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莫字古詞今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四川省西充縣是緊鄰南充市的一個小縣城,西充方言與南充方言同屬西南官話,但其特點明顯,尤其是保留了部分古音,而且有些字讀音奇特,匪夷所思。因西充盛產紅苕,西充方言被人們戲稱為“苕話”,意思是很土。
西充方言讀音奇特,與周邊地區相比,鏗鏘有力,抑揚頓挫,速度較快。但是它最獨特的地方是具有大量與眾不同的方言詞,這些方言詞即使其他方言區的人難以理解,又給人們留下深刻影響。其中西充方言中的的“莫”字就是一例。
雖然四川方言中“莫得”“莫法”經常出現,但是“莫”在西充方言中還有更獨特的用法。走進西充,隨處可以聽見“這個莫”“那個莫”“吃了飯莫”。“莫”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有5種,現在常用的有“沒有,不,揣測,反問”的意思。“莫”在西充方言里的幾種特殊用法就是古代漢語詞匯流傳至今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和西充方言種保留了大量古入聲字有關。由此可見,西充方言里的古詞今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說文解字》解釋:“日且冥也。”“莫”本義是暮,經過演變而假借為一個否定副詞。古詩中,“莫笑農家臘酒渾”“莫聽穿林打葉聲”等都用作否定副詞,表示“不要”之意。四川話中的“莫如”“莫法”也是此意。而西充方言的莫字卻有另一種用法。人們很累的時候通常說“我累得莫奈何”或者說“這個人笨的莫奈何”。據蔣宗福先生的《四川方言詞語考釋》:“莫奈何”在元代高明《琵琶記》第三十出中“待問著你,你這又遮瞞我,我也莫奈何”。《情蘿柝》第五回“卿莫奈何,祗得隨到廚下,取了飯,進樓門來了”。這兩段話中的“莫奈何”即無可奈何之意。西充方言中的“莫奈何”延用了沒有辦法的意思,但是在口頭表達中又是“很”的意思。
說到“莫祥”,除了西充人,其他地方的人很難理解它是什么意思,“莫祥”在西充人口里是沒有出息的意思。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那個娃兒才莫祥哦,那么大了還不會煮飯”。《躋春臺》卷《東瓜女》中有一句,“你才莫祥,你那丑婦,別人一串錢也不出嘞”,這里的“莫”字仍為“沒有”的意思,但是在種這個語境中,“莫祥”也可解釋為“沒有出息,沒有用”。再如《過人瘋》中“幸喜你去得快咧,倘若狗咬到他,那才莫祥咧”。這句話里的“莫祥”用“沒有出息”講更為貼切,人被狗咬,除了滑稽,更體現人的無能。
無論是“莫”字在西充方言了用的最普遍的在句末表示咨詢,推測的意思,還是“莫奈何”“莫祥”,西充人都將其用得淋漓盡致,同時形成一股獨特的語言之風。《琵琶記》《躋春臺》的作者不是四川人,也和偏僻的西充沒有任何聯系,與其說西充方言與他們的巧合,不如說是西充方言對我國古代漢語詞匯的傳承,這和西充方言的古典美與保留了大量古聲是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