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藝術教育的反思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藝術教育的價值及在高校的實踐
古今中外,許多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社會賢達人士備加推崇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和育人價值。
孔夫子認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即詩能使人興奮,禮能使人在社會上立足,音樂可以被用來協調、融合人的多種知識經驗,使人成為一個和諧而且完美的整體。《尚書·舜典》記載:帝舜命令主夔主管音樂,教育王公子弟。教育他們正直而溫和,寬厚而莊嚴,剛正而不粗暴,平易近人而不傲慢。主張以音樂為教育手段,感染受教育者,陶冶其性格、行為、習慣、品德等。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說:“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惡;但一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贊賞他們,很快樂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因此自己的性格也變得高尚優美”。俄國作家高爾基說:“文學藝術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因為它以同樣的強度既作用于思想,又作用于感情”。
古人尚且推薦藝術教育,現代教育更離不開藝術教育。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精辟闡述了藝術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要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我覺得目前正在高等院校學習的青年在美育修養方面還需要補課,這是歷史造成的。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機會在這方面得到很好的培養和教育。我所指的美育修養方面主要包括:文學、音樂、美術、舞蹈,還有工藝勞作等等,也是多方面的。今天我就想跟同志們研究這個范疇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怎么樣提高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這對人的智力開發,特別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幫助,音樂對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
大量藝術教育實踐表明,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及育人價值隨社會的發展而日顯重要。當代社會,人們對藝術的潛在功能的研究和利用滲人到各個領域,人們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也沖破原有的狹隘觀念,由對藝術功能的顯在性認識向藝術價值的潛在性認識轉化,逐步認識到藝術對人的身心健康、智力發展、道德良心、行為習慣、個性品質的形成及情感發展有著其它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改革開放后,中國教育觀念、教育管理、教育技術和藝術全方位開放,公共藝術教育全面進人中國高等院校,并迅速發展。八十年代中后期,不僅文科院校、師范院校,而且眾多綜合大學、理工科院校都紛紛引進公共藝術教育。一些學校還組建成立了諸如藝術教研部、音樂教研室等專門的組織機構,公共藝術教育專門人才供不應求。然而,進人90年代,經濟學熱門課程異軍突起,公共藝術課相對萎縮導致公共藝術教育流于形式,長期停滯不前。
二、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退潮的原因
回顧、反思公共藝術教育在高校興衰歷程,既有其自身出現、持續的內在必然性,也有社會環境因素的客觀影響。
(一)觀念準備不足
人們的公共藝術教育觀念特別是領導干部在藝術教育的本質、規律及功能等方面的觀念準備不充分。一些高校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真正功能和深刻內涵,特別是對藝術教育影響人的發展的特殊規律缺乏本質的、高層次的認識和了解。而僅憑一時沖動,熱衷時尚和新潮,倉促開設公共藝術教育,且與其它知識教育簡單類比,不自覺地用“智育”的模式衡量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教法與效果。
此外,中、小學低質量的藝術教學嚴重制約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致使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起點低,不能表現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特點,更談不上發揮藝術教育與其它學科的聯系和特殊優勢,無法真正體現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價值。從而沖淡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即超越藝術本身,促進大學生生理、心理(即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情感、意志、個性、品質、人格等)素質和能力全面、和諧發展。
最后,人們的功利意識作崇,公共藝術課教師成為名符其實的匠人,出不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學生上不上藝術課,看不出有什么不同”。教學效果得不到正確的評價,更不能體現在職稱評定、學生評優等方面。因此,學生學習熱情逐漸降溫,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很快下降。
(二)教師準備不足
傳統的高師藝術人才培養主要是為中學輸送藝術教師或為藝術團體輸送表演人才。其課程設置、教材、教法普遍較重視技術教育而忽視精神修養和文化基礎,忽視藝術教育的深層次內涵。藝術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期間,往往只注重技術學習,而忽視思想文化及藝術修養,以至畢業后難以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至藝術層面,文化素質、藝術素質的缺陷從而影響其整體能力的發展。因此,他們一旦成為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教師,從事藝術教育、科學研究就顯得力不從心,當面對不同專業、層次的大學生只能用不變的藝術知識與理論關注其共性,而不可能關注其個性。無法對不同學生施行藝術教育,激發學生的特殊創造性。教師的準備不足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退卻的又一客觀因素。
(三)學生準備不足
應試教育使多數中學在高中段不開設音樂、美術課或學生不認真學習音樂、美術知識。因此,大學生中許多人盡管學科專業很棒,但對藝術卻知之甚少,要么“藝盲”太多,要么藝術素養嚴重參差不齊。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上“吃不飽”與“吃不了”的情況同時存在,教師教學難以掌握分寸,加之公共藝術教師從數量到質量都嚴重缺乏,藝術教育投人不夠,使藝術教育這個最需要因材施教的專業往往不得不把課越開越大,上百人乃至幾百人一起上大課成為家常便飯。這種嚴重違反藝術教育規律的現象勢必會使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事業受到致命的傷害。
(四)物質條件準備不足
許多高校的公共藝術課,一無教材,二無大綱,更談不上可供學生操作使用的專門教室、樂器、多媒體等其他現代藝術教育的教學條件與器材。
三、重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對策
知識經濟與信息化的迅速發展一方面促使“地球村”進程步伐日益加快;另一方面,人際關系的氛圍,人的才能的形成、拓展與外顯都有著以往任何時代所不同的溝通與協調需要。勿容諱言,藝術語言一種含義豐富卻無需翻譯的語言)必將日益顯現出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與人將水乳交融、共存共生、如影隨形。從彌漫太空的電波,到充斥視聽的各類媒體無不充滿了音、畫。時代不允許人才對藝術無知,歷史也將注定藝術庸才難成棟梁。李嵐清副總理倍加贊賞香港一家大銀行總裁的話。銀行招聘高級職員,絕不是僅僅招聘懂金融的,還要招學科技的,學經濟的甚至招學音樂的。學音樂的人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經過金融業務培訓,能夠變成一個有創造性的銀行高級職員。因此,高校必須肩負起培養跨世紀的、全面發展的人才重任,大膽改革公共藝術教育體系。
(一)提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觀念層次
藝術教育功能的特殊性、藝術教育對人才成長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藝術教育作為教育手段在于通過藝術審美的過程塑造完美人格,其根本目的是通過藝術教育活動使人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如音樂教育不只是簡單地學會識譜、唱歌、演奏樂器,而是通過學習音樂,改造、優化和提高人的身體,心智機能和特點。歷史佐證,眾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均具有深厚的藝術修養。英國首相希恩曾是一位交響樂指揮家;文采蓋世;當代中國總書記的音樂才能及藝術修養人所共知,在國際國內政治舞臺上(如訪美、訪俄等重大活動中)適時發揮著妙不可言的作用。
因此,務必提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觀念層次,各級教育領導干部應充分認識二十一世紀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客觀需要。自覺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提高到審美欣賞、審美表現、審美創造的高度來認識,并通過各種方式(如報刊、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廣泛宣傳,發揮藝術教育的特殊功能,實現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審美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輔之以教育法規保障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地位。
(二)建構高校公共藝術的完整體系
建構教育目標、內容、課程、教材、教法、管理、評價為主要骨架的中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體系,首先必須確定其教育目標,這是建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完整體系的前提,是教育實踐活動的起點,它指導和支配著整個教育過程。明確的教育目標是確定教育內容的基石。具體的教育形式則根據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來決定。當務之急應組織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音樂家、行為科學家等共同討論制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大綱,組織編寫統一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材,適用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大學生的公共藝術教育需要。大膽創新教學方法,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傳承揚棄國外先進的藝術教育體系與方法。利用和借鑒國內外其它學科已采用的先進教育技術和手段(如多媒體輔助教學等)。逐步探索既適合國情又代表現代意識觀念,既保持藝術教育的獨特性又吸收相關學科教學優點的中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方法與體系。
(三)加大投入,改善管理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有賴于加大投人和采取特殊的管理辦法。首先,應增加對藝術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投人。大力培養從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專門人才。專門配備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編制,制定考核、晉聘制度和手段,既嚴格要求,又實事求是。增加藝術教育經費和物質投人,為大學生創設學習藝術的必要環境氛圍和條件。學生的藝術修養與其它課程同等重要應成為評價大學生學業的個基本尺度。其次,對從事公共藝術教育師資進行崗前、崗中的在職或脫產培訓,強化教師的文化、心理、行為、教育素養。
此外,加強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活動的管理,科學評價教師與學生的能力,不同的藝術課程實行統一管理與區別對待相結合,采用各自特殊的考評辦法測評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
(四)開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科研活動
藝術教育既是一門古老學科,又是一門從內容到形式、從目的到手段都常換常新的學科。特別是當它和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審美教育、倫理教育的結合后,呈現出許多全新的顯在或潛在的問題,給我們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空間和視野,從而探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觀念、建構科學、完整的中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體系現實途徑,重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為21世紀培養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的高質量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