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畜牧產業發展的問題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養殖規劃問題
造成現有許多畜禽規模場防疫條件不達標,當地獸醫站監管困難。這要解決一個認識問題,大城市周邊該不該發展畜禽規模養殖,基層政府領導應該樹立怎樣的政績觀問題。巴南區外環高速路以外區域,多屬于丘陵低山區,與重慶主城區有著天然的自然屏障,畜禽適度的規模養殖不會影響大城市環境。更重要一點,在重慶主城周圍發展畜禽規模養殖,有著很強的區位優勢,大市場的需求決定了畜禽規模發展的廣闊前景。至于養殖污染問題,只要高標準建場,養殖與糞污處理配套,實施生態養殖、立體養殖的循環經濟,就只會百益而無一害。
二、畜禽規模養殖問題
由于受投資者經營理念、資金、技術以及其他諸多原因,目前我區畜禽規模養殖多以中小規模為主,據統計,目前全區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有332個,其中蛋雞場10個,肉雞場24個,肉鴨場1個,肉鵝場1個,肉羊場99個,肉兔場17個,奶牛場12個,豬場167個。但真正上規模的場很少:如年出欄肉豬1萬頭以上的場只有2個,5萬只蛋雞場只有4個,10萬只肉雞場只有個,1萬只以上肉兔場只有4個,1000頭以上奶牛場1個。大多以家庭式作業,畜禽圈舍硬件設施設備簡易、飼養條件差,防疫設施條件差,糞污處理不配套,污染在所難免。這樣的畜禽養殖場,最終結果是生產水平不高,養殖經濟效益較低,更不要談什么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了。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途徑就是加大投入,上規模,實施真正的標準化規模飼養,只有資金、技術和管理落實到位,先進的豬舍環境設施設備加以科學的技術管理,才會實現畜禽規模生產的多產、優質和高效。這里強調的是規模,只有上了一定的規模,企業老板才會加大投資,按照標準化實施基礎圈舍設施建設,完善飼養條件,配備專業飼養人員,實施工廠化生產流程管理,生物安全體系完善,產品質量安全才能有保障,生產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動物疫病防控問題
這涉及農村散養戶的防疫、規模養殖場的防疫和活畜禽的頻繁調運流通帶來的疫情風險三個方面的問題。
1.農村畜禽散養戶的防疫問題。
由于農村畜禽散養,零星分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面寬量大,再加上群眾認識、動物放養、母畜懷孕以及防疫人員的技術操作等一些具體的客觀原因,導致強制免疫密度和效果都不能完全保證100%。再者,由于是突擊免疫,一般采取多種疫苗同時注射,也影響了某些疫苗的免疫效果。還有仔畜(禽)首免問題,如仔豬多實行閹割免疫,由于實行的是社會化服務,農村鄉村獸醫受利益驅動,不服從屬地管理,跨區域閹割仔豬,不打防疫針,農民又沒有加強免疫的概念,買回仔豬后不到當地獸醫站申報免疫,就造成仔豬免疫空白。對于自家孵抱的禽苗,農戶不懂得該怎樣免疫,往往沒有進行系統免疫,要等到政府統一開展的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突擊行動時才能補免,這又形成了一個免疫漏洞。這些環節的免疫缺失,都需要基層政府和獸醫防疫監管部門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總體來講,加強宣傳培訓,提高人們的防疫意識,穩定完善基層動物防疫隊伍體系,落實動物防疫目標責任,強化官方獸醫巡查監管,加強鄉村獸醫行業管理等措施都很有必要。
2.規模養殖場的防疫問題。
我區的畜禽養殖場如上所述,是以中小型規模為主,由于防疫設施設備差,如無隔離圍墻,大門消毒不嚴,外來人員可以隨意進入場內,無嚴格的免疫程序和消毒制度,定期消毒時間過長(半月才消毒一次),圈舍清潔衛生差,沒有專業獸醫等現象普遍存在,更不要講開展疫病監測了,場內疫情風險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靠養殖業主的防疫意識的加強,自覺加大投入,完善畜禽養殖場內的一切硬件防疫設施設備,嚴格實施格力封閉飼養,建立完善各項防疫衛生制度,特別是強制免疫制度,定期消毒制度和封閉隔離飼養制度,采取外堵內清,同時通過推行科學飼養管理,提高營養水平來增強機體對疫病的抵抗力,最終實現畜禽健康養殖生產。二是動物衛生監督部門及鎮街畜牧獸醫站,要加強巡查監管力度,對于防疫條件不達標的畜禽養殖場要下達書面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如期不整改的,及時上報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按照《動物防疫法》相關條款立案嚴厲查處。
3.活畜禽的頻繁調運流通帶來的疫情風險問題。
當前現狀,地處巴南區境內的重慶結義食品有限公司生豬屠宰場,日屠宰肉豬600~1300頭左右,來源于全國各地,貴州、云南、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廣西、江西、四川等,哪里都有。對于用于飼養的種用、乳用以及商品動物,也是一樣,如我區的土雜肉雞苗,很多是從廣西引進。如此頻繁的活畜禽調運,帶來了多大的疫情風險,雖然數據不好統計,但潛在的疫情風險是巨大的,這已經是有歷史教訓作為代價的。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巴南區能夠辦得了的事情。按照國家《動物防疫法》和《重慶市動物防疫條例》相關規定,對于做好屠宰用動物的調運,做好調運前的備案、過境檢查消毒,以及入場檢查等監管工作;對于乳用、種用和非屠宰用動物的調運,做好申報備案、過境檢查消毒、落地檢疫、隔離觀察飼養、以及疫病監測、和緊急防疫等工作。但這些措施雖然有效,但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們應該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從國家層面制定法律,禁止活商品畜禽流動,規定只允許在當地屠宰,動物產品才能流通。限制種用和乳用動物跨省區流動,如只允許原種場和祖代場跨省區引種等。各級政府應做好畜禽生產發展區域規劃,加大種畜禽場的育種研究財政投入,及時選育出適合當地畜禽商品生產發展需求的新品種(新品系),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
4.潲水喂豬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四十三條之規定,“從事畜禽養殖,不得有下列行為:…(二)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飼喂家畜;”正是因為如此,目前使用潲水喂豬的場戶大有人在,我區現有生豬養殖場167個,其中采用潲水喂豬的就有85個,占一半以上。雖然餐廚垃圾管理要求統一由城市管理部門統一收集處理,但由于沒有法律禁止喂豬,致使城郊養豬戶想方設法收集潲水來喂豬,以降低飼養成本,這個是現實。我們對潲水喂豬做一個簡單的分析:餐館的潲水,一是餐廚垃圾收集來喂豬至少存放2~3d,致使酸敗變質,特別是夏天嚴重;二是存放時間較長導致霉菌大量滋生;三是廚房洗潔精類物質易于混入;四是潲水內含鹽量大量超標;五是多數養殖場戶因為使用潲水導致環境衛生差。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直接影響豬肉質量安全,我們認為,應該從國家層面及時修改相關法律條款,以法律的形式來禁止潲水喂畜(禽),從根本上保證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5.畜禽定點屠宰問題。
根據國家現行規定,只有國務院的《生豬定點屠宰管理條例》,其他牲畜(禽)的定點屠宰問題還沒有出臺。就巴南區的情況來看,生豬定點屠宰雖然開展起來了,但還不完善,為了所謂方便農村,生豬屠宰定點較多,有的一個鄉鎮就有1~2個屠宰點,日宰殺量就幾頭到十幾頭,完全是作坊式人工操作,這就根本談不上嚴格屠宰程序化操作,檢疫、檢驗也不可能做到每個環節到位,最終落腳到豬肉產品的質量衛生安全能否保障的問題可能就要打問號了。其他畜禽,由于國家沒有要求定點屠宰,對肉牛屠宰,沒有主管部門批準,業主隨意找個地方操作,由官方獸醫(檢疫員)出具檢疫證明即可上市銷售。對于家禽和肉兔,也是業主隨意找一個地方屠宰后,再由官方獸醫(檢疫員)出具檢疫證明即可上市銷售。在大的菜市場,設置專門的活禽銷售門市,現買現殺加工,不需要屠宰檢疫。上述情況,一是對環境污染是必然的;二是檢疫做不到屠宰各個環節到位;三是產品品質檢驗沒有進行;四是活禽市場銷售大大增加了疫病傳播途徑。怎樣來改變這種局面,還是只有通過國家層面立法即出臺《畜禽屠宰管理條例》或《畜禽屠宰管理法》來解決。
6.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就當前我區畜禽生產情況來看,存在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問題:一是農村散養畜禽難以監管;二是潲水喂豬問題;三是商品畜禽的停藥期制度執行監控難;四是生豬屠宰檢驗由企業自檢可能把關不嚴;五是除生豬以外其他畜禽沒有定點屠宰,產品質量衛生難以保證;六是對畜禽產品沒有進行每批檢驗,其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無法定論;七是我區所有市場,包括超市都沒有實行準入制,所進入的所有畜禽產品質量安全誰以不敢保證。當然,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還是要靠國家立法,加大部門監管力度,提高全民族的食品安全意識,但要真正實現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最終還是要以市場準入制來解決。
7.畜禽生產調控問題。
巴南區現階段畜禽產業生產還是停留在單打獨斗,受市場的制約。畜禽養殖企業隨時面臨虧本和倒閉的危險。養殖企業如何才能走出這個市場怪圈,使畜禽養殖生產能夠長期穩定發展,而立于不敗之地。是否應該從如下方面來作手思考:一是畜禽養殖業主必須學習和掌握市場規律,根據市場預期來隨時調整生產,使因市場低迷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二是要建立完善畜禽市場信息平臺,讓畜禽養殖場戶方便隨時了解和掌握市場行情,以及時作出對應措施;三是畜禽養殖場戶必須依托大中型養殖企業或養殖協會等組織,建立完善產銷配套機制,當然實現期貨交易更好,以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四是政府應該建立畜禽生產市場調控機制,如在市場價格低于養殖成本價時政府就應該啟動市場調控預案,給養殖場戶適當價格差異補償;落實畜禽產品加工企業大量收購畜禽產品,并給以適當的價差補助。通過這種措施來平抑市場價格,確保畜禽養殖場戶的利益。
8.鄉鎮畜牧獸醫體系管理問題。
巴南區現有鎮街畜牧獸醫站22個,職工總數170余人。按照國家改革要求,前幾年已由原來技術服務型轉為公益管理型單位,主要從事畜禽生產發展、防疫、檢疫以及產品質量安全等監管工作。多年以來,鎮街畜牧獸醫站三權歸區農委管理。2013年底,根據巴南區委區府機構改革的要求,已將鎮街畜牧獸醫站三權放給鎮街政府管理。雖然區政府要求鎮街畜牧獸醫站機構不能垮,維持現狀,但實際上,根據重慶市主城其他區的情況,完全有可能單位只是牌子保留,沒有了財務和法人,獸醫站人員隨政府統一安排,調配。據了解,重慶市主城其他有的區鎮街畜牧獸醫站放給鎮街政府管的實際情況是,政府內農服中心有1~2名主管畜牧獸醫方面的工作,但日常工作由政府農服中心統一安排。這里要說的是:基層畜牧獸醫站究竟該由條條管理或塊塊管理。國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造成基層政府對部門管理的隨意化。就我區的區情和畜牧業生產發展情況來看,大城市加大農村將會長期存在,畜牧業在農村經濟中的主體產業地位也將長期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來搞好畜禽及畜禽產品從生產到進入市場和加工廠以前的質量安全監管。如果削弱了部門的監管,對畜牧業生產發展及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造成的不良影響是可想而知的。這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區相關領導認真思考才是。
作者:戴仕光單位:重慶市巴南區東溫泉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