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巴西蘑菇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范文

巴西蘑菇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巴西蘑菇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巴西蘑菇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摘要:

紅河州自2009年引進巴西蘑菇種植,現已形成一定規模,成為云南省最大的巴西蘑菇生產地。文章通過實地考察、問卷等方式對紅河州內巴西蘑菇種植基地及相關從業者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紅河州巴西蘑菇的種植已初具規模,2014年全州年產巴西蘑菇產量突破5000噸,產值突破5000萬元,給當地農民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存在種植技術水平低,單位面積產量低、技術水平各地不均一等問題。最后,筆者從研究合作、技術培訓、政策引導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對紅河州巴西蘑菇的發展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

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發展

巴西蘑菇(Agaricusblazeimurill)又名姬松茸、小松菇、柏氏蘑菇。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蘑菇科,蘑菇屬[1].是一種食藥兼用的珍稀食用菌。其具有濃郁的杏仁香味,美味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糖,發酵菌絲體含有18種氨基酸,富含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和增加智力的精氨酸和賴氨酸;菌絲體氨基酸總量為干重的21.37%,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39.7%.[2]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且對腫瘤、痔瘡、神經痛等具有一定療效.[3]巴西蘑菇原產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佛羅里達州海邊草地、巴西東南部圣保羅市周邊的草原以及秘魯等國[4].1975年,日本室內高壟栽培法首次獲得成功,經努力改良才確立了現在的大規模人工栽培方法.在國外,就巴西而言,巴西蘑菇是種植最廣泛的蕈菌.在發展中國家最喜愛的食藥用菌中高居榜首[5].除去原產地巴西、秘魯、美國之外,日本、韓國、泰國、法國等地都有種植.隨著巴西蘑菇栽培技術進步與成熟,巴西蘑菇栽培面積的擴大,巴西蘑菇產量逐年增加,我國作為姬松茸(巴西蘑菇)主要生產國之一,貴州、廣西、四川、河南、河北、湖南、上海、安徽及東北各省均有栽培.[6]紅河州優越的氣候條件適于巴西蘑菇的種植,從引進種植至今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巴西蘑菇產業發展對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保護、廢物轉化與循環經濟發展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筆者通過實地調查對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生產的狀況、優勢、存在問題等進行分析,提出發展建議,以期對紅河州巴西蘑菇或是整個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以紅河州內巴西蘑菇種植基地為研究對象。自2009年巴西蘑菇進入紅河州以來,在紅河州一些縣市得到快速發展,目前紅河州內已有多個巴西蘑菇種植基地,本文就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種植基地進行調查研究,具體如表1,各種植基地均屬于農業公司或專業合作社

1.2調查方法

主要采取實地調查法,通過對各種植基地的實地考察、與從業人員及相關負責人的交流、填寫問卷、查閱文獻等方法獲取信息.

2調查結果

2.1菌種來源

菌種是食用菌種植成敗的關鍵,直接關系到農戶的收成或農業公司的運營.紅河州食用菌產業發展相對落后,沒有一家食用菌研究所,沒有能提供菌種的單位或個人,云南省有幾家食用菌研究所,但是巴西蘑菇種植范圍小,在云南省亦沒有生產巴西蘑菇菌種的單位.如表2所示,紅河州地區種植的巴西蘑菇母種均來自福建省農科院.

2.2紅河州巴西蘑菇種植的栽培原料

巴西蘑菇是草腐型真菌,能分解利用作物秸稈,如麥秸、稻草、棉籽殼、玉米桿等,能利用蔗糖、葡萄糖、而不能利用可溶性淀粉.以豆餅、花生餅、麥麩、動物糞便、尿素和硫酸銨等作氮源,不能利用蛋白胨.[7]巴西蘑菇的種植應本著就地取材原則,盡量以當地富余的農業廢棄物為栽培主料,以節約成本.紅河州有5家榨糖廠,有大量甘蔗渣,各巴西蘑菇種植基地均以甘蔗渣作為主要碳源,如表3所示,在石屏寶秀和石屏壩心基地,甘蔗渣占栽培料的84%以上,是唯一碳源,其余5個基地栽培料配方中甘蔗渣的比例為18.6%-65.4%不等,并與稻草共為碳源.各種植基地氮源主要是干牛糞,占栽培料的8-27.9%不等,以及少量的碳酸氫銨,占栽培料的1.4-2%之間,各種植基地栽培料配方中C/N差異較大.各種植基地栽培料配方中均添加過磷酸鈣1.7-2.1%,石膏粉1-2.1%和生石灰1-1.7%.

2.3紅河州內巴西蘑菇的栽培形式

巴西蘑菇的栽培方式主要有大棚畦栽、小棚畦栽、菇房內床架式栽培、大棚內床架式栽培和現代化蘑菇工廠化栽培.[7]不同的栽培方式代表了不同的栽培水平.如表4所示,紅河州巴西蘑菇的種植全部采用大棚內床架栽培的方式,搭建大棚的材料均為竹子,以塑料薄膜和遮陰網覆蓋,單棚的占地面積均為200m2,搭架6層,每個棚的實際栽培面積為600m2.各種植基地水、電、路條件不一,除了石屏壩心、金平大寨兩個基地實現通自來水以外,其他基地均采用地下水或河水,除了石屏寶秀、石屏壩心、個舊卡房實現基地通電以外,其他種植基地均沒有通電,但是所有基地都已通車.

2.4紅河州內巴西蘑菇栽培規模

2.4.1近三年來紅河州巴西蘑菇種植菇棚數量

如圖1所示,2012年,紅河州進行巴西蘑菇種植的僅有建水騰飛農業有限公司和云南菌寶菌業基地(石屏、金平),全州巴西蘑菇種植菇棚數量僅為74個,種植面積僅為44400m2,其中建水騰飛農業31個棚,18600m2,云南菌寶菌業基地(石屏、金平)43個棚,25800m2;2013年,相比2012年,種植企業多了瀘西盛博和蒙自宏農,全州巴西蘑菇種植菇棚數量增加到374個,種植面積增加到224400m2,其中云南菌寶菌業基地260個棚,156000m2,占全州總種植面積的69.5%,其余公司和合作社僅占30.5%;2014年,種植基地多了個舊卡房鎮菌寶種植專業合作社,全州巴西蘑菇種植菇棚數量增加到1071個,種植面積增加到642600m2,其中云南菌寶菌業基地(石屏、金平)750個棚,450000m2,占總面積的70%,其余基地共占總面積的30%.

2.4.2近三年來紅河州巴西蘑菇鮮菇產量

近3年來,紅河州巴西蘑菇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鮮菇總產量成倍增長,如圖2所示,2012年-2014年間,紅河州巴西蘑菇年總產量呈倍數增長,從296噸增長到5076噸。在種植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鮮菇產量反映了巴西蘑菇的種植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如表5所示,近三年來,紅河州內各巴西蘑菇種植企業或合作社其單位種植面積上平均鮮菇產量有差異,同一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不同年份的單產不同,云南菌寶菌業種植基地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巴西蘑菇平均單產為6.66kg/m2、8.33kg/m2和8.33kg/m2;建水騰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12、2013年和2014年平均單產為6.66kg/m2、6.66kg/m2和6.94kg/m2;蒙自宏農2013年和2014年平均單產均為6.66kg/m2;瀘西盛博2013年和2014年平均單產為7.5kg/m2和6.66kg/m2;卡房菌寶種植專業合作社2014年平均單產8.82kg/m2,是紅河州內巴西蘑菇種植最高單產.

2.5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產值

紅河州巴西蘑菇栽培規模與產量增長如此快速,與巴西蘑菇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居高不下有直接關系.巴西蘑菇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干制加工,多以干品上市,價格穩定.紅河州所產巴西蘑菇均由公司或專業合作社統一收購,干制加工,然后賣到福建等地,進行國內外流通,其價格與紅河州本地市場消費關系不大.如表6所示,近3年來,紅河州各基地巴西蘑菇鮮菇收購價在6元/kg-10元/kg之間,2012年云南菌寶菌業鮮菇收購價為6元/kg,建水騰飛為7元/kg,分別實現產值103.2萬元和86.8萬元;2013年,云南菌寶菌業和蒙自宏農鮮菇收購價均為7元/kg,實現產值910萬元和42萬元,建水騰飛和瀘西盛博鮮菇收購價均為6元/kg,實現產值160.8萬元和86.4萬元;2014年云南菌寶菌業鮮菇收購價為10元/kg,實現產值3750萬元,蒙自宏農、建水騰飛、瀘西盛博和卡房菌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鮮菇收購價均為8元/kg,分別實現產值454.4萬元、400萬元、134.4萬元和72萬元.2014年,紅河州巴西蘑菇產值突破5000萬元

2.6紅河州巴西蘑菇種植經濟效益

紅河州巴西蘑菇種植規模和產量增長迅速,主要原因在于種植巴西蘑菇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巴西蘑菇主要采取大棚床架式栽培,生產成本比蔬菜等傳統作物高,主要投入成本由大棚折舊費、栽培料費用和菌種三部分組成,如表7所示,每個大棚的建設成本為12000-14000元之間,使用壽命為3年,則每年的大棚折舊費為4000-4666.7元,連同栽培料和菌種成本,每年單棚的生產投入為17000-19666.7元,每年單棚的產值減去投入即為利潤.各年度生產投入差異不大,但是年利潤相差卻很大.云南菌寶菌業的單棚利潤2012年為6976元,2013年15986元,同比增長129.15%,2014年30980元同比增長93.79%;建水騰飛的單棚利潤2012年為10972元,2013年為8972元,同比下跌18.22%,2014年為14312元,同比增長59.52%;蒙自宏農的單棚利潤2013年為8305.3元,2014年為12301.3元,同比增長48.11%;瀘西盛博的單棚年利潤2013年為7333.3元,2014年為12301.3元,同比增長67.74%;卡房菌寶2014年的單棚利潤為23336元.自從事巴西蘑菇種植以來,各基地栽培巴西蘑菇獲得的總利潤不同,且差異較大.云南菌寶菌業栽培巴西蘑菇3年來單個棚總計實現利潤53942元,建水騰飛栽培巴西蘑菇3年來單個棚總計實現利潤34256元,蒙自宏農栽培巴西蘑菇2年來單個棚總計實現利潤20606.6元,瀘西盛博栽培巴西蘑菇2年來單個棚總計實現利潤19634.6元,卡房菌寶栽培巴西蘑菇1年,單個棚實現利潤23336元

3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3.1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發展優勢

3.1.1政策支持

紅河州人民政府以紅政發〔2013〕77號文件印發了《紅河州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的實施意見》全力推動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推進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到2015年,全州將建立3-5個野生菌保護促繁基地,推廣3-5個栽培菌優良品種,發展3-5個特色栽培菌試驗示范基地,培育3-5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食用菌年總產量達5000噸,實現產值8000萬元.為確保全州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工作的順利推進,州政府一是成立紅河州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州供銷合作社,負責全州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的研究、制定,統一管理全州食用菌采集、種植,牽頭協調食用菌生產加工、市場營銷、科技推廣、人才培訓等,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二是切實加大對食用菌產業扶持投入力度,州政府從2013年開始,每年安排一定的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資金;三是切實做好食用菌產品宣傳工作;四是提出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七項主要任務:調整產業規劃布局、加大野生菌資源保護力度、積極推廣適銷優良菌種生產、大力培育食用菌加工龍頭企業、加強食用菌產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強食用菌生產管理、加強食用菌市場營銷服務體系建設.以云南菌寶菌業石屏基地為例,為鼓勵農戶栽培巴西蘑菇,2012年縣政府給農戶每個棚1000元扶持資金,企業則為農戶出電費水費;同時,為打消農民顧慮,企業與農戶簽訂協議,鮮菇統一由云南菌寶菌業有限公司收購,根據市場反應每年明確收購價格,確保農戶利益,避免菇賤傷農.所以在紅河州內石屏縣巴西蘑菇的種植發展最為迅速,石屏縣農民種植巴西蘑菇獲益最大.

3.1.2氣候條件優越

紅河州地處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型濕潤季風氣候區,在大氣環流與錯綜復雜的地形條件下,氣候類型多樣,具有獨特的高原型立體氣候特征.州內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節區分較為顯著,每年5-10月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連續降雨強度大的時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時空地域分布極不均勻的特點.據近10年間統計,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區,年平均氣溫16.3℃,極端氣溫-9.0、31.5℃,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間盆地、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溫分別為17.2℃、23.4℃,極端氣溫-2.0、40.7℃,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9]巴西蘑菇菌絲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是10-37℃,最適溫度23-27℃.子實體生長溫度范圍是20-33℃,最適溫度22-25℃,紅河州大部分地區均適合巴西蘑菇的種植,目前在石屏、金平、建水、瀘西、個舊和蒙自均有巴西蘑菇的種植,面積達642600m2.

3.1.3栽培料原料豐富

紅河州有耕地面積388.5萬畝,主要作物(玉米、水稻、小麥)秸稈年產量90萬噸,甘蔗在紅河州內大面積栽培,在紅河州紅河縣、元陽縣、石屏縣、河口縣及蒙自市均有榨糖廠,年產甘蔗渣2萬噸以上.另外,紅河州地處高原,山地面積所占比重較大,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天然牧場,牛羊存欄量和出欄量都較大,2009年畜牧業產值(現行)達66.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3%,牲畜糞便量大.紅河州地區栽培巴西蘑菇就地取材,州內河谷地帶盛產菇棚搭建材料竹子,農作物秸稈、甘蔗渣、牲畜糞便資源豐富,在此進行巴西蘑菇栽培可變廢為寶,降低能耗,減少污染.同時有研究表明含甘蔗渣栽培料經堆制發酵后,移入床架后發酵,接種栽培姬松茸(巴西蘑菇),產量在7kg/m2以上,品質好,其經濟效益比不加甘蔗渣提高了60%以上,[8]更突顯紅河州地區栽培原料的優越性.

3.1.4剩余勞動力豐富

食用菌產業需要眾多的人力,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9]紅河州地處高原,人均耕地面積更少,有十分豐富的剩余勞動力,保證了巴西蘑菇產業發展的人力需求.而巴西蘑菇產業的發展也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更加合理的利用閑置土地,提高土地空間利用率,有的地方可以做到房前屋后抓經濟.

3.2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紅河州于2009年最早引種巴西蘑菇,2012年開始規模化栽培,2014年全州巴西蘑菇栽培規模達1071個棚,栽培面積642600m2,年產鮮菇5000萬噸以上,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成為云南省內最大的巴西蘑菇種植基地.但是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發展仍存在普遍種植技術水平較低、專業人才缺乏、單產不穩定、各地價格及利潤差異較大等問題.

3.2.1巴西蘑菇種植技術水平低、單位面積產量低

巴西蘑菇種植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巴西蘑菇單位面積的產量和蘑菇質量.巴西蘑菇仔日本、美國、巴西等國都有大面積栽培.日本栽培巴西蘑菇,以稻草和甘蔗渣為主要原料,床式栽培,35-40天出菇,每潮菇周期10天,每平方米可產鮮菇10kg左右;湖北宜昌市在果樹下套種巴西蘑菇,平均每平方米產鮮菇9-11kg;隨州市安居鎮采用大棚床架式栽培巴西蘑菇,平均每平方米產鮮菇10kg.[10]紅河州各巴西蘑菇種植基地每平方米鮮菇產量不同,不同年份間也有差異,個舊卡房菌寶種植專業合作社2014年實現每平方米產巴西蘑菇鮮菇8.82kg,為紅河州巴西蘑菇最高單產記錄,最低的才6.66kg,且大部分種植基地大部分時間只達到這個水平.由此可見,紅河州巴西蘑菇種植技術水平較低,公司或合作社給農戶提供菌種和技術指導,但真正從事栽培管理的仍是農戶,紅河州引種巴西蘑菇時間較短,大部分農戶是首次栽培巴西蘑菇,缺乏種菇經驗和常識,種植技術水平較低,從而導致紅河州巴西蘑菇種植單位面積產量普遍較低.

3.2.2巴西蘑菇栽培各地單產不一

本文調查了紅河州內5家巴西蘑菇種植企業或合作社,種植地涉及石屏縣、金平縣、建水縣、瀘西縣、個舊市和蒙自市,各種植基地的巴西蘑菇單產不同,2012年,僅有云南菌寶菌業和建水騰飛農業種植巴西蘑菇,單產均為6.66kg/m2,2013年云南菌寶菌業單產增加到8.33kg/m2,而建水騰飛仍是6.66kg/m2,同時蒙自宏農和瀘西盛博也開始種植巴西蘑菇,單產分別為6.66kg/m2和7.5kg/m2,2014年云南菌寶菌業巴西蘑菇單產維持8.33kg/m2,建水騰飛略有增加,為6.94kg/m2,蒙自宏農維持6.66kg/m2,而瀘西盛博從2013年的7.5kg/m2下降到6.66kg/m2,卡房菌寶菌業開始種植巴西蘑菇,單產達到8.82kg/m2,為全州內最高單產記錄.各個種植基地的單產不同,云南菌寶菌業單產實現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然后保持不變,建水騰飛第一年和第二年單產保持不變,第三年略有上升,蒙自宏農第二年和第一年相同,都為6.66kg/m2,而瀘西盛博出現第二年比第一年下降.造成各地單產不一的原因,可能是種植公司或合作社技術力量強弱不同,巴西蘑菇種植過程中,技術指導較好的公司或合作社,其巴西蘑菇單產就高,技術指導不到位的公司或合作社,其巴西蘑菇單產就低.巴西蘑菇單產在紅河州內各地不均,也反映出紅河州內各地區巴西蘑菇的種植技術水平不均.

3.2.3病蟲害防治能力弱

在本次調查中有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在各個栽培基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蟲害導致的減產.其中以個舊卡房陳家寨栽培基地的減產最為嚴重達到50%-60%,平均每個菇棚產量僅為2.25噸;而以石屏寶秀的病害相對較少,平均每個菇棚產量達到5噸以上,但病害導致減產也占10%—15%,紅河州因病蟲害導致的巴西蘑菇減產約在20%-30%之間.常見的病害有:青霉、木霉、根霉等真菌病害,斑點病等細菌感染,菌虱、菇蚊等螨類病害.導致這些病害出現甚至泛濫的原因主要是菇農對巴西蘑菇生長習性栽培原理掌握不透徹,以致從拌料發酵到出菇管理過程中有一些不當操作,增大青霉、木霉等主要病害感染的幾率,或是從福建引進的巴西蘑菇菌種對本地環境條件不完全適應,從而表現出抗性弱的特點.在病害出現的同時,沒有較為有效的防治措施,多采用甲基托布津混合多菌靈噴灑,但效果都不理想,有菌虱的采用噠螨靈等噴灑,有的菇農是在雜菌和細菌感染出現時將出現雜菌及感染的栽培料一起扔掉,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收效甚微.

3.2.4食用菌專業人才缺乏

新興產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高等專業技術人才的支撐.食用菌產業發展到今天需要一批既懂技術同時具備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是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內外市場客觀大環境的共同要求.[11]紅河州地區巴西蘑菇產業剛剛起步,專業人才缺乏尤為明顯.目前紅河州巴西蘑菇企業或合作社中負責種植指導的技術骨干多由有巴西蘑菇栽培經驗的福建籍農民組成,每位技術人員負責公司或合作社下的菇棚十到幾十個不等,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解決農戶在栽培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如云南菌寶菌業石屏基地設立獎勵機制,每個技術人員負責菇棚的產量達到6kg/m2以上,每平米增產1kg,技術員有1元提成,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石屏基地的巴西蘑菇單產從12年的6.66kg/m2提高到8.33kg/m2,但和巴西蘑菇的高產栽培仍有差距,這跟目前紅河州內巴西蘑菇種植技術骨干普遍學歷較低,有經驗但缺乏創新意識,缺乏研究能力有關.培養紅河州本土的技術骨干,對擴展巴西蘑菇種植規模,創新適宜紅河州各方面條件的巴西蘑菇種植技術有重要意義.

3.2.5銷售渠道單一,本地市場空白

市場是產業發展好壞的關鍵因素,廣闊的銷售市場推動產業快速發展.[12]調查結果顯示,紅河州大部分的菇農通過公司或合作社解決銷售問題,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合作模式,公司有償提供菌種和栽培技術指導,按協議價統一收購鮮菇,協議規定菇農不得將蘑菇私自賣給合作公司或合作社以外企業或個人,在降低菇農風險的同時也限制菇農的銷售自由,不利于市場競爭.公司或合作社主要以脫水干菇供應福建、重慶、成都等地區,對本地市場幾乎不供應,當地人對巴西蘑菇的了解幾乎空白,本地消費幾乎為零.紅河州具有良好的菌食文化傳統,人民喜食野生菌,人工栽培食用菌在紅河州也有很大的消費量,比如香菇、金針菇等在紅河州市場的價格一般比昆明高1-2元/kg,具有巨大的巴西蘑菇市場潛力,本地市場的開拓有利于降低巴西蘑菇銷售過程中的運輸成本,增加企業利潤.

4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發展的建議

4.1企業與當地科研院所結合,開展巴西蘑菇研究

目前紅河州從事巴西蘑菇種植的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大多由福建籍商人或當地農科站人員創辦,學歷層次低,不具備創新研發能力,公司或合作社不設菌種研究中心,不設實驗室,不利于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的長遠發展.應立足紅河州,與紅河學院或紅河州農業學校等科研教學單位合作,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條件及師資力量,開展巴西蘑菇菌種研究,栽培技術創新研究,以及巴西蘑菇品質研究和加工研究,為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4.2培養本土食用菌專業人才,為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力保證

目前紅河州巴西蘑菇種植技術人員均是福建籍人士,由各公司企業和合作社高薪聘請而來,負責指導當地農戶種菇.由于技術人員對本地情況不甚了解或與本地農戶在交流過程中可能存在溝通不暢,致使要實現整體巴西蘑菇種植技術的提升比較困難;其次從外地聘請的人員數量有限,不能滿足紅河州巴西蘑菇產業的發展需求,急需大量食用菌專業人才才能支撐巴西蘑菇產業的長遠發展.在這方面需要政府、教育機構和企業通力協作,構建本土食用菌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可借鑒保山富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做法.富群農業是一家種植、收購和加工香菇的企業,擁有亞洲最先進的香菇生產設備,該公司響應保山市政府的號召,積極扶持培育當地食用菌專業人才,在保山學院設立富群班,每年招收15名學生,學費等由公司支付,公司要求學生每年假期到公司參與社會實踐,成績優異者公司培養上研究生甚至博士,畢業后留任公司,擔任技術骨干或管理精英,為公司的發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儲備.

4.3加強對菇農的技術培訓,全面提升巴西蘑菇種植技術水平

巴西蘑菇種植企業或合作社應與科研院所合作,對當地菇農開展技術培訓,增加培訓次數和擴大培訓面,盡量做到生產上每一個環節均進行培訓,使廣大菇農消除種植技術低的困擾,只有菇農的種植水平提高了,巴西蘑菇的產量和品質才可能得到提升.

4.4政府主導,搭建食用菌交流平臺,促進產業提升

目前紅河州內從事巴西蘑菇種植的企業或合作社之間,從栽培料配方選擇到單位面積巴西蘑菇產量均存在不小差異,這與各企業或合作社之間缺乏交流溝通有很大關系.紅河州政府已于2012年成立食用菌工作小組,紅河州供銷社,政府應加強對產業發展的調研,登記食用菌企業或合作社名錄,搭建食用菌交流平臺,協同紅河學院等進行食用菌研究的單位,定期開展紅河州食用菌產業發展論壇,加強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經驗交流和校企之間的合作,將高校引入紅河州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同時提升高校的社會服務水平和能力.

4.5開拓本地市場,拓寬銷售渠道

目前紅河州巴西蘑菇主要以干品的形式銷往全國,本地市場一片空白.本地人對巴西蘑菇的認識缺乏,90%以上的人沒有吃過巴西蘑菇,對巴西蘑菇的美味與營養不甚了解,政府、企業應加強對巴西蘑菇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的宣傳,在當地營造巴西蘑菇飲食文化,成為當地特產,如此建立本地市場.同時,建立合理的銷售模式,擴大營銷網絡,與巴西蘑菇經銷商建立穩定的業務關系,建立銷售制和區域制,構建區域乃至全國的營銷網絡.[13]建立市場預警體系,提高應變能力.推行品牌化戰略,做好產品宣傳,普及巴西蘑菇文化,推動產業升級.

4.6引進新的食用菌品種,為紅河州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做好準備

目前紅河州巴西蘑菇規模化栽培已有3年,部分菇棚內出現病害加重,防治不力現象,多年連作導致明顯減產,適時更換紅河州食用菌品種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紅河州地理氣候條件,選擇適宜在紅河州地區栽培的食用菌,進行多元化引種實驗,比如茶樹菇、杏鮑菇等.為紅河州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做好充分準備.以巴西蘑菇產業發展為契機,帶動紅河州整個食用菌產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5結語

總之,巴西蘑菇產業在紅河州內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從栽培的規模、技術、產品的加工,到銷售經營的管理都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其發展潛力也是巨大的,依托紅河州優越的氣候條件,政府部門的支持與鼓勵,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物力條件,以及廣大的市場前景,在政府著力推動巴西蘑菇產業發展,建設市場秩序,企業踴躍開拓市場的條件下,定能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紅河州高原特色巴西蘑菇致富路.

參考文獻:

[1]張琴,謝麗源,董艷珍.巴西蘑菇多糖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雜志,2002(6):46-48.

[2]黃年來.巴西蘑菇值得研究和推廣[J].中國食用菌,1994(1):11-13.

[3]郭倩,周昌艷,宋春艷.姬松茸研究進展[J].食用菌學報,2004(2):59-64.

[4]陳智毅,李清真,吳娛明,等.巴西蘑菇的食療價值[J].中國食用菌,2001,20(4):4-6

[6]張艷榮.姬松茸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D].吉林:吉林農業大學,2008.

[7]米青山.食用菌栽培實用新技術[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59-60.

[8]陳婭婭,黎富平,桂陽,等.一種含甘蔗渣的姬松茸栽培料制作方法及應用初探[J].食用菌,2014(3):34-35.

[9]王翾.陜西省食用菌產業發展對策研究[D].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10]呂作舟,李榮春,戚欽標.食用菌關鍵技術問答-雙胞菇、巴西蘑菇、草菇、雞腿菇[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62.

[11]林輝.福建羅源縣秀珍菇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探討[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12.

[12]胡根媯.慶元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1.

[13]吳珍紅,李江紅,石艷麗,等.姬松茸荔枝蜜的研制初探(一)[J].養蜂科技,1999(5):2-5.

作者:周浩 毛維艷 白建波 單位:紅河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男人天堂 |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 在线观看国产视频 | 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 羞羞的动漫免费出处 | 小草影视在线 | 在线看视频 | 日日人人 | 免费电视剧在哪里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毛片 | www99com| 一色屋色费精品视频在线看 | 久久综合九九 |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视频在线 | 国产裸舞福利资源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毛片在线 | 亚洲四虎永久在线播放 | 欧美性色黄在线视频 | 丁香花在线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 免费版|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 | 国产私拍| 亚一亚二乱码专区 | 亚洲第一福利网 | 伊人久久婷婷丁香六月综合基地 | 成年人国产网站 |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有码热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视频一区 | 两性视频网| 五月婷婷六月合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