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外文化迥異語境理論角度理解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交際過程中有不同的語境,而不同地區(qū)因為所處的語境不同,也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如果從語境理論角度出發(fā)對中美文化差異進行分析,這些文化差異也就變得很容易理解,同時通過這樣的分析,人們也可以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進行更好的溝通。
[關(guān)鍵詞]語境理論高語境低語境文化差異
1引言
語境作為語言科學(xué)的一個概念,最先由德國語言學(xué)家Wegener于1985年提出。但當(dāng)時并沒有引起語言學(xué)界多大反響,在之后的30年中,語境理論也沒有取得重大突破;直到1923年馬林諾夫斯基重新討論語境這個問題,提出了“情景語境”(contextofsituation)這個概念,并把它應(yīng)用于不同語言的翻譯和理解之中,并于1935年提出“文化語境”(contextofculture)概念,語境研究才被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語境理論認為,交際過程中有種種不同的語境,而不同地區(qū)因為所處的語境不同,也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如果從語境理論角度出發(fā)對中美文化差異進行分析,這些文化差異也就變得很容易理解,同時通過這樣的分析,人們也可以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2語境理論
霍爾(Hall)在1976年出版的BeyondCulture書中提出并區(qū)分了高語境文化(high-contextculture)和低語境文化(low-contextculture)
根據(jù)霍爾的表述,我們可以作以下的界定:在一種文化的言語交際過程中,如果話語意義的創(chuàng)造對語境的依賴程度比較高而對所使用的言語的依賴程度比較低,那么這種文化就是高語境文化;相反,如果意義的產(chǎn)生對所使用的言語依賴程度相對較高而對語境的依賴相對較低,那么這種文化屬于低語境文化。
文化影響著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霍爾進一步提出高語境交際和低語境交際,“referstothefactthatwhenpeoplecommunicate,theytakeforgrantedhowmuchthelistenerknowsaboutthesubjectunderdiscussion.Inlow-contextcommunication,thelistenerknowsverylittleandmustbetoldpracticallyeverything.Inhigh-contextcommunicationthelistenerisalready"contexted"anddoesnotneedtobegivenmuchbackgroundinformation."
高語境和低語境文化及交際的特點差異較大:高語境交際中,符號所引發(fā)的意義在較大程度上依賴于交際雙方的共有的文化知識;依賴于人們思想預(yù)先設(shè)定的、先入為主的程序來傳達信息。高語境交際過程中所使用的言語較少,對言語的依賴程度較低,更多地借助于非語言語境;低語境交際則相反。
通過對比,霍爾得出結(jié)論:“有著偉大而復(fù)雜文化的中國就處在天平的高語境一方”,而“美國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較低的一方。”即中國文化具有高語境特性而美國文化具有低語境特性。(Samovar,2000:98)
3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下的中美文化差異
屬于高語境文化的中國文化與屬于低語境文化的美國文化有著很大的差別,從語境理論來分析,可以看出的中美文化差異有很多:
(1)直接與間接交際方式的差異
高語境和低語境的不同決定了直接與間接的不同和交流方式。美國人愿意坦率直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中國人則喜歡以間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愿。在交際的過程中,中國人更多考慮的是對方的感覺和面子問題習(xí)慣于把自己的真實思想隱蔽起來婉轉(zhuǎn)地表達出來。為了避免雙方尷尬,我們常試圖利用表情,身勢來暗示對方,其真正意圖有時很難從字面上判斷。美國人則截然相反,他們不愿意受別人施加的影響,所以在表達時多是坦率直言。事實上,西方人有時不了解中國人的習(xí)慣,不善于察言觀色,往往會引起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
(2)成功交際責(zé)任所屬的差異
在低語境中,大量信息都要靠編碼清晰的信息來傳遞,所以美國認為對交際成功負責(zé)的是說話者或作者,他們應(yīng)該通過言語將意思表述清楚。如果言語沒有完整清晰地表述意思,聽者和讀者可以要求得到更多的信息。說話者將這理解成積極的行為,因為它表明了聽話者理解了并希望更全面的理解。而在高語境中,絕大部分信息很少出現(xiàn)在編碼清晰的信息里,所以中國人認為說話者不必在言語中完整精確地表達意思,聽話者有責(zé)任通過注意言語表達的語境來闡釋言語的意思,他們期望聽話者在闡釋信息意思中負更多的責(zé)任,發(fā)揮語用推理能力,進而推導(dǎo)出說話者的意圖,聽話者也習(xí)慣于并善于從身體語言、沉默等話外之音中去尋找意義。新晨
(3)用語方面的差異
相比中國人,美國人不注意非言語傳達的信息。當(dāng)他們做出回應(yīng)時,他們是回應(yīng)人們所說的而不是回應(yīng)人們是怎樣表現(xiàn)的,而對情景,參與者的角色等語境因素不予注意。通常中國人在理解這些語境信息的意思是沒有困難的,當(dāng)中國人看見美國人不能或沒有對語境信息做出回應(yīng)時,他們會認為美國人對他人的感受不敏感。美國人確實也使用一些表達問候、謝意的禮節(jié)用語,但是這些固定短語和慣用語在低語境中的作用比在高語境中的小得多。由于作為低語境的交際者的美國人希望其他人說的話信息量大,所以他們常常誤解禮貌用語的意思。低語境的交際者常常不滿高語境的交際者在言談中使用套話,他們希望所有的言詞都有意義。
4結(jié)語
由于語境不同,屬于高語境文化的中國文化與屬于低語境文化的美國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已經(jīng)、正在而且還會給中美跨文化交際帶來困難。從語境理論出發(fā)對中美文化差異進行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克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研究高低語境文化及由其決定的高低語境交際,對于跨文化交際和外語教學(xué)實踐必然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這種指導(dǎo)意義在此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1]Samovar,L.A,Poter,R.E&Stefani,municationBetweenCulture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2]Guo-MingChen,WilliamJ.Starosta.Foundation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7.
[3]朱永生.語境動態(tài)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
[4]陳國卿.跨文化交際中不同語境文化對比概述[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xué)報,200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