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廣告語言視角下的中西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先看前一陣被吵得沸沸揚揚的某礦泉水廣告,“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我們不去理會實際中的爭論,只去看廣告語言中所蘊含的世界觀,這其中所表達的是人對大自然的依賴和崇敬,是“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理論。這與中國幾千年來自給自足的農業型經濟是分不開的,作物能否豐收、人們能否生存幾乎全靠大自然的恩賜,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人需要適應大自然。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所追求的是人與世界的和諧,是物我的交融。再看一則西方某投資公司的廣告,“把明天握在你自己手中”。這里強調的則是個體的人,突出的是人的個性,世界由人掌控。西方的傳統經濟模式是海洋工商型經濟,無論是捕撈還是經商,人們漂泊都在海洋上,不得不與狂風斗、與暴雨斗,這就決定了西方人主客分離的思想,他們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并存與對立,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同時,更加突出人對客觀世界的征服和改變,他們更加追求個人的進取和自我的發展。
二、從廣告語言看價值觀的差異
價值觀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周圍事物的評價標準和看待方法。中西方人們所追求的也有所不同,中國文化以整體作為價值基礎,西方文化重視的則是個體的發展。中國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就是集體主義,個人是集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個人應當服從集體,個人的發展目標和前進方向應當與集體一致。“選號碼就像進飯館,選人多的,神州行,聽說將近兩億人用,我相信群眾,神州行,我看行”,中國某通訊公司的這則廣告充分體現出了中國人的心理和價值取向,從表面看,這體現出了中國人的從眾心理,大家認為是好的,那我也認為是好的。深入思考一下,便能發現其中所蘊含的集體意識,個人基本上聽從集體的意見。中國的價值體系是建立在義務的基礎上的,宣揚以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集體利益為重,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當服從集體利益。相對地,西方文化所關注的是個體的發展,西方價值觀在個人主義的基礎上,推崇個人利益至高無上,強調個人權利不可侵犯,關心個人的利益和價值,認為集體的存在是為了個體更好發展。美國某人壽保險公司的廣告詞:“除了對你所關心的人和財產之外,你沒有任何義務。”這句廣告語明確地體現了西方的這種個人至上的價值體系。西方文化中的這種價值體系是以權利為基礎設立的,認為每個人都是不依賴于他人而存在的獨立自主的個體,每個人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主動維護自己的利益,才能夠滿足個人的生存、發展需求,也只有每個人都進步了,社會才能發展前進。這種價值觀充斥著競爭概念,逼迫和激勵人們主動進取。
三、從廣告語言看思維方式的差異
思維方式即人們看待事物的態度,它是以一定的民族或區域為界限,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決定日常言行的思維定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維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美國作者明恩溥將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稱為“拐彎抹角的功夫”,他在《中國人的氣質》一書中寫道,“中國人在談到任何一件事情時似乎都更愿意繞圈子而不愿意談及真正的理由,除去猜測他們所言之真實以外似乎別無他法。”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所重視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這樣會更有意境、更加傳神。比如某芝麻糊的廣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江南的水鄉小鎮、一首樸實悠揚的民謠和一個可愛的男孩,最后在小男孩饞饞的舔碗邊時才正式出現廣告詞,“一股濃香,一縷溫暖,南方黑芝麻糊”。這樣的廣告意味深長,讓人不禁想嘗一嘗這種產品,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大多都比較直率,直入主題,讓人一目了然。比如,某著名咖啡的廣告“味道好極了”。這表現出西方文化的率直,正如在課堂上一樣,他們遇到跟老師不一樣的觀點,通常會直接與老師爭辯,甚至有些問題很尖銳,但西方人并不覺得不自在,反而覺得這是正常的事情。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六則中西方廣告語言的分析,對比了中西方文化上的一些差異,即:在世界觀方面,體現在天人合一與主客分離的對比;在價值觀方面,體現在集體與個體的對比;在思維方式方面,體現在含蓄與直率的對比。實際上,廣告語言千千萬萬,其中所體現出的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也遠遠不止這些,這都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探討、研究。
作者:曾蕓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