體育及軍事的競技項目,如馬術、駝術、射擊、狩獵、摔跤等,以擴大西夏文化的影響力。其三,在西夏王陵風景區的開發建設上下功夫。要在廣場、建筑、雕塑、綠化統籌布局下,要獨具匠心,著實體現西夏文化的個性。
(三)加大把特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實現雙贏
城市旅游和文化的競爭力,一定程度上在于對已有資源的創新和轉化。2013年美國《紐約時報》評選出全球“必去”的46個最佳旅游地,寧夏與巴黎、卡薩布蘭卡等世界著名旅游景地一起名列其中,入選理由是“在寧夏可以釀造出中國最好的葡萄酒”。這已成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帶吸引客流最好的名片。首先,要著力培育葡萄酒文化品牌,加快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旅游綠色長廊建設,并專題推廣,從而擴大宣傳,提高知名度。其次,各酒莊要找到獨有的定位,在建筑風格上不能照搬歐式風格或是中式風格。再次,圍繞“一核兩帶三區”旅游發展空間布局(一核即銀川都市旅游核心體;兩帶即賀蘭山東路旅游發展帶、黃河金岸旅游發展帶;三區即賀蘭生態歷史旅游發展區、永寧回鄉風情旅游發展區、靈武遠古文化旅游發展區),以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和強化旅游營銷、塑造品牌為突破口,以完善服務功能和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樹立形象為抓手,全面推進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建設。
(四)加強網絡宣傳,營造網絡輿論氛圍
一是嘗試在銀川市各級政府門戶網站上增加介紹回鄉文化、西夏文化、紅酒文化板塊,用綠、白兩種顏色及新月圖案裝飾網站,打造具有伊斯蘭風情的網站風格,讓網民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二是組織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動員各階層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定期在騰訊微博、新浪微博、博客、百度貼吧、中國文明網等平臺發起各類傳播銀川特色文化的網上活動,以回族節日、習俗、西夏歷史、旅游發展現狀等為話題發起全民大討論,營造網上輿論氛圍。
(五)增強文化競爭力
文化競爭力是推動城市崛起的奧秘。近年來,銀川社會經濟的大發展正是依托了文化的滲透力,在短短幾年間使銀川的經濟輻射力得到空前增強,擴張了市場,驅動了銀川經濟的迅猛發展。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銀川有著豐厚的歷史命脈和文化內涵。首先,要不斷挖掘回族文化和移民文化中積極進取的東西,把歷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為一體,把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與現代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底蘊豐厚、特色鮮明、意識現代的城市先進文化,奠定適宜居住創業的思想文化基礎,使銀川成為區域文化創新的重要窗口。其次,不斷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將外來積極健康的文化“引進來”,有選擇性的吸收對城市文化發展有益的部分,讓銀川特色文化“走出去”,將帶有銀川特色的城市文化打造成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增加城市亮點,在“開放寧夏”的基礎上形成“開放銀川”的概念,以中阿博覽會為契機,將銀川伊斯蘭文化及“賀蘭巋然,長河不息”的城市精神傳播到阿拉伯國家及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第三,以點帶面,以特色文化輻射周邊各省市,從而帶動銀川文化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毛鳳玲.銀川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11(04).
[2]陳忠祥.銀川市特色文化建設的構想[J].人文地理,2004(03).
作者:王敏 單位:石嘴山市惠農區尾閘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