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法律人才培養方式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兩結合”:一是作為學生要把理論學習與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和服務社會相結合;二是作為教師要把科學研究與地方法律法規建設相結合。
1.學生要把理論學習與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和服務社會相結合。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要突出重點,有所側重,重點建設特色專業;要立足哈爾濱、融入哈爾濱、服務哈爾濱,增加地方元素。根據“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定位,結合法學專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特點,哈爾濱學院法學專業在發展過程中,注重人才培養質量,重視辦學的社會效益,努力使專業發展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地方社會。(1)大力開展面向社會的法律宣傳活動,組織送法進社區,為社會提供免費法律咨詢。為順應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建設的現實需求,我們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義務法律咨詢與宣傳活動。如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和“12•4”法制宣傳日都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到哈爾濱中央大街、三大動力路等主要商業街區和不同的居民進行面對面交流,為其解答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免費為其提供法律咨詢與服務。(2)組織不同社區居民進入校園學習法律知識。除了走出校園深入社區對居民進行普法教育,提供咨詢與宣傳,我們還組織社區居民來到校園,由哈爾濱學院法學專業師生為其進行法律專題講座,如消費者權益法專題講座、婚姻法講座等,同時還對我國新頒布的法律法規進行詳細講解,在答疑解惑的過程中使居民更好更快地了解和掌握法律的相關規定,幫助群眾提高法律意識,較好地促進了社會良好法治環境建設。(3)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法律競賽,鼓勵學生走出課堂為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服務。在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法律知識普及的同時,我們還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法律知識競賽與辯論活動,在彰顯哈爾濱學院法學專業學生風采的同時,也協助了主辦方擴大了法治宣傳力度,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法治氛圍。如2009年11月,哈爾濱學院政法學院代表隊以黑龍江省賽區第一名的身份代表黑龍江省赴京參加由司法部、共青團中央、全國普法辦共同主辦的“學法守法用法建設美好祖國———全國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并獲優勝獎。還有就是與中小企業聯系,安排學生免費為其擔任法律事務顧問,在鍛煉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社會。(4)努力建設網絡法律診所擴大社會服務范圍。即以學校和二級院網站為依托,由教師指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建設一個提供法律咨詢的網絡法律診所專用網站,包含案件信息處理、案件辦理、案件指導和案件評價等基本模塊,更好地體現哈爾濱學院“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
2.教師要把科學研究與地方法律法規建設相結合。具體做法就是,鼓勵法學專業教師面向地方性、實務性問題開展學術研究,積極承擔服務于地方和實務的科研課題,如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法治建設等。積極參與地方立法理論研究,提出地方立法建議,爭取參加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論證,鼓勵教師擔任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第一,組織師生開展地方法治狀況的社會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在社會調查中發現地方社會發展中多發性法律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策略,向政府建言獻策,為地方法治工作的發展提供動力。第二,發揮自身專業特色,做政府與群眾法治工作溝通的橋梁。第三,加強與省、市以及各區法學會的聯系,協同參與他們的各項活動,在所參與的各項活動中發揮自身優勢,彰顯自身特色,如結合新法律、法規的出臺聯合進行系列法律咨詢與宣傳、共同開展面向社會的模擬庭審活動,真正做到服務于地方社會的發展。
“三性”即專業性、實用性、實訓性:
1.專業性。法學專業的學科特點就是專業性很強,作為未來的中、高級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法學專業的學生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夯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法學專業基礎知識包括法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法律規則、主要法律規定、適用法律的相關知識和經驗、法律文化知識等。具體說來,要做到:掌握法學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國共產黨的相關政策;要具有能夠熟練運用法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等等。
2.實用性。第一,在課程設置上,適當增加一些實用性課程,如法律文書寫作、法務會計、法律英語、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法律診所、人力資源管理、信息檢索技術與系統等課程。這些課程的教學主要是采取選修課和專題講座等形式。第二,在教學方法上,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更多地采用討論式教學或者啟發式教學,尤其是要在大學低年級就開始進行教學方法改革,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多地注重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通過分析案例認識和運用法律,除了掌握有關法律理論知識,還從實務操作的角度對案例進行分析,尋找解決法律糾紛的方法,或者熟悉實際問題的法律解決途徑。第三,在考試方式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測試方法。對學生進行測試和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針對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測試也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在測試內容上應側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測試和評價的方法與內容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習目標的確定和學習方法的選擇。總之,我們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使學生一畢業,就能較快地進入角色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并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3.實訓性。我們打破以往以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體制,按照實踐—理論—實踐的設計思想,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有計劃地組織或安排模擬法庭、社會調查、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教學實踐活動,從而既彌補教材和課堂教學的不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具體要鍛煉和提高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和熟悉能力,調查分析案件的能力,收集、審查、運用證據的能力,甄別認定事實的能力,審理案件的能力,制作法律文書的能力等。(本文作者:季連帥、何穎單位:哈爾濱學院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