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當代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和創新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發展,各國文化不斷碰撞與融合,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在眾多民族文化中最璀璨最耀眼的當屬民族音樂文化。民族音樂文化雖然受到了西方流行音樂的影響,但依然在舉步維艱中傳承與發展。文章主要探討傳承及發展當代民族音樂文化的創新路徑,力求在保護民族音樂文化的前提下,將民族音樂文化傳播開來,讓更多年輕人能夠投身于建設民族音樂的文化事業中。民族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逐漸發展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載體。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民族音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為了保護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我們不僅要加強對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更要對其進行創新和發展。要想實現傳承與發展,首先要明確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
一、民族音樂文化內涵
在世界各國眾多的文化藝術形式中,音樂是使用頻率最高、應用最廣泛、最貼近生活的文化藝術形式。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代表著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幾千年來的文化底蘊,音樂樂器多種多樣,音樂著作更是豐富多彩。我國的民族音樂可以分為五大類,分別為舞蹈音樂、古代歌曲、民樂、民族音樂和戲曲音樂。音樂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文化藝術,它常常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反映民族載歌載舞的歡快氣氛和民族精神。民族音樂中融入了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氣息及特色,反映了民族之間高度融合的精神狀態,所以民族音樂不僅能夠表達民族文化,還能夠記錄民間生活和歷史,將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時代內涵通過音樂個性化地表達出來。民族音樂文化是人們根據日常生活記錄進行藝術創作后形成的音樂理念,首先體現在思想價值上。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影響下,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傳統觀念及價值取向的一種表現形式,其通過音樂的形式將我國傳統觀念展現出來,將文化與音樂融為一體,高度和諧。其次,民族音樂文化具有統一的語言習慣。我國民族文化是在漢語的基礎上進行繼承與發展的,民族音樂在進行音樂創作的過程中,使用的語言也同我國傳統文化相一致。第三,形成特色的文化體系。民族音樂文化由于能夠體現出各個民族不同的生活及文化精神,極具文化特色。第四,大量的民族樂器。民族樂器是民族音樂文化的載體,是民族音樂創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民族音樂的鮮明標志。
二、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現狀
1-人們對民族音樂文化不夠重視
民族音樂文化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生活,還對人們的生活及工作有著極大的鼓舞作用。其能在人們播放、演藝等形式的推動下,讓更多的人關注、熟知并喜愛民族音樂文化。但是在流行音樂的影響下,人們對民族音樂的喜愛程度逐漸降低,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度不夠,導致聽眾越來越少,民族音樂的市場價值也持續下降。這種現象會嚴重影響年輕人積極加入民族音樂文化事業,也會導致擁有傳統民族音樂文化技能的老一輩找不到合適的傳承人,嚴重影響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2-傳承載體的沒落
在社會化發展的今天,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也越來越頻繁。在網絡發展的推動下,各民族都能夠享受到接受現代化教育及學習普通話的權利,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獲得更多市場效益,這種方式雖然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但是其也在無形中對民族音樂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語言作為音樂傳播的載體,其不斷減少凋零也意味著民族音樂傳承載體的沒落,這嚴重阻礙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發展。
3-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
目前,我國部分少數民族仍然處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沒有有效的資金來進行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在保護民族文化的工作中,凡事都需要親力親為,需要自行搜集整理各民族資料信息。沒有資金支持就無法邀請專家來進行資料的收集,也就沒有辦法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繼承人,久而久之,民族音樂就會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給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留下遺憾。
三、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之道
1-組織民族音樂的系統建設
目前,在民族音樂的建設過程當中,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對音樂等藝術類學科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雖然相關部門在素質教育階段對音樂教材等書面資料進行了整理,但是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不少學校以唯分數論的方式教育學生,因此在藝術音樂系統性建設當中,應當首先從校園出發,讓學校建設完整全面的民族音樂教育系統。在音樂教育過程當中,要由學校的音樂教育和師范教育兩部分構成。一方面,在素質教育階段,學校要滿足日常的藝術教育課時需求,讓更多的音樂專業教師參與到音樂教育過程當中,讓學生從小接觸音樂教育的熏陶,培養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另一方面,在師范領域教育的系統建設過程當中,要以培養音樂教師師資力量為目標進行系統的建設,包括專業音樂知識的教育、專業音樂演唱的教育以及職業音樂的教育等。在這方面,教育方式可以是教師將知識滲透到音樂專業當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成為民族音樂傳承教育中的一員。除了這兩方面,系統建設還需要在社會意愿方面進行更廣闊的覆蓋,例如對于社會成員的教育,可以通過公開課的形式,讓他們聽到其他學校的在線音樂教學,從而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同時也讓高校的知識通過互聯網傳播形式滲透到社會當中。
2-重視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
在現階段培養音樂人才的過程當中,應該把工作重心放在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上。在高校的教育當中,民族音樂師資力量比較匱乏,甚至部分學校的民族音樂學科處于逐漸消失的狀態,而學校加大力度培養民族音樂人才,能有效地解決這種問題。因此,學校要突破學歷的壁壘,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吸引更多民族音樂方面的人才加入到教育隊伍之中。為了培養民族音樂人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對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鼓勵這些學生深入民間,進行民族音樂的收集,對于他們從民間音樂中提取獨特音符創作的優秀作品或傳承傳統音樂作品的事跡,及時關注并加以支持,在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盡量進行優化處理。其次,要在高校當中培養更多的綜合性音樂教育資源聯動效果,讓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能夠在交流過程當中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尤其是在部分偏遠少數民族地區,要培養出更加具有創新性、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因為教師力量是民族音樂發展的骨干力量。除此之外,在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上,還要注重與其他藝術門類進行結合,尤其是舞蹈、戲劇、影視等各個領域對音樂的依賴性比較強,在綜合性的音樂作品當中,要對音樂人才進行及時的更新;在跨專業的藝術門類中,要不斷鞏固民族音樂的地位,讓更多的人才能夠通過藝術的方式認識到音樂存在的必要性,從而擴大音樂人才的領地,讓更多的藝術類人才在音樂方面具有基礎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更高的造詣。
3-進行文化傳承與管理形式繼承
在進行民族音樂的傳承中,文化傳播和管理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還需要社會各界民間音樂組織的努力。例如對民族音樂的地域性進行調查可以發現,我國在地域上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而音樂的表述形式風格與人們的民族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在對音樂文化進行傳承和管理的過程當中,可以先成立專門的藝術研究中心,保證定期對本民族區域內音樂作品進行采編和錄制,保證民族音樂在媒體層面能夠推陳出新;而在管理形式上面,可以選取優秀的民間音樂作品進行發展和弘揚。同時,在“互聯網+”的模式下,各種信息的推廣能夠使其有效地融入到大眾文化之中。以山西為例,山西民族音樂文化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不僅開展了電視、網絡、廣播等作為普及媒體,還借助了各種新興軟件,發揮多媒體的作用,積極扶植民間媒體;在藝術作品的篩選方面,相關人員選擇了內涵豐富、符合大眾品味、利于展示民族文化的內容,并對其進行了有效的傳播,尤其是將本地戲曲和高校的資源進行聯合,讓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學術的挖掘工作,通過對本地的戲曲音樂的選擇,將吸取的內涵與現代文明相結合進行重新展示,使其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時,也能充分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
4-將民族音樂和其他藝術進行融合
將民族音樂與其他音樂進行融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擴大民族音樂的適應范圍和開展音樂的展演范圍。將音樂的表演進行市場化的運作,能夠讓音樂保持經濟的活力和藝術的生命力。在《人民日報》主導的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活動過程當中,工作人員特地將民族樂器進行了多種組合,并通過大規模的專業活動,使民族音樂能夠在文化活動過程當中實現民族文化的職業性表演,從而將音樂這一藝術在公眾面前進行最大程度的民族文化魅力展現。而在學院派的研究過程當中,他們積極復興傳統樂器,并將它們與其他樂器進行融合,從而展現傳統樂器旺盛的生命力。
四、民族音樂文化創新路徑
1-提高國民藝術鑒賞能力
要想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首先需要提高國民的藝術鑒賞能力,要把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意識深入到基層宣傳工作中。當人民意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時,就會發揮群眾的力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民族音樂的創作及表演活動中。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傳播不僅能夠幫助國民提高整體藝術鑒賞能力,還能夠更好地弘揚民族音樂文化。
2-尋求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多樣化
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及教育方式較為單一,大部分民族音樂都是從小學起,但如果想要充分展現民族音樂傳播的多樣性,就不僅要在小學、中學及音樂專業學校開展民族音樂教育,更要在高等教育中普及民族音樂教育,讓即將走進社會的大學生對民族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除了教育及基礎宣傳的方式,我們更應該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將民族音樂與當下年輕人喜愛的短視頻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優質的視頻和音頻節目讓更多年輕人發現民族音樂的獨特之處,從而樂于欣賞民族音樂,創作及演繹民族音樂,這樣才能將民族音樂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要不斷拓展傳播渠道及方式,逐漸增加民族音樂的受眾,讓民族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3-明確民族音樂文化發展主體
政府對我國人民群眾的文化精神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政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完善文化宣傳工作,將民族文化的傳承及發展放在文化宣傳工作首位。作為主導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主體,政府要體現出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必要時應該利用相關技術和各種媒體資源弘揚民族文化,并為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實際宣傳工作中,要將民族音樂與舞臺表演相結合,通過不同的表演方式突出民族音樂的內涵。此外,還要積極發揚民族樂團在社會中能起到的引導作用,幫助民族樂團更多地參與到社會生活的宣傳中,但不參與其具體的運營工作,只是為其提供更多的宣傳及演出機會,以免民族樂團喪失民間活力。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僅是為了讓我國民族音樂的精華保留下來,更是要在國際舞臺上展現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在推動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們更要讓民族音樂文化做到持續高速運轉,通過借鑒國外的相關文化推廣經驗,進一步提高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商業價值,然后將取得的商業利潤投入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中,從而形成良性可持續發展,為更好地傳承與推廣民族文化事業盡一份力。
4-推動民族音樂的國際化
推動民族音樂國際化也是民族文化創新路徑之一。把民族音樂推向國際音樂市場,可以很好地抵御西方文化的沖擊。雖然西方的音樂形式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走進了千家萬戶,給民族文化的發展與穩定造成了不利影響,但這種情況并不能阻止我們民族文化前進的步伐,反而應該更加激勵民樂的發展,讓我們更加重視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除了要重視國內的宣傳引導工作外,還要將推動民族音樂的海外發展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把我國膾炙人口的民族音樂傳遞到世界音樂的舞臺上,也讓外國友人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精神及力量。通過多種多樣的音樂表現方式,吸引更多國際友人來關注中華文化的內涵及魅力,讓他們在中國民族音樂的影響下,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這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輸出的重要方式之一。雖然目前民族音樂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仍然很漫長,但是只要我們堅持進行原創民族音樂,在一代代不斷的傳承與發展下,我國的民族音樂一定會站到國際音樂的最高領獎臺上。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民族音樂發展處于緩步上升階段,但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要在與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中,利用創新的傳承方式,在弘揚我國音樂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傳播途徑,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我們不僅要提高國民的藝術鑒賞能力,尋求民族音樂的傳承與多樣化發展,明確政府在推動民族音樂發展中的主導作用,還要將民族音樂逐漸國際化,讓民族音樂文化深入人心,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
作者:李雪源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