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本科院校優秀教學團隊建設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優秀教學團隊是持續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保證。一個高效的教學團隊要有五個基本要素,即“五有”:有心、有意、有為、有舍、有得。淮陰工學院計算機應用系統開發教學團隊提出“教學服務超市”建設的思路和創新型舉措,通過學競結合,傳承創新;資源集聚,因材施教;精誠合作,立德樹人形成自身特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選擇和培養優秀的團隊領導,吸引出色的團隊成員,定位合理的共同愿景,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培育和諧的團隊文化,建立健全相關的運行制度。
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順應國家戰略發展的要求。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培養大批具有較強行業背景知識、工程實踐能力、勝任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已經成為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廣泛共識[1]。而優秀教學團隊則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力量,在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創業等方面起著以點代面、示范引領的作用[2-4]。教學團隊是由教學任務相近的教師組成的、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而相互協作、共同承擔責任的教師群體[5]。團隊以教學工作為主線,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為指導,立足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建設,攜手共進,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教學團隊與一般的教學工作群體不同,其強調協同工作、強調共同努力完成集體任務。建設優秀教學團隊也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發展的重要抓手[6]。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多來自不同學校,學緣分散多樣,無法像其他大學那樣通過師承關系形成教學和科研團隊[7]。缺少學術權威,教師間缺少組團建設的“黏合劑”,教師之間還存在著晉升職稱的競爭,所以要想形成愿景一致、精誠合作的團隊非常困難。另外,由于管理機制的原因,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優秀教學團隊的形成和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需要采取必要的策略和措施。
一、教學團隊的形成要素
新工科時代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僅憑教師個人的學習和探索遠遠不夠,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建設、教學的組織實施等都需要教師的團體合作。通過教學團隊成員之間的互相啟發、補充和激勵,不僅可以提高個人效能,而且還有利于促進團隊成員間形成更積極的人際關系。這對教學團隊的成員而言,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培訓和素質提升方式。教學團隊不同于科技創新團隊,更不同于管理團隊,它是靠興趣、靠志向,靠大家共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緣分而組建成的團隊,它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而是一個志趣共同體,行政管理主要起推動作用。形成一個高效的教學團隊要有五個基本要素,即有心、有意、有為、有舍、有得。
(一)有心首先學校要心有所需、學院要心有所動,學校有制度導向,學院著力推進,提供必要的場所。其次,團隊特別是團隊帶頭人要心有所愿、教師要心有所想,即負責人要有組織團隊的意念或想法,教師團隊要有期盼,希望能得到指導和幫助,能大家合作做事,有心辦事才能辦成事。所謂用心,就是要精心謀劃,合理配備和組合團隊成員,團隊成員在年齡性格和能力上要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我們不能對每一個團隊成員求全責備,但是可以通過合理的配備和組合使團隊成員的缺點得到彌補,同時使他們的優點得到發揚,這是團隊的意義所在。
(二)有意團隊帶頭人要有親和力、較強的協調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要制定共同的愿景、目標導向,要吸引有意向的教師自愿組成團隊,合作做事。團隊帶頭人要有意讓團隊成員充分理解工作任務或目標,只有團隊成員對工作目標有了清楚的認識后,工作時才能步調一致,并為之付出努力,最終實現共同目標。團隊帶頭人要有意營造團結向上的氛圍,鼓舞團隊成員的士氣,保證大家都擁有高昂的斗志,使團隊成員對自己的團隊充滿自豪感和榮譽感,能緊跟團隊的步伐,共同推進團隊的發展。團隊成員要對團隊有敬意,認同團隊,憧憬團隊,愿意為團隊建設貢獻力量。
(三)有為團隊的績效來自于每個團隊成員的努力。團隊成員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件事,用實際行動表現自己的實力、能力以及敬業精神。有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為。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團隊活動,只有積極努力,才能有作為、有貢獻,共同實現團隊目標。
(四)有舍為了實現團隊目標,每位團隊成員都應該彼此相任,不計回報。教學團隊的正常運行靠的就是大家的信任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由于每個成員的興趣、愛好、性格與說話做事的方式都不相同,因此要想維護好團隊的威信與利益,保持團隊的和諧與團結,每個成員必須嚴于律己,約束自己的一些言行,從自身做起。教學團隊作為自發形成的小型團體,一般不太可能設有嚴格的內部制度,特別是在績效分配方面,這主要是靠團隊成員的信任和奉獻意識,需要團隊成員舍得時間、舍得精力、舍棄休閑、舍得利益。
(五)有得有心有意有為,有舍必有得,這也是團隊存在的需要。通過共同工作,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共同進步,能培養教師團結協作的意識和技巧,讓團隊成員享受愉快的工作氛圍,使每位團隊成員都能獲得能力的提升,而且都能有成就感。
二、教學團隊的形成與成效
淮陰工學院于2000年由4所專科學校合并升格而成,地處遠離省會的淮安市。2002年,學校啟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建設時,嚴云洋和朱全銀共同承擔了計算機專業的多門課程的教學和建設任務,有心加強合作,以團隊形式開展工作。近些年來學院引進了不少青年教師,在指導青年教師的過程中,學院有意選擇和吸引新成員加入,讓其共同承擔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Web技術開發、軟件測試、C++程序設計課程群的教學和課程建設工作,先后有高尚兵、胡榮林、李翔、陳伯倫等教師加入,逐步形成了計算機應用系統開發課程群教學團隊,團隊結構更加趨于完善。圍繞計算機系統及其應用開發,團隊共同指導學生創新、共同開展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共同開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共同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提出了“教學服務超市”建設的思路和創新型舉措,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學競結合,傳承創新;資源集聚,因材施教。
(一)學競結合學競結合,傳承創新該團隊創立了數據挖掘、物聯網兩個學生創新實驗室。常年有數十名學生在實驗室開展創新活動。團隊結合學科競賽,指導學生設立多個學生興趣小組,通過老生帶新生的方式,把參與實踐創新的體會和心得一屆一屆傳承下來,在學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近三年來,在團隊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獲得了“挑戰杯”等學科競賽獎勵11項、省級學科競賽獎勵24項;學生46篇、授權專利21項(發明3項)、軟件著作權64項。團隊指導的學生每年都能獲得省優秀畢業設計論文獎或優秀團隊,已獲省優秀畢業設計團隊3個、省優秀畢業設計(論文)9篇。
(二)資源集聚資源集聚,因材施教該團隊承擔了江蘇品牌專業、國家卓越計劃等重大教學改革與建設項目,立項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重點教材1部;合作承擔了國家基金、省市級科研項目、企業委托項目等47項科研項目,發表科研論文120篇、授權專利36項,這些成果都由團隊成員合作完成。團隊實施了“教學服務超市”建設,學校是“超市”,教師是“導購”,學生是“顧客”,學校作為“超市”,建設好環境,面向不同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個人素質特點,提供立體化課程資源及創新實踐活動等教學服務“商品”,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商品”,學生根據各自的職業發展路徑按需自選。《多元協同,共建“教學服務超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獲得了校教學成果特等獎。
(三)精誠合作精誠合作,立德樹人該團隊是歷經多年、逐步形成的,在多年的團隊合作過程中,團隊成員淡泊名利、不計得失、持之以恒、治學嚴謹,在做人做事、師德師風方面都做出了表率。年青教師加入團隊初期,工作中、生活中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此時團隊中的老教師為他們出謀劃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團隊的感情日益濃厚,年輕教師在激勵和信任中不斷增強了責任感,逐步提高了教學與科研的自信心。團隊成為鍛煉與展現教師能力的良好平臺,團隊成員也通過集體的力量取得了比個人獨自打拼要好得多的成績。團隊建設成效也獲得了師生和管理部門的認可,2017年團隊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成為淮陰工學院第一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三、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策略
優秀教學團隊首先要有共同的目標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這能為團隊成員指引方向、提供動力,讓團隊成員奮發有為,愿意為它貢獻力量。其次,要有敬業、創新素質和團結協作能力,能埋頭苦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富于創新,樂于協同作戰,善于營造一種團隊協作、平等溝通、共同發展的文化氛圍。再次,要有優秀的團隊領導和有效的溝通機制,協調團隊成員的行動,引導團隊成員為實現團隊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選擇和培養優秀的團隊領導教學團隊的帶頭人應該由創新意識強,教學效果好,對本科教學有經驗、有研究的主講教師擔任。優秀的團隊負責人應該具有較高的素質:一是自信心強,且誠實可信、忠實團隊;二是具有高度的團隊責任感,能推進團隊健康、有序的發展;三是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能帶動團隊保持持久的動力;四是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團結成員共同努力;五是善于進行有效的激勵,幫助團隊成員渡過難關、增強團隊成員成功的信心;六是具有靈活的協調能力,并能發揮良好的表率作用。
(二)吸引出色的團隊成員優秀的團隊成員需要具備五“心”:責任之心、事業之心、愛人之心、謙虛之心和感恩之心,具備積極進取的意識和優秀的行為品質。同時,要控制適度的團隊規模,團隊規模一般不超過10人。成員太多會導致交流不充分,還容易出現小群體,影響團隊成員之間的團結和互信,影響整個團隊的凝聚力。
(三)定位合理的共同愿景教學團隊的共同愿景既要能體現團隊未來發展目標,又要能體現團隊成員的共同愿望,為團隊帶來強大的內驅力,激發團隊及其成員的創造力。成功的教學團隊還要能把團隊的共同愿景轉化為具體可行、可量化的績效目標,并成為團隊績效評估的重要依據。
(四)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一是在團隊中建立充分的溝通渠道,鼓勵成員就問題、現狀等進行充分溝通,激發思維的碰撞;二是塑造一種公平、平等的溝通環境;三是建立一種公開、以問題為導向的溝通方式;四是塑造一種積極、正面、共鳴的溝通氛圍。
(五)培育和諧的團隊文化它是優秀教學團隊的靈魂與特質,是其成功的基礎。和諧的團隊文化能讓每個成員理解、贊成與支持團隊的建設目標,讓每個成員都有貢獻意識,有合作意識,有強烈的歸屬感。要學會寬容和善待別人的缺點,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寬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相互關懷,共同發展,共同提高,利益和成就共享,困難與責任共擔。當然寬容不是縱容,善待不是對問題視而不見,而是要坦誠的交流和溝通,并努力改進和提高。
(六)建立健全相關的運行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教學團隊內部的管理及運行機制,既依賴興趣引領,也強化規則約束,保證團隊的有序性。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激勵,使教學團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包括物質上的激勵和精神上的激勵,給團隊以精神的優越感,保證團隊活力。三是建立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要從重視個人業績的績效考核向更加重視團隊長期價值考核轉變,從重視過程管理向更加重視目標管理轉變,從重視年度考核向更加重視聘期考核轉變,從單純的數量評價向更加重視質量評價轉變,保證團隊的可持續性。四是要建立教學團隊的淘汰機制,淘汰不適應團隊發展要求、不能按時完成業績目標,影響團隊整體績效或由于其他原因不適合繼續在團隊工作的成員,保證團隊的良性發展。
四、結束語
鼓勵教師回歸本分,潛心教書育人,這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建設優秀教學團隊是非常重要的抓手。作為地方應用型高校,應當堅持“師德為先、能力為本、持續提高”的思路,遴選一批高水平教學團隊帶頭人,通過完善老帶新制度、傳承創新制度、學術交流制度、學生指導制度,創造“黏合劑”,有組織地推動教學團隊的形成與建設,在教學和科研的實踐中培養青年教師,不斷吸引新成員加入。應當加大宣傳和示范引導力度,這樣才能不斷涌現出更多的優秀教學團隊,持續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2]張子照,朱晟利.談地方本科院校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2(2):91-93.
[3]黨紅.地方高校教師團隊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28):53-56.
[4]謝昆,向朝春,陳立萬.地方高校應用型教學團隊建設要點和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5(23):53-55.
[5]孫麗娜,賀立軍.高校基層教學組織改革與教學團隊建設[J].河北學刊,2007(5):162-165.
[6]馬廷奇.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11):40-42.
[7]嚴云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二級學院學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5(3):136-138+162.
[8]劉建鳳,武寶林.高校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3(4):80-82.
作者:嚴云洋 胡榮林 朱全銀 高尚兵 陳伯倫 單位:淮陰工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