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學欣賞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于文學的含義,古今中外有諸多觀點,如文章和博學、語言藝術、意識形態等。文學活動四個要素:宇宙(或者生活)、作者、作品、讀者,其核心都是人,文學的創作主體是人,創作目的亦是人,創作內容是人的生活體驗,因而文學是人生的藝術。在文學這個系統中,文學欣賞與文學創作二者相互影響。
讀者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對文學創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起促進作用,而有的起誤導作用;另一方面,文學作品也可以影響鑒賞者,有的能陶冶情操,而有的則腐蝕心靈。因此進一步地認識文學欣賞和文學創作之間的關系,對于培養提高鑒賞者的藝術欣賞水平,發掘人的潛在的創造力,以及發展繁榮文學創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文學欣賞的主體條件對文學創作的再創造
所謂的文學欣賞,是根據讀者的審美標準,在以對文學作品有所理解的前提下,對作品引發的想像、聯想,對作品產生的情感,以及自身的思維和再創造等一系列心理機制形成的審美過程,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活動。目的在于對作品的可讀性與趣味性的追求。包括以下內容:
首先是讀者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期待,這種期待客觀存在于讀者的思維意識之中,在讀者閱讀的過程中自覺不自覺的體現出來,喚醒讀者以往的閱讀記憶,使之進入一種特定的情感態度,出現某種閱讀的期待。
其次,鑒賞者要對形象有具體感受,并通過形象與作者進行交流。
三是意蘊體味,是讀者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探尋作品蘊含的深厚意味,獲得思想營養。
四是對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情態度,審美獲得滿足。文學欣賞和文學創作這看似不相干的兩個環節,實際是密切統一在整個文學系統活動中的。在文學欣賞過程中,當讀者面對文學作品,如同和作者進行對話,通過文字的閱讀和形象的理解,讀者和作者之間產生了人際的溝通,讀者不自覺地接受了作品所表達的思想、觀點或者意蘊,把自己審美觀點呈現出來,這樣才可以說文學的社會效果實現了。由此,文學實際上是一個以創作為中心的系統,生活、作家、作品、讀者是其相互關聯的的四個要素。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但只有經過作家的文學創作才能有作品的誕生;作品必須經過讀者的文學欣賞才能實現其社會價值,實現對生活的反作用。
2文學創作的文本質量影響文學欣賞的閱讀體驗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欣賞不能憑空產生,必須首先是對文學創作文本即語言文字的字面含義和更深層次意旨的理解過程。在欣賞過程中,鑒賞主體首先接觸到的不是可以直觀的形象,而是寫作者表達其意蘊指向努力“堆砌”的語言符號,鑒賞者必須經過把文字轉換成可以感受的藝術形象的過程。這個轉化并不是寫作者的意志可以決定的,而是依賴于鑒賞者的語言閱讀理解能力。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文學都會產生預期的鑒賞效果。當然,文學欣賞的發生與否的先決條件是文學作品的質量。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寫作者不斷尋求最貼切、最恰當的語言文字來塑造具體感性的、引人入勝的、鮮明的文學形象,表達自己的旨趣,鑒賞者也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審美效果和情感體驗,文學創作的社會作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而社會作用的大小取決于人們對文學形象的認同程度。認同程度越高,讀者會進入作品中的人生體驗狀態,或是通過作品中的人生體驗的參照,進入一種對現實人生體驗的解構狀態。例如,閱讀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人們通常通過面對邪惡勢力神通廣大、降妖除魔的孫悟空實現人們理想中正義力量的勝利,從而體現人類靈魂深處對善的認同,獲得心靈的凈化和情感的升華。
3文學欣賞推動促進文學創作的發展
正如前面所說,文學欣賞是對文學創作的再創造,實質上是讀者通過文學作品創造的人生意象的參照,解構自己的人生體驗,獲得自身獨特的審美滿足。讀者的閱讀意識并不是一張白紙,在閱讀前,讀者的不同人生經驗、文化水平、審美意識決定了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亦不同。當然這種文學欣賞的再創造,有的是自覺的,而大部分讀者則是不自覺的。
無論鑒賞者的再創造自覺與否,作者在進行文學創作時不會缺少對作品問世后應該出現的讀者的考慮,文學創作的動機、題材、思想內涵都會受到作者預設的“隱含的讀者”的影響。也就是說,廣大讀者的欣賞實踐是檢驗文學作品優劣的標準,作者的文學創作不能不認真考慮讀者的欣賞要求、欣賞趣味、欣賞習慣和社會效果。從文學發展的歷史看,優秀的文學創作總是符合時代的需要和人民大眾的審美愿望,也就是文學欣賞對文學創作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一些格調不高的創作雖然一定時期或范圍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卻最終通不過歷史的考驗。
4結語
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文學欣賞,都是為了解構理想人生,滿足現實人生的安撫需要。文學創作與文學欣賞,就像生產和消費一樣,兩者互為條件,互相影響。所以,文學的繁榮發展需要兩者共同的提高,高質量的文學創作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態度、審美趣味和理想境界;同時高水平的文學欣賞可以促進文學創作的健康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