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零度偏離獨特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零度和偏離是語言學的一對基本概念,零度指的是語言表達的規范形式,偏離指的是語言在交際活動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所必然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異形式。
從文化、心理角度對偏離進行價值判斷,正偏離是具有較強的表達效果,積極的、正面的偏離。例如:“他的笑容很疲憊?!必撈x是對提高表達效果不利,影響交際的消極的、負面的偏離。例如:“真是好驢當作心肝肺!”
所以說口誤是正常人語言表達的一種偏離,是語言零度形式的負偏離化,是具有負面表達效果的言語現象;口誤的幽默效果是話語零度形式先經過負偏離然后再正偏離化的結果,是出其不意獲取了正面表達效果的言語現象。
1.口誤是話語零度形式的負偏離化
如果把準確無誤的話語當作語言的零度形式,那么不規范的話語就是語言的偏離狀態;口誤屬于不規范的話語,絕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口誤會產生不利的言后之果,處于負偏離狀態。例如:(1)廣東電視臺一位主持人在天河體育場主持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演奏會,女主持人走到鋼琴王子面前,說:“克萊德曼的先生,我想向您提一個……”話還沒說完,就因為“德”這個音節出現慣性連動后置,不經意加了一個“的”,這小小的口誤使語意變了味兒,全場立即爆發“人仰馬翻”的哄笑。
會場的氣氛因為這個口誤變得尷尬和微妙。再如:(2)在一個國際大會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以主席身份致辭,歡迎來自世界各國的代表:“我們有來自中南美洲的代表,像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危地馬拉、烏圭拉……”
老先生把“烏拉圭”念成“烏圭拉”。站在旁邊的人趕快偷偷地捅了老先生一下:不是“烏拉圭……”
“噢!”不等那人說完,老先生已經改口了,大聲念:“拉烏圭!”
老先生的口誤使得臺下嗡嗡聲一片,會場秩序被打亂,影響了國際大會原有的莊重氣氛,這就是話語表達從零度形式向負偏離轉化的體現。
2.口誤可能導致的歧義和誤解
一般情況下,作為對言語表達的負偏離,口誤總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視程度不同,產生的誤解和歧義也不盡相同。例如:
(4)業務員打電話給客戶:“你好,上次跟你說的事兒怎么樣了?哦,這樣啊,那你哪天就到我這兒來方便一下吧!”
他其實是說:你哪天方便到我這兒來一下。但語序顛倒了以后就成了其它的意思,如果聽者為異性,一定會非常難堪。
(5)負責接待電話查詢貨物的某物流部員工,因為過節這幾天渾渾噩噩的,搞不清楚訂單的內容,在回答客戶詢問貨物是否到達時順口問了一句:您是什么東西?
這句話,了解問話人的工作性質也許不會太在意,但遇到較真的主就不一定了,非得與你探討一下它的意思不可。
(6)數學老師故意做錯一道題,讓同學找差錯,一個同學很快發現并指出來。
老師高興地說:“很好!你看出了老師的破(ding去聲),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想必,后面的話大家都聽不到了,只顧偷偷地笑,害羞的女同學紅著臉低下頭去……其實,老師想說的是“破綻”。
(7)大學時,老師講楊朔的散文《雪浪花》提了一個問題,讓同學回答。一個靦腆的男同學被叫了起來,他以很不流暢的聲音回答說:“有幾個姑娘在海灘上提著褲子……”剛出口就引起哄堂大笑,小伙子臉更紅了……。
散文中寫的其實是幾個姑娘在海灘上提著裙子(怕水打濕)。
3.口誤隱含的乖張
乖張含有“違異之意”,主要指違背規律、古怪離奇,不合時宜,不合情理等,是幽默產生的重要源泉。而口誤,特別是一些錯得離奇口誤,恰恰歪打正著地滿足了言語幽默必須具備的不和諧、不合邏輯、荒謬、出乎意料等條件,收獲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8)有一次幫老板訂酒店,想問問人家有沒有什么免費上網之類的服務,卻怎么也想不出來怎么說好,于是就問對方:“請問,你們這里有什么特殊服務嗎?”
對方奇怪地看著我:“什么?特殊服務?我們可是正規酒店!”真是百口難辯啊!
(9)老爸和老媽吵架,一向老實巴交的老爸實在忍無可忍,大吼一聲:“我給你滾出去!”全家都笑了,只有老爸笑不出來。
例(8)讓人們感受到一種?!扒椤钡幕?。例(9)是對我們民族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男子“大丈夫”和女子“溫柔賢淑”的一種違異。
(10)單位招了一批打工妹。填表格的時候,有人在政治面貌一欄寫下:“圓瞼”兩個字。大家聽了不覺莞爾,為打工妹對“政治面貌”一詞的新奇理解。
通常人們在習慣性地遵從常規的表象下,潛意識中或多或少存在打破和諧、批評秩序的沖動。當秩序出現混亂,崇高被丑化,敬仰的東西被戲謔,卑俗與高雅混為一談,莊嚴變得油滑,人的高貴理智被嘲笑,權威被捉弄,人們潛意識中的破壞與批評的沖動便將自然而然地宣泄出來,感覺得痛快。例如:(11)那天,我多喝了幾杯,看到那么多領導在場,太激動了,于是向領導敬酒時脫口而出:“來,讓我們同歸于盡吧!”
關于“傻干部”的口誤笑話也出自“捉弄權威”這一“乖張”文化的法則。例如:(12)期間,某造反頭頭在批判大會上激情洋溢地朗誦著作:“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用手向下猛地一指:“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下翻一頁,大聲:“嗎?”
此外,有關小學、中學、大學老師的口誤也特別多,主要是源于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對老師又愛又恨的復雜感情:
(13)剛上課10多分鐘,我同桌就舉手說:老師我想上廁所。
老師很不高興的說:都多大人了還上廁所?
(14)體育課上,老師說:“同學們聽我的口令,雙手平舉,雙腳叉腰。”高難度呀!結果那天同學們的腰全扭了。
(15)老師說:“你們都給我站黑板上去!”
(16)大學時金工實習必須在機床上進行,指導老師說要男生與女生合作,xx與xx一個床,大家笑得差點暈倒。
4.口誤的幽默效果是負偏離向正偏離的轉化
張潮在《幽夢影》中寫道:“貌有丑而可觀者,有雖不丑而不足觀者;文有不通而可愛者,有雖通而極可厭者”。貌丑而可觀,文不通而可愛,都是負偏離的正偏離化;貌不丑而不可觀,文通或理順而令人生厭,卻是正偏離的負偏離化。如:(17)某喜劇演員故意很陶醉地說:“這段音樂(le去聲)很好聽……”于是觀眾們真“樂”了,哈哈笑過不停。
話語的正負偏離是一種文化心理價值和社會語用條件的評價,語境起著很大的作用。口誤雖然會導致說話人交際意圖的誤遞,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中,因為聽話人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及語境推斷出說話人所要表達的真意,這時說話人所發生的口誤就能在聽話人心中產生愉悅感。如:(18)讀小學時,快到中秋節了,歷史課上,老師叫我讀課文,我讀書一向很大聲的:“張騫經過重重困難來到了大月餅(大月氏}……”
老師同學們大笑之余終于知道我確實太思念月餅了。
(19)學校規定所有學生要穿校服,但有的學生只穿校服上衣,沒穿校服褲子。班主任非常生氣,說:“沒穿褲子的都給我站出來!”
另外,故意使用口誤,是大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自娛自樂、自我解壓的一種獨特方式,能使學生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有效的放松,有些甚至還有融洽同學間關系的作用。
(20)老師叮囑在馬路邊早鍛煉的同學:早戀(煉)是好的,但要注意安全。
說實話,老師的口音不能不讓大家往歪里想啊。
(21)后進生說:我的成績不好,拖了全班的大腿??谡`有時又表現為一種語言變體,借助正話反說,造成“逆諧”的修辭效果。如:(22)上班的廠車上,一女孩問我:“我的電腦不行了,老是死?!蔽艺f:“那你回去查查病毒看,記得要升級殺毒軟件。”第二天一大早,車上又見她,我隨口問了句:“查過了沒?怎樣?”
女孩大聲說:“氣死我了,查了半天,說是沒(梅)毒。你說怎么辦好???”這時,全車的人把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我,我還莫名其妙,回來仔細一想,完了,全誤解啦?。?3)小張對小麗關懷地說:“下雨了,別忘了打傘,濕身(失身)是小事,淋?。懿。┝司吐闊┐罅?”
如果得到了社會文化語用心理因素的圓滿解釋,獲得了具體語境條件的強有力的支持,口誤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轉化為成功的表達。請看《紅樓夢》在描寫焦大醉酒罵人時運用了這樣的句子:(24)“不和我說別的還可以,若說別的,咱們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
焦大喝得酩酊大醉,說出這種話來是十分自然的,它符合“醉后狂言”這一特定語境?!秶恰分幸灿幸欢蚊鑼懀海?5)鴻漸搖頭嘆氣,急得說抽去了脊骨的法文道:“蘇小姐,咱們講法文。我——愛一個人,——愛一個女人另外,懂?原諒,我求你一千個原諒?!?/p>
這段話顯然違背了語言規范的要求,但是卻顯得更加真實可信,因為方鴻漸面對蘇小姐的愛情攻勢不得不回絕時,由于同事們在場,加上緊張、懼怕、羞愧等心理負荷的重壓而顯得語無倫次。再看果戈里《欽差大臣》第四場縣長的一段臺詞:
(26)“讓他們每人手里拿一條街,——真他媽見鬼,我是說一把掃帚,——每人手里拿一把掃帚,把通往旅館去的整條街都掃得干干凈凈。”
該劇借這一口誤,把縣長驚慌失措的神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最值得一提的是出自英國無名氏之手的一首小詩《吻》,(27)我跑上門,打開樓梯,說完睡衣,穿上禱告,關上床,鉆進燈,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道晚安時你給我的一吻!
乍一看,這首詩的語言表達顛三倒四,混亂不堪,但它的絕妙之處在于:用語無倫次的敘述來表現作者因為一個吻而神魂顛倒的情景,巧妙的語序顛倒讓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