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學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新的時期,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學生三觀的確立,價值思想觀的養成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就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看來,很多學校在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上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與漏洞。在新的時期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更加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工作,發揮文學教育對于人文培養的重要作用與意義。
一、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
(一)人文素質和人文素質教育很大程度來說,人文素質與人文素質教育屬于同一內容的兩個方面。人文素質與科學知識有著較大不同,人文素質是指社會中的人通過自己的吸收理解將人文、史學、哲學等豐富的知識加以消化,并將這些優秀文化展現在自己的精神風貌和內在氣質上。同時,它也影響著社會人的理想個性,人際關系處理方式,道德價值觀等多種方面。我國提出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在德智體美獲得全面發展,這就為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文素質教育就是通過讓學生通過學習文學知識,并幫助學生將這些優秀的文學知識變為自己性格,自己價值理念的一部分。具體來說,人文素質教育就是“育人”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
(二)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狀況不容樂觀人文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提出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但是就我國的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看來,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狀況不容樂觀。這集中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很多學生的文學功底較差,這是因為大多數學生更多地重視專業技能的提升,但是不太重視文學素養的提高,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在進行語言表達的時候存在很多的問題。
(三)導致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缺失的原因從現在的高職院校教育看來,很多高職院校都存在著人文素質教育缺失的情況。首先,這與一些對高職院校的錯誤認知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人認為高職院校作為職業院校,其學生最為主要的就是學習一門專業的技術,在學習時更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人文素質教育對此并沒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很多學生也沒有從心底重視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質,在學習時,他們往往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英語,專業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提升上,對于文學知識,哲學理念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或了解,文學功底不厚,人文素質的提升更無從談起。
二、文學教育對于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文學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作者通過自己對于生活的體悟,加以加工和升華,其中不僅飽含了作者的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個社會、整個時代。因此,文學本身就蘊含著美,通過文學教育,學生能夠感受到現實之美。同時,學生也能被文學中傳遞出來的高尚情感所感染,進而能夠獲得思想的洗禮,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之不懈努力。
(二)文學的情感教學作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具有濃烈的情感,通過文學教育,往往能夠將文學中情感作用發揮出來。而這些情感往往是多樣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向學生們展現的便是母愛的偉大。而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天下之樂而樂”體現的則是濃厚的愛國情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文學教育,學生在學習經典的文學知識的同時,這些文章中流露的情感也在不斷地指引著他們,并成為學生性格中的重要一部分。
三、加強高職院校文學教育,實施人文素質培養的對策
(一)強化人文性,重新審視高職院校文學教育的教育功能人文素質的提升最為重要的便是文學素養對學生的不斷滲透。而文學素養要通過文學教育來實現,但是在進行實際的文學教育時往往會出現兩種極端。一個是將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完全割裂開來,另一個是將文學教育等同于語文教育。但是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兩者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在進行文學教育時不僅要講解文章的邏輯思維,修辭手法表現方式。更為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從文學作品中感受到文章中透露的作者情感,培養學生崇高的思想價值理念與情懷。這就強調了在進行高職院校文學教育時,要更加強調人文性的傳達。
(二)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文學教育時,大多采用“滿堂灌”的教育手法,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還會大大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新的時期,要加強高職院校文學教育,就需要改進教學的方法,創新教學的手段。具體來說,就是要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等設備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教學情境,比如在現代詩歌時,教師就可以播放《再別康橋》的朗誦,使得學生從中體悟到徐志摩先生的情懷和當時創作的思想感情。
四、結束語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必須要貫徹和踐行的方真和理念,在新的形勢下,各個高職院校要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得學生獲得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作者:張鳳 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