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戲劇影視文學學生實踐能力鍛煉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伴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步伐,師范類院校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在原有的師范類專業基礎之上,普遍增加一些非師范類專業,以此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南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根據學校專業建設的總體發展目標,結合自身實際和師資隊伍現狀,經過充分論證,2007年新增了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并于當年招生。2008年,我們開始進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研究,并于當年獲立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在兩年多的實踐探索中,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強化學生理論素養的培育,夯實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
南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能全面發展,具備戲劇、電影、電視基礎知識,初步具備從事戲劇、電影和電視劇本創作和評論的工作能力,藝術視野開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復合型藝術文學人才”。因此,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不僅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而且更關乎學生是否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出色的實踐能力,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覓得先機,求得未來更好的發展。而培養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最為關鍵的要素之一就是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理論素養的培育。因為理論知識是能力培養的基石,只有根植于深厚的理論知識之上,才能培育出豐碩的能力之花,否則,能力的培養只能是緣木求魚,無法收到預期效果。然而,高師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在高考招生中是按本科二批藝術類專業招生,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與師范類本科二批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此類專業普遍面臨著學生文化和文學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我校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同樣也面臨著這種現狀。針對此種現狀我們從兩個方面著手,強化學生理論素養的培育,夯實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一是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上,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一方面設置中、外文學及文學史課、影視史、影視及藝術欣賞等課,使學生具備大學文科的知識水平,打下堅實的文學及專業基礎。另一方面,又設置了戲劇理論、藝術概論、影視批評學、世界電影理論思潮等專業必修課,同時還設置了中國古典戲劇理論、電影美學等專業選修課,使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培養他們的理論素養,提升其專業理論水平。二是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辟第二課堂。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南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大學生讀書活動實施方案》。就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而言,依據活動方案,由任課教師根據專業課程特點向學生開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論著作或經典著作,供學生選讀。學生于每學期開學后,按要求制定讀書計劃,并填寫《大學生讀書計劃表》,每生每學期確定5—7本書為學習內容,其中理論書籍不得少于2本,采取自學為主,結合集體學習的方式,要求每生每學期讀書筆記、讀書點評和讀書心得不少于1萬字,三年6學期共計6萬字。針對學生的讀書筆記,各年級成立讀書活動考評小組,其成員由年級輔導員(班主任),各班級量化班長、學習委員和優秀學生代表1名組成。每學期第12周,由各班學習委員將本班讀書筆記收齊,交年級考評小組進行評議,依據讀書筆記的數量和質量,將其評定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并于下學期開學后進行表彰,學院每學年對讀書活動進行一次直接評定,對優秀學生進行獎勵。與此同時,將讀書筆記活動與學生個人綜合量化考評結合起來。凡讀書筆記優秀者一次加量化考評分10分(占班級1/10),良好者一次加量化考評分8分(占3/10),合格者加量化考評分3分,不合格者(含缺讀書筆記)一次扣加量化考評分5分,學生讀書筆記一學期有兩次(含兩次)以上考評不合格者不能參與本學期評優評先活動。此項活動開展兩年多來,無論是在學生文化知識的積累,還是理論素養的培育和提升方面都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深受學生的好評。
二、以夢想劇社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大學生在步入大學之前的高中階段,由于繁重的課程任務及高考升學的巨大壓力,學生沒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展示自己。而進入大學之后,相對寬裕的時間和專業發展的空間為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如何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愛好,發掘學生潛在的才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是考量高校能否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而學生社團作為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而且在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社團是由志趣愛好相同的學生自愿組織起來的,以豐富課余生活、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為目的的群眾性團體。”[1]作為一種自發性學生組織,學生社團活動所涉及的領域包括藝術、體育、實踐和學術等幾種大的類型。這些“專業社團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的特長與技能乃至素質的提高、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甚至影響學生特長發展、職業選擇、人生走向。專業社團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活動組織、溝通交流、協作配合、組織領導等能力,對學生的專業學習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意義”[2]。不僅如此,誠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樣,學生社團的重要功能還在于它具有輔助學習的功能。“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很多學生以社團活動作為基地,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為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3]基于對學生社團在培養學生特長愛好以及輔助學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的認識,2002年4月,我們成立了夢想劇社。夢想劇社理事會是劇社的最高領導機構,統籌劇社的總體工作,制定劇社的方針政策。
在理事會的具體指導下,由會員自發選舉產生社長和副社長,社長負責社團總體日常工作,并下設表演部、創作部、策劃部、劇務部等7個部門。它是南陽師范學院成立最早,發展規模最大的社團之一,于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省級優秀社團”,也是南陽日報社團傳媒文化有限公司演員的后備基地。在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第一屆學生進校之后,我們就依托夢想劇社,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是由夢想劇社的一名副社長為負責人,組織學生每周六晚上觀看優秀的電影、電視和戲劇作品,并要求學生寫出觀后感,并指定專業課老師進行點評分析。這樣的固定活動,一方面作為電影電視和戲劇等專業必修課程的補充,既拓展了學生的藝術視野,又夯實了學生的專業文化知識的基礎,另一方面在觀看欣賞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就培育、提升了自己的藝術素養和欣賞水平。這樣的活動一直在其后的幾屆學生中堅持下去,深受學生好評,就活動的效果而言,可以說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二是以夢想劇社為載體,開展系列活動,為發揮學生的特長和潛能提供寬廣的舞臺,提升其綜合素質。每年由夢想劇社組織進行劇本征集大賽,并由專業老師組成的評委會,進行劇本評選,對獲獎作品進行表彰,以此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帶動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2009年,夢想劇社成功地進行了話劇《雷雨》第三、四幕的演出,在學校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這是我校歷史上首次進行的話劇演出,受到師生們的廣泛贊譽。更重要的是,這次演出不僅檢驗了學生的專業素質,而且也錘煉和提高了學生的活動組織、溝通交流、協作配合、組織領導等能力。在劇本的選取上,創作部和策劃部的同學們,查閱、比較不同的演出劇本,并對劇本進行修改加工,自己撰寫演出腳本。在演員的遴選上,導演劉宇同學和表演部的幾位同學在2007和2008兩屆學生中進行海選,經過初試和復試兩個環節的選拔,最終選定了劇中幾位主要演員。之后,演員們認真研讀劇本,并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觀看人民藝術劇院的先輩們表演,仔細揣摩角色。劇務部的同學們,自己編制道具、布景等財務開支預算,制定了詳細的財務預算開支明細表,并親自到市場上采購演出所需要的道具。雖然學校和文學院為演出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但有限的資金還不能夠滿足演出的需要,宣傳部和公關外聯部的同學們不辭辛苦到一些單位拉贊助,取得了一些單位的資金資助。正是這些部門的通力合作,最終使《雷雨》的演出獲得了成功。在演出結束后的總結會上,同學們不無感慨地說道:“《雷雨》的成功演出,使我們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我們不僅學會了與人溝通交流,更懂得了要想做好一件事,團結協作、互相配合的重要性,同時,參加這次活動,也是我們與大師的一次精神交流和對話。盡管我們受到了稱贊,但也深知我們藝術修養的欠缺而最終影響對角色的更深入的理解。”同學們表示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和藝術修養的培育、提高。在成功進行話劇《雷雨》演出后,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又在電影課程老師的具體指導下,以夢想劇社為依托,策劃組織了中國經典電影演唱會。組織這次活動的目的是通過演唱中國百年(1905—2005)經典電影歌曲,引領學生進入百年中國電影的歷史殿堂,拓展學生的電影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回顧中國電影百年歷程中,使學生感性地認知中國社會的百年滄桑巨變。盡管此次活動最終因協辦單位的原因,沒能如期進行,但前期的精心準備過程,同樣達到了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目標。
三、堅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篩選具有創作潛質的學生,給予具體指導,引領、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在戲劇影視專業的學生入校后,我們篩選出愛好創作且具有一定創作天賦的學生,指派專業老師對其創作進行具體輔導。一方面給這些學生指定一些有關創作方面的著作,使學生通過學習閱讀,提高其創作的理論素養,另一方面對學生創作的作品,通過批閱、交流和討論等形式予以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例如,2007級學生王思鋒在創作方面表現出一定潛質,高中階段就創作了一些詩歌作品。入校后他結合專業學習,轉向戲劇劇本創作,先后創作了詩劇《死亡生涯》和情景短劇《打劫》、《幸福》等作品。指導老師針對這些作品,與他進行交流探討,一方面肯定這些作品在抒情色彩和語言的詩化特征上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又指出這些作品在戲劇結構上存在松散和戲劇沖突不夠緊湊等缺失,并和他一道探討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同時鼓勵他要仔細地觀察、體驗生活,從繁紛的大千世界中獲取創作素材,而且還給他開列莎士比亞的劇作和中國古代、現代戲劇的經典作品,使他在走近大師,閱讀大師作品的過程中,汲取藝術營養,積累藝術創作的經驗。兩年之后,王思鋒創作的反映當代大學生生活和婚戀觀的《我是你大爺》話劇,在保持原來創作特色的基礎上,不僅表現出較強的當代生活氣息,而且也克服了前期創作的不足,體現出明顯的進步。以上是我們在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上進行的初步探索,其中有些方面還需要在今后的探索中進一步補充和完善。隨著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發展,我們將繼續在這一方面進行探索,培養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復合型文學藝術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