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英美文學特色課構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英語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大學入校新生的英語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很多同學能在大學一年級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這使得大學英語四級后續教學的重要性突顯出來。目前,許多高校已經開設了四級后續英語選修課。英美文學欣賞課便是其中一門主要的課程之一。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師可能是教英語專業文學課的或曾在學生時期上過英語專業文學課的現任大學英語老師們,因此,他們授課的內容和方式或多或少地延續了傳統文學課的教學模式,即單獨教授文學史或者直接研究文本來欣賞作品。這種方式很難適應目前課時量較少的四級后續拓展課英語教學。而根據文學課的性質和學生需求相結合的原則,沿著文學發展史的脈絡研究文本將使這門課成為“學習英國語言,欣賞英美文學作品,了解西方文化”的一門雙贏課程。
一、文學的多層次性
可謂文學?有人說,“‘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說它似,似在它的確說出‘文學’定義的一部分,說它不似,不似在它僅僅說出文學定義的一部分。”可以說“文學”的定義,呈現著多層次狀態,是一個多層次結構?!薄?〕文學和社會等諸多方面息息相關,它不是一個獨立體。英國文學有其漫長的發展史,而美國文學又只有二百多年的急劇發展史。欣賞哪部名篇佳作都離不開時代的脈搏和反映時代的焦點問題。
(一)作品反映現實
D.H.勞倫斯是20世紀杰出的英國小說家,他的創作基本屬于現實主義文學范疇,他的小說大多選擇他的故鄉諾丁漢郡作為背景,這讓他的很多作品有著濃重的寫實意味?!毒栈ㄏ恪肪屠^承了這種寫作特點。勞倫斯借《菊花香》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個礦工家庭的血與淚。而作者本身就出生于一個礦工家庭。故事發生的地方就是勞倫斯童年生活的地方。這個令勞倫斯極其厭惡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工業革命給廣大工人階級帶來的巨大影響。所以,“每一位偉大作家的產生,每一部文學精品的問世,大多是由特定的歷史環境和人文環境造就的,而這些偉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反過來從各個方面折射出各自特定的時代風貌?!薄?〕“作為讀者,在讀作品的時候,還需要對人做進一步的或全新的研究。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在研究人的過程中,都是在一定的范疇中進行的。這個范疇就是社會:它包括作品中人的社會、作者的社會以及讀者的社會?!?/p>
(二)歷史造就作家
“文學是時代的產物,文學是時代的鏡子,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不可能孤立于時代之外。從英國的文藝復興到批判的現實主義,每一個時代都相應地造就了偉大的作家和他們的經典作品。在美國文學史上,現代主義時期經歷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時期,工業化程度加劇,城市化進程加深,一戰所帶來的創傷,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情緒上的強烈不安和焦灼感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價值體系的崩潰等諸多歷史因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對知識分子的世界觀產生著巨大的影響?!薄?〕這一時期的作家特別注重對人們內心世界的挖掘。作品體現了作家在美學上的反叛與創新,反映出對精神上達到大徹大悟的渴求以及他們對同胞的日益強烈的責任感?,F代主義作家海明威就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因此,欣賞文學作品,“如果不了解文學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歷史背景,不把文學的發生、發展和演變過程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中去探討,就很難把握文學發展的規律,更難以透徹理解文學史中的各個作家的創作意圖和創作風格,難以領會文學作品中深刻的社會意義以及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很容易失去對作品深刻的解讀。”
二、教學主體的變化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說明,“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求?!?/p>
(一)適應教學主體的變化
目前,大學新生入校時的英語水平逐年攀升,根據2009和2010年分別在全國24所高等院校進行的詞匯測試的結果,許多入校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已達到3363。有些學生的英語水平已經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有的優秀學生已接近六級,可以說原來大學英語所追求的學生綜合英語能力已基本在中學完成。因此,大學基礎英語教學周期正在一定程度地縮短,大學生英語四級后續學習階段在隨之加強和加長,此階段的英語教學應更加注重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需要明確的是,雖然高中生英語語言應試能力很高,但英語知識面卻很窄。那么,大學英語的重心理應盡快調整到更加適應學生需求的具有特色的英語教學上?!耙粋€強調個性化和多元化的后大學英語教學時代已經到來,……”〔7〕同時,“英語教學不會只有一種課程設置、一種教學模式、一種英語教材”(Graddol,2006)。我們可以把開設英美文學欣賞課作為拓展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和提高文化修養的科目,然而為大學英語開設的英美文學欣賞課應有別于專業英語的文學課,要具有自身的獨特性。
(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英美文學融入了社會學、哲學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欣賞作品,吸收人文精神有利于增強對西方文學和文化的了解,還可培養學生的鑒賞力和審美的敏感性,進而從整體上促進其人文素質的提高?!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還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也是拓展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文化知識的傳授。文學欣賞課應該是融文本于史綱,文史一體的課程,把語言作為工具,了解社會、文化,欣賞經典作品,提高語言水平,更能通過學習塑造人生觀。
三、社會需求
“二十一世紀的特點是世界呈現多極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國際間各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國際間的合作也日趨頻繁。而這種競爭和合作最終都體現在人才的競爭和人與人的合作上。因此,高等院校必須適應全球化和國際化的趨勢。”〔9〕要成為國際化人才,就應做到熟悉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外國文學史同時也是外國文化史,通過考察文學和文化整體、文學與其他文化子系統,進行中外文學比較,是學習和了解他族文化的一條捷徑?!蓖瑫r“通過學習和比較中外文學,中國文化能夠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之中,并從中謀求自我的發展和壯大。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國際交流日益廣泛的情況下,英美文學教學更應發揮文化介紹和交流的功能,培養在未來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更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p>
四、教學改革創新
就文學課教學方法而言,有的是以文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的則強調文史并重的教學方法。但上述教法主要是針對專業英語學生的文學課。我們此處研究的教學主體是由大學英語四級后的一部分學生,強化英語和雙學位英語的學生組成。由于這部分學生的基數較大,選修英美文學課的學生數目超過專業英語的學生數目。這門文學課的教學方法一定是有別于專業課的新型授課方式。經過十來年對雙學位、強化及四級后學生文學課教學的改革創新,在設計教學時,幾個要點應給予重點考慮,從而構建審時度勢的大學英語四級后英美文學欣賞課的新模式。
(一)作為教學主體的這部分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他們的語言水平較高,學習文學的目的是把英語作為工具擴大知識面、在提高文學欣賞水平的同時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所以,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們不會滿足于僅僅欣賞或研讀幾篇文本,而需要盡量多了解文學的各方面知識,通過這門課達到學會怎樣學習文學知識的目的。
(二)基于文學和歷史的不可分割性,基于學生學文學的目的,有選擇地把握文史內容,“只有將文學史的講授與文學精品欣賞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從宏觀上去了解和把握文學的經緯,……”
(三)在實際教學中,選修課課時量少的問題尤為突出。這就需要教師掌控好課堂,取其精華,選擇英美文學中燦爛的幾段歷史和這個階段留給人類更具意義的名篇佳作。
(四)更新教學方式。教師一言堂會使學生對這門課程云霧昭昭,導致失去興趣。教師可以嫻熟地介紹文學演變史的綱要,讓絢麗的文史脈搏浮現在學生的眼前。示范怎樣挖掘文本中的精彩從而啟迪學生,安排學生,引領他們沿著該文脈,自己動手查資料,做總結,給其他同學展示心得。此外,欣賞影片、排練戲劇片段走進人物世界、小型研討、詩歌吟唱等多種形式。劉加媚的方法也很好,“教師在對歷史背景文學思潮以及作家生平和主要作品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后,應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之中,細心揣摩一首詩、一部小說或一部戲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表達方式?!边@種文史結合模式“才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啟發,從而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p>
教文學,也是對現實生活的打量和反思。開設特色英語課程除了具有明確的目的,還需兼備時代特征,使其成為高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領域的一個創新點。這種融文本于史綱教學的大學英語英美文學欣賞課的新模式有助于培養出既懂外語且知識面寬泛的精英人才,在當今社會發展大背景下愈加顯示出其針對性強、實用價值高的特點。期待這一探討可以為大學英語四級后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實時性強、目標明確的指導,也將為開拓不同層次的大學英語教學新局面提供一項改革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