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程中跨文化意識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學習興趣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教師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英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殊不知,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把西方文化貫穿于一定的語言知識中,將會大大提高英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某個教學內容,講解相應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會涉及很多的西方文化知識。一方面,西方文化知識能讓學生進入宏偉的西方文化殿堂,領略異域風情。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了英語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英語教學中很多的西方文化知識是通過幻燈片、圖片、錄像帶、多媒體、小故事等方式呈現,不但讓教學內容形象生動,而且能讓英語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師將西方文化知識與語言知識有機結合,可以避免語言知識學習的單調,激發學習者的求知欲望,學習情趣和潛在智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二)促進學習者價值觀的形成
價值觀屬于個性傾向性范疇,包括從人生的基本價值取向到個人對具體事物的態度。西方文化知識的教學,能培養學生審視西方文化的思維能力,從西方文化的視角,更好地去了解西方人的生活習慣、等級觀念和道德規范。因為學生通過語句語篇學習英語的同時,也是在學習一種思維習慣,一種價值觀念。西方文化崇拜個人奮斗,強調個人平等,突出個人價值的實現。西方文化在拓展學習者知識視野的同時,還能讓學習者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形成正確而全面的價值觀。
(三)提高學習者的交際能力
我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對所學語言進行正確的運用。正確地運用英語就是能恰到好處地同外國人進行有效交流。但是我們有很多的學生在使用英語時,往往按照母語文化習慣和文化方式去運用英語,忽略了西方文化,從而導致對西方文化語境的嚴重脫離,大大影響交流質量,其結果是在交際過程中出現交際障礙或誤解,甚至導致冒犯。例如,我們有些學生反映,他們在見到我們學校的外教時,很想和外教交流,但是他們有的不知道和外教談論什么;這些都是因為學生缺乏對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如果學生了解一定的西方文化,就不會感到沒話可說,不會出現交際障礙。再如,中國人見面時常問對方“吃了嗎?”“你上哪里去?”“你在干什么”,甚至問及對方的年齡、收入、婚姻狀況等,而英美人士往往對這些難以理解,認為這些是他們的私生活,對方不應該干預他們的“隱私權”(privacy)。如果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跨文化意識,就不會出現交際誤解,導致交際失敗。因此,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盡可能地讓他們全面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尤其是與我國文化有差異的背景知識,才能能夠提高學習者的交際能力,能夠有效地、恰到好處地進行交流。
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手段
(一)創造聽說的文化語境
在進行聽力訓練時,應該選用地道的英語母語聽力材料,包括英語原文時訊報道,電視短片、演講,電影片斷欣賞。這些原汁原味的材料是西方人的真實生活的反映,是他們的社會生活及情感世界的折射。學生通過這些聽力練習,能夠熟悉純正的英語語言環境,真切地接觸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加深對西方文化知識在實際運用中的理解,從而逐步培養一定的跨文化意識。
聽與說通常是一起進行的。當學生練習了純正的英語聽力后,可讓學生模仿聽力材料中的對話,這種身臨其境的對話,能讓學生對西方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當學生欣賞完某一電影片斷或演講后,對有關政治、文化、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西方文化知識進行廣泛討論。隨著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創造更多的聽說文化語境。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聽英語廣播、聽英文歌曲,觀看英文原版電影。這些聽說資源具有濃郁的西方文化氛圍,學生不但能夠獲得對西方文化的感性認識,而且能深刻體會西方文化,從而增強跨文化意識。
(二)挖掘閱讀中的文化信息
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還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閱讀是學生最大量接觸西方文化的方式。課堂上,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識,使文化教學成為語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材所選的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很多的課文涉及西方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目前大學英語教材,一般都是按照每個單元一個主題來編寫的。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一方面,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首先了解與該主題相關的文化背景,接著查找相關資料,進一步理解這些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對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內容進行解說,闡明其文化意義;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地挖掘文中的文化信息,使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深刻領會了西方文化。課外,要求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的閱讀,尤其是英美文學作品、時代美文、科普讀物、生活小品文等。由于課堂上英語教材所涉及的文化信息有限,因此,課外閱讀能大大增加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機會。很多的外國文學作品就是我們了解這個民族的一面鏡子。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可以擴大知識面,更多地了解外國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跨文化意識。
(三)對比翻譯中的中西文化
翻譯并不是簡單的將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而是一種以語言轉換為手段的跨文化交際過程,翻譯就是通過語言這一載體的轉換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由此可見,翻譯的核心是兩種文化的比較。在進行翻譯教學時,教會學生從跨文化的語境下去考察所要翻譯的內容。通過對比中西文化,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找到西方文化在語言表達上的不同。這樣一來,翻譯教學既實現了語言轉換,又增強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對比翻譯中的中西文化,就要加強文化特色詞匯的導人與拓展。同漢字一樣,英語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也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意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對英語詞匯文化意義的介紹,由于風俗習慣的不同,造了漢語詞匯與英語詞匯在許多方面存在著不對應的現象,文化的差異在很多詞匯上一定會有所體現。這些詞匯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涵義。教師應從這些詞匯中探究文化涵義,讓學生了解這些詞匯所覆蓋的文化背景知識。
(四)創設具有西方文化的實踐活動
對西方文化的感悟應該來源于實踐,因此教師應充分鼓勵學生參加英語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體驗,以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創設具有西方文化的實踐活動,即設置一些含有西方文化滲透為主的活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結合西方文化背景正確地使用語言。例如:西方節日,西方校園生活,西方家庭生活等各種活動。學生在模擬這些活動之前,首先要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這些相關的活動,然后在模擬過程中體會語言的文化內涵。這種英語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地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平臺。這些活動具有濃郁的西方文化氛圍,學生親身體驗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加深對文化知識的領悟,達到“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夜”的效果,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自然而然地增強了。
作者:王華麗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