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群眾文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是促進社會文化傳播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對群眾的精神文化也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其中的民族民間民俗文化,在傳承過程中本身具有明顯的民族歷史文化氣息,通過與現代群眾文化建設的結合,可使我國文化特色得到進一步發展,為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因此,對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群眾文化建設中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功能分析
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已逐漸取得群眾的廣泛認可與重視,原因在于群眾文化在性質上本身作為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無論在文化藝術內容或形式上,都可通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得以承遞并創新。從我國當前許多以固定形式傳承的傳統文化活動便可發現,即使經過漫長的歲月,但文化活動在特征上仍維持原有的風貌,如我國許多地區所沿襲的賽龍舟便為典型的文化承遞例證。也有其他許多民族傳統節日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已成為一種為人民所喜愛的文化傳統,其不僅將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展現出來,更向世界各民族展示我國豐富且悠久的文化藝術。以舉世聞名的戶縣農民畫為典型代表,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通過將傳統美術形式如剪紙或雕刻等的結合,使農民畫獨具藝術風格,被國內外許多藝術家高度贊揚。所以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應注重將傳統文化藝術中涵蓋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充分體現出來,在傳承與保護的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創新以此使其成為復興中華民族的重要內容。從群眾文化特點分析,具有明顯的獨特性、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以及共同性等,其在不斷建設發展過程中表現極為強烈。
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群眾文化本需要充分利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制度文化以及物質與精神文化等內容。其中物質文化為群眾活動建設的基礎,而制度文化則具有中介的作用,能夠將群眾的行為規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如同古人所說“大江流日夜,波瀾動遠空。”在歷史文化的不斷推進過程中,群眾文化建設活動只有注重與傳統民族文化的結合,才能如同江河一樣奔流不息,傳承的同時做到與時俱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保持永遠絢爛。
二、民族文化的傳承是群眾文化建設的必然途徑
提及傳統民族文化藝術,需對文化的概念進行分析,其具體可理解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能夠將社會經濟形態與政治形態充分反映出來,因此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應注重發揮文化的功能。而具有明顯時代烙印的民族文化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其體現的時代特征與民族特征極為鮮明,如傳統的民族習俗、服飾特色、忠孝觀念以及民間傳唱等。許多民族文化在歷史不斷推進過程中,可能曇花一現,或固化為明日黃花,也可能在內容與形式上被不斷革新。但其存在仍具有一定的價值,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其中能夠傳承至今的歷史文化傳統都能夠影響現今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
我國文化藝術之所以絢麗多彩,文化底蘊之所以深厚,主要得益于廣大人民群眾。換言之,精神財富的創造無法脫離廣大群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多元文化背景的沖擊下,單純依靠傳承與保護傳統民族文化藝術遠遠不夠,應注重對我國各民族間的多樣文化進行整合并不斷創新,使其滿足時展要求。而能夠推動傳統民族文化藝術進步的途徑便需利用群眾文化活動,從我國目前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提倡的“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觀念便能說明,傳統文化藝術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可使群眾文化建設中能夠融入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促進我國文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是群眾文化發展的主要動力
群眾文化的建設具有明顯的歷史繼承性,如前文所述,群眾文化在以物質文化為基礎的同時,自身也保持獨立的特征,即使傳統經濟體制消亡的情況下,民族歷史文化依然得以流傳。因此群眾文化發展中要求尊重民族歷史,避免與歷史割斷。在實際繼承文化遺產過程中,不僅包括民族文化藝術內容,而且包括民族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從群眾文化發展內容角度,需將對勞動的贊美、純真愛情的歌頌以及對祖國的熱愛思想等融于其中,并保持在傳承過程中不斷進行充實。而從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角度,許多民族文化藝術形式如古詩、戲劇等都是群眾藝術智慧的結晶,即使傳承至今也未在體裁上發生明顯的改變。另外其他許多群眾文化形式也仍以原有面貌存在如掛彩燈、舞龍舞獅或雜耍等,都是群眾文化活動中深受喜愛的重要內容。但也需注意在民族文化遺產中也包含許多封建性的糟粕如宗教迷信或傳統道德規范等,應對其采取批判性的繼承方式。而對于世界各民族文化藝術,也需汲取優秀成分,這樣才可使我國群眾文化活動更為豐富。
發展群眾文化需要在繼承民族文化藝術的同時進行不斷的改造與創新。通過除舊布新使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得到不斷發展。例如,在群眾文化活動內容方面,以舞龍舞獅為電表,其傳統文化思想代表祭祀神靈并將邪惡驅除,是封建迷信活動的重要體現,而現今的舞龍舞獅寓意為吉祥如意或對豐收的喜悅。因此,創新過程中應將繼承作為基礎,而繼承需以創新作為目標,這樣才可使群眾文化的發展避免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況。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建設無法脫離傳統民族文化藝術,無論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在繼承或創新方面都應注重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繼承的同時應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將傳統民族文化藝術的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進行不斷創新,這樣才可使群眾文化活動更為豐富,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動力。
作者:項朝權 單位: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浮云街道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