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學鑒賞與大學校園文化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社會文化大花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承載著陶冶和影響青年學者的精神責任。在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構建大學校園的文化大廈、形成指引青年學子不斷前進的文化力量,是大學教育應該直接面對的重要話題。在校園文化的多維向度中,文學魅力帶給大學生的感染和震撼,其他藝術形式無法取代,尤其是優秀的民族文學作品,它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已超越了文學本身,在促進民族文化的進步與發展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年學子的言行舉止??梢哉f這些蘊藏著人文精神的藝術形式,長期以來激勵和引導了無數士人的價值判斷、文化取向和精神建構,也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筆歷久不衰的精神財富。而同時,這些延續下來的精神內質事實上仍然是構建當下大學校園先進文化的主體。探討文學欣賞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是解決如何在民族文學的魅力中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情結與社會責任感這一問題的必然需求,也是當下構建和諧校園、倡導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一.文學欣賞態度與觀念:校園文化構建的方向
文學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其中心懷天下的強烈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感,自強不息的生命意識,以及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追求是當下校園文化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日益市場化的大背景下,高校育人的方向和方式與校園文化的關系更加緊密。校園文化作為成人成才的主要環境之一,日益體現出其價值。以健康高尚的態度去欣賞接納優秀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文化精髓,從而構建健康、理性、仁義的校園文化,培養優秀的社會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關注的重要任務。按照接受美學的觀點,文學欣賞是一個動態的消費過程,其目的是實現文學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功能,但要提高文學欣賞的質量,使之達到最佳審美與社會效果,欣賞主體除應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文學修養和社會閱歷等前提條件外,文學欣賞態度和觀念則是無法回避的重要因素。比如文學欣賞過程中主體對欣賞處境、心境的調整;欣賞主體對欣賞客體的選擇和閱讀期待都影響著文學欣賞的效果。文學欣賞以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為架構體例,并以此為依托,結合當下的社會歷史要求,著力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和獨立人格觀念,以構建校園精神家園。從文學欣賞的道德滲透情結,到文學的獨立人格塑造魅力;從文學欣賞的審美功能,到文學的娛樂傳播功能,都與校園文化建設息息相關。強調責任、創新、審美、娛樂等功能的文學欣賞,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活動內容,又優化了育人環境,使校園既成為學生的求學場所,又是陶冶情操、獲取能力的樂園。因此,健康高尚、與時俱進的文學欣賞觀念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人文要求,可以說,文學欣賞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校園文化的性質和走向,并應成為引導校園文化構建的主流方向。
二.文學欣賞課程:校園文化構建的平臺
文學欣賞課程是培養當下青年學子人文情操的基本方式和途徑。探討和實踐文學欣賞系列課程的開設和組合有利于加強校園文化基礎平臺的建設。文學欣賞是通過對具體作品來體驗和領悟文學美的互動過程。它通過接受者對文學作品的選擇、感受、體驗、回味及融入等環節,擴大接受者的文學視野,提升接受者的生活品位,進而營造美的文化空間,促進接受者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互動式文學欣賞理論認為,文學欣賞是一種再創造過程,即文學欣賞的高級階段是接受者對作品意蘊的深入把握。實質上,是讀者通過對作品的感悟,實現去除雜念、提升人格、趨向崇高的自我發展過程。由此可知,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僅是作為大學生的消費品,更重要的是承載了對讀者文化啟蒙的價值。目前,我國個別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中的文學教育課程設置,在大部分情況下,處于一種危險的“被邊緣化”狀態,這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大學人文教育目的來說是極其不利。從構建校園的先進文化出發,應以“大學語文”課程為核心,開設相關的文學系列選修課,形成文學教育的系列課程(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西方文學、文學寫作、文學名著選讀、影視與文學欣賞等),并且要將這一系列課程的開設長期堅持下去。畢竟,通過文學欣賞來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養,是一個逐漸展開的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學欣賞需要長期地、反復地啟發熏陶,那些以“大學語文”等文學課程為依托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而收獲的“人類精神文化傳承”、“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健全人格形成”、“審美能力提高”等諸多巨大的文化精神收獲,要遠遠大于某些具體的技能帶給大學生的成長價值。由此可知,從文學系列課程的設置,到文學欣賞的熏陶;從文學教學主體的定位,到文學學習客體的自主性超越,均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得力措施,也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文學欣賞對大學生綜合人文素質培養所起作用和所發生影響的不容忽視的主要渠道。
三.文學欣賞活動:校園文化構建的方式
文學欣賞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文化呈現形式,實踐各種形式的文學教育活動有利于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進而構建高品位的校園精神文化內涵。從文學社團、讀書會、文學講座,到校園小品賽、戲劇表演、征聯比賽、各類征文等,以校園為起點,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近生活,觀察社會,體悟人生,使校園生活成為文學教育的堅實內容,使文學成為校園生活的工具和色彩,而它們又共同構成了校園絢麗多彩的文化活動,并進而為學生成長成熟提供堅實的土壤。文學社團等文學活動作為現代高校文化中的一種主要樣式,這種學生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社會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增強了學生之間的精神溝通,學業上的開拓;其中包含的學生之間的交往和人際關系的處理,順應了教育發展的潮流,豐富了教育的多元性。所以,以文學社團為核心的各種形式的文學活動已經不再是原來的簡單的學生群體,而是越來越趨近校園文化中心,也不再是校園文化的附屬品,而成為其建設的主力軍。其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校園文化中凸現出來,越來越成為學生自我教育、適應競爭社會、迎接未來挑戰的重要載體。
21世紀的大學需要加強非文學專業學生的文學教育,以構建既和諧又獨特的校園文化。應該說,包括文學欣賞在內的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的整體精神和風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出一條符合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讓文學走進大學校園,使大學真正成為學生的書香樂園和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