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園文化融合企業文化推動職校內涵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向內涵建設轉變,本文主要介紹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主要內容及方法,以及企業化的實訓文化建設,最后介紹企業化的班級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內涵的延伸,要形成鮮明辦學特色的關鍵是建設具有鮮明個性文化的校園文化,突出職業教育特色,符合經濟發展的時代需要,在創建“職業性”的同時,融入“人文性”。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不斷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對于實現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促進職業學校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企業,提高就業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辦學實踐中,校園文化融合企業文化,推動內涵建設。
關鍵詞:融合;內涵建設;職業學校;校園文化
而所謂內涵,就是要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現階段,職業學校的發展向內涵建設轉變。要突破中職發展的困局,從學校層面講,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構建內涵。學校文化的發展和發展環境的獨特的文化現象,職業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并創立人的價值的方向,反映了思維的方式、行為和心理的狀態與其他社會群體的不同團體的意識和精神的特點的校園氛圍,保持凝聚力的來源和形成學校的社區精神。企業文化在廠礦企業里孕育、發展、形成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生產和發展的新的有效目標[1]。在職業學校辦學實踐中,不斷做出改革,校園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以此來推動內涵建設。
一、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做法
(一)職場化校園環境
在企業管理環境中,我們將職業學校的專業特點和辦學理念融入校園布局和設計,塑造學生的職業素質。另外,職業院校打破了傳統知識教育的模式,真實地模擬了學生的工作環境。例如把上汽集團榮威4S店建設到學校,建有營銷區域、售后區域、鈑金區域、機修區域。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感受到企業的氛圍。墻面粘貼企業標語、標志等,加強學生的專業意識。統一制服,營造既是學生又是上班的員工環境。教師按照企業制度管理學生,致力于建立企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育環境。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植入企業價值觀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理想狀態是最大化全體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個和諧的氛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主要是通過學校精神,教學風氣和風格的研究。植入企業價值觀,影響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
(三)職業院校制度文化建設,植入企業制度制度對學校師生是一種強制性的約束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形成了師生心理契約的文化體系。職業院校不斷進行制度文化建設,以適應現代化職業教育的改革。職業學校不斷植入企業制度、管理體制和評價機制,以推動制度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習慣。同時,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見習、組織學生到企業定崗帶薪實習,讓他們感受到企業制度的影響,逐步培養學生在工作中遵紀守法。
(四)構建職校課程文化
課程文化是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形成的課程觀念和活動形式。它往往反映學校的社會需求,體現在學校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水平上。由學校牽頭組織專業課教師和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開展市場調研。然后,結合調研成果和現狀分析,確定課程文化建設內容[2]。在此基礎上,對專業崗位進行分析,明確作為專業人員必須具備何種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才能確定人才培養計劃。學校制定培訓計劃、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課程文化內容是現有課程與企業相互融合。同時,本學科知識課程體系的構建也將項目轉變為核心課程體系。編寫企業文化,使課程成為企業文化的載體,圍繞教學項目拓展,成為企業文化校園化的手段和方法。
(五)校園活動文化職業化
職業學校經常性的組織愛國教育、藝術節、歌曲、游戲、畢業典禮、植樹節活動、學雷鋒活動等,活動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因此,在企業管理環境下,具有專業特色的職業學校可以開展更多的活動,職業學校的文化活動更專業。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專長,有計劃、有系統地組織集中培訓。不斷引導和教育學生參加各種各樣國家、省、市和其他類型的技能培訓。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而且可以開闊視野,豐富專業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是基于合作職業學校實行“請進來”定期邀請優秀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到學校做項目報告,讓全班同學真正體會到企業管理[3]。同時,學校還將組織校園參觀、校企合作研討會和員工先進事跡報告等活動,讓企業文化進入校園活動,進入學生的心里。
二、企業化的實訓文化建設
(一)仿真模擬企業崗位環境
通過引入操作機制,促進建立一個學生模擬工作環境,盡可能進行現場演練,開發培訓設備,制定系統要求,教師培訓必須與公司的工作環境保持一致,同時為了確保程序和培訓,有必要制定操作標準和使用行為標準的要求,提高操作能力,營造工作氛圍,并使學生和教師在教育環境中具有質量,最終促進實訓崗位的職業化崗位環境發展[4]。
(二)全真實踐就業創業內容
加強校企合作機構,并要求建立生產性伙伴關系。學校提供空間和行政,機構提供技術,設備和教師的支持,并建立了一個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就業創業內容。公司設計的培訓項目的原材料,在學校的實踐基地,根據企業的要求制造,并與大學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對機械制造專業的要求,可以從專業機構生產的小批量的公司。通信專業利用外包提供服務和主機的機電,電信運營商對網絡機房的維護,學生機房的日常技術人員在項目中的跟蹤,當故障發生時,技術人員,教師和學生一起故障分析,共同研究故障,直至解決故障。
三、班級文化企業化
(一)班級教育人性化
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更是班級教育的核心價值。班級管理的理念也應采用“民主自治”的理念。人性化班級管理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班級教育注重“風入夜色,潤萬物無聲”的教育影響力和號召力,為班級樹立榜樣,開設學生作風專欄,班級定期開展“學習能手”“健康標兵”“進步之星”“讀書之星”,獲得不同“技術專家”美譽的優秀學生,收到良好效果,實現班級教育管理目標。
(二)企業考核制度規范班級管理
職業學校的學生必須遵守教育部門頒布的《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教育》文件,還應學習遵守企業考核制度。加強嚴謹的追求,團結協作是與企業文化密切相關的教育內容。操作高性能的數控機床一個班組需要8人,這8人班組必須合作默契,團結一致,否則高性能數控機床就不能正常工作。
(三)教室布置企業化
教室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和生活的環境,教室環境建設遵循“干凈、優雅、理性、包容、團結”的原則。教室布置企業化,打造師生工作、生活、娛樂創造美好的環境??梢栽O置“飲水機”“手機充電”等休息點。提供飲用水和書籍。教室建立文化成長墻,記錄班級從學期開始到畢業的成長歷史。
(四)融合文化助力職校內涵
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多共同點,有很多前提和基礎,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首先,這兩種文化都是以人為本企業文化。第二,兩種文化的效果大致相同,對企業和學校都有規范、凝聚和引導作用[5]。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建設、生產、管理和服務社會,培養具有一定技能、直接服務于一線應用和實踐的人才。職業院校的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只有很好的融合,才能助力內涵建設。
四、總結
職校內涵建設需要建設和完善校園文化,從本質上講,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這兩種行為都是一種自然的區域性個人行為,在某一領域具有潛在性。價值觀和道德觀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終極價值取向具有導向性、激勵性和潛移默化的影響[6]。校園文化是內涵的升華。校園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內涵的延伸,形成鮮明特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以其獨特的文化個性,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需要順應經濟發展的時代,在打造“專業”的同時,應彰顯“人文精神”。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為職校的內涵服務,促進職業學校學生更好更快地走向工作、走向企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根據新時代職業教育要求,不斷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自身,不斷為社會輸出大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職業學校在校企合作理念和模式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和實踐,內涵發展取得成效,全面提升了學校整體內涵建設,努力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內涵發展取得成效。全面提升學校整體內涵建設,努力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著力樹立品牌,提高辦學實力,增強職業學校吸引力。
參考文獻:
[1]張越.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模式及案例分析[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8(01):57-59.
[2]翟志華.高職實訓基地建設中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與融合[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5):49-51.
[3]黃云鵬.示范性現代職業學校內涵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福建教育,2016(10):74-75.
[4]吳麗紅.高職院校責任文化育人探索[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20(01):42-43.
[5]王成榮,龍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22-24.
[6]曾濤.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相結合的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江蘇教育,2015(2):69-71.
作者:王永剛 單位:亳州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